敦煌,大漠中的艺术殿堂,丝路古道上的文明交汇点,曾见证无数商队与文化的往来。如今,这里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长城汽车。2025年9月19日,其创始人魏建军与央视团队一同走入这片古老土地,不仅在玉门关眺望汉长城遗迹,也在莫高窟探寻色彩之谜,更在月牙泉边思考自然与人文的共生。这不仅仅是一次品牌活动,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以“长城”为名,注定与守护和传承息息相关。魏建军在此行中,将企业精神与敦煌蕴含的“万里之道”相融合,提出了以“探索、坚守、自信、传承”为内核的全新价值观。他说:“我们不仅在造车,更是在传递文化。”
古代敦煌是探索的起点,今天的“现代商队”正以科技与文化为双翼,驶向世界。
1. 技术之路:自研V8与混动生态
长城汽车的技术突破,是现代版的“探索精神”。从打破外资垄断的4.0T V8发动机,到覆盖全场景的Hi4混动技术,再到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系统,它们共同诠释了何为“更远、更省、更安全”的出行。
这一切背后,是持续而坚实的投入。每年超百亿元的研发费用,自建风洞实验室、安全试验舱等顶尖设施,构筑出长城的技术护城河。
2. 出海新篇:从产品出口到生态落地
长城的全球化,不是简单的卖车,而是一套涵盖研发、制造与服务的系统输出。2025年8月,巴西工厂正式启动,年产5万辆,成为长城深入拉美的桥头堡。这里驶下的不仅是哈弗H6、长城炮,更是中国工业的标准与文化。
敦煌的守护,靠的是一代代治沙人与草方格;而长城的守护,则体现在对品质的坚持与社会责任的践行。他们捐赠草方格、派出长城炮作为治沙车辆,以实际行动呼应莫高窟的坚守。魏建军说:“治沙如造车,皆需匠心。”
品质是长城35年来的信仰。从一家小厂到年销百万的跨国企业,徐水试验场、电磁兼容实验室、多角度碰撞测试等,这些“看不见的工程”正是其对长期主义的实践。
莫高窟壁画中的“敦煌绿”,源自矿物质颜料,千年不褪。长城从第217窟的青绿山水中汲取灵感,历经十万次调色试验,最终将这一色彩复刻至坦克500车身。车,成了流动的艺术载体。
色彩不只是美学,更是文化表达。长城将敦煌艺术与丝路精神融入产品与文化建设中,使工业产品升华为文化符号。正如坦克品牌提出的“越野车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其背后是中国制造对极致的追求。
长城不仅造车,更推动一种文化。从2002年“赛弗”引发的越野热潮,到今天坦克系列、哈弗H9、长城炮的全场景覆盖,越野正从小众走向大众。
3. 以赛证道:环塔与敦煌赛事中的实力展现
在2025中国汽车越野拉力赛中,坦克300 Hi4-T、哈弗H9多次夺冠,展示出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魏建军亲自参与敦煌赛事,既是对产品的验证,也是对越野文化的推广。
4. 文化启蒙:建立标准,科学越野
2024年,长城推出企业越野分级与场景难度标准,帮助用户更安全、系统地体验越野。这是一种文化责任的担当,更是对“传承”的实践。
长城与敦煌的这次相遇,超越了商业,成了一次文化与精神的共鸣。从技术到设计,从公益到赛事,他们正以“万里精神”重新诠释中国汽车的价值。
在新能源与全球化的浪潮中,长城不仅是一家车企,更成为中国工业与文化向外行走的重要代表。正如魏建军所说:“利润并非唯一目标,文化的根与魂才是企业长久之本。”未来,他们将带着敦煌的启示,以探索与传承为帆,驶向更广阔的世界,让中国汽车成为连接古今、沟通世界的文化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