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一盘羊肉多少钱?”
“听您口音不像本地人,298!”
短短两句对话,像一记耳光甩在所有外地游客脸上。8月1日傍晚,一段仅46秒的短视频,让呼伦贝尔海拉尔区这家火锅店瞬间“社死”,也把沉疴已久的“阴阳菜单”再次拽到聚光灯下。
视频里,博主先用地道东北话询价,店员笑眯眯:“298元,优质羔羊。”镜头一转,他换成蒙东本地口音,同一个人立刻改口:“198元,自家牧场。”菜单没换,标签没动,全凭耳朵定价。更离谱的是,电子秤也被扒出“七两秤”猫腻——500克标准砝码放上去,显示仅350克。阴阳价外加缺斤少两,一套“组合拳”下来,外地游客比本地人贵出七成!博主当场报警,并把两段录音剪辑发布,24小时播放量破两亿,评论区怒火冲天:“这是把游客当肥羊宰啊!”
视频上传不到两小时,海拉尔区市场监管局连夜出动,六名执法员直扑门店——封停电子秤、调阅收银电脑、扣押进货票据,并在店门口贴上“立案调查”封条。8月2日凌晨,官方通报:涉事商家涉嫌价格欺诈、计量违法,已正式立案,将“从严从速”处罚,并启动“旅游市场大扫除”专项行动,重点打击阴阳菜单、缺斤短两、虚假宣传等顽疾。工作人员告诉媒体:“一旦查实,将按《价格法》顶格罚款,并考虑吊销营业执照。”
立案当天,店主给博主连发十几条私信:“兄弟,高抬贵手,旅游业和景区都在合作,别毁了大家饭碗。”被公开回绝后,他又托中间人提出“赔偿五万删视频”,依旧吃闭门羹。网友调侃:“现在知道怕了?早干嘛去了!”更有离职员工趁机爆料:店里除了“口音价”,还有“回收骨头再下锅”“过期丸子改刀切片”等操作,堪称“五毒俱全”。消息一出,大众点评、美团连夜下架该店链接,昔日排队名店门口门可罗雀,员工纷纷辞职避风头。
执法部门的铁拳还没落下,周边餐饮老板已如坐针毡。有人凌晨两点发朋友圈:“本店全场统一定价,欢迎拍照监督!”并附上菜单、秤具特写;有人把“本地外地同价”红纸贴在玻璃门上,字体大得能当春联;还有老板主动邀请市场监管局来店“体检”,生怕被连带突击。一位从业二十年的老餐饮感慨:“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再不管,游客都不敢来了。”
“阴阳菜单”并非海拉尔独有。从三亚海鲜“看车牌改价”,到桂林米粉“本地人凭身份证减五块”,再到去年某景区“沪籍游客免门票”,本质都是信息差+地域歧视。游客人生地不熟,时间宝贵,往往“忍一忍就过去了”,却助长了商家侥幸心理。律师指出,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对同一商品实行两种价格、未明码标价的行为,可处违法所得5倍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并列入失信名单。消费者只要保留录音、视频、小票,便可向12315或“全国12315平台”App投诉,主张退一赔三。
社交媒体时代,任何一部手机都是监督利器,任何一次宰客都可能被放大成舆情海啸。诚信经营不再是道德口号,而是活下去的“硬通货”。此次事件给所有旅游城市敲响了警钟:短期割韭菜,长期割自己。只有监管“长牙”、商家自律、游客较真,才能斩断“阴阳菜单”的黑手。下次出门旅游,请大声问价、大胆录音、勇敢投诉——让每一次明码标价、每一次足斤足两,成为最好的城市名片。毕竟,没有诚信,再香的火锅也终会凉;有了诚信,再远的客人也愿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