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视角:颐和路街区酒店入住率持续走高,超90%背后折射文旅消费新趋势
近日,南京颐和路街区凭借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与旅游吸引力,再次成为城市文旅市场的焦点。据多家酒店及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该街区及周边酒店平均入住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周末及节假日更是一房难求,这一现象不仅体现了南京文旅市场的强劲复苏,更折射出后疫情时代消费者对深度文化体验需求的显著增长。
历史与现代的交融,成就“网红打卡地”
颐和路街区作为南京现存规模最大的民国建筑群,素有“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的美誉。近年来,街区通过“修旧如旧”的保护性开发,在保留200余栋民国建筑原貌的基础上,引入艺术展览、文创空间、特色餐饮等多元业态,形成“历史街区+文化消费”的创新模式。漫步其中,梧桐掩映下的黄墙黛瓦与咖啡馆、书店、设计工作室相映成趣,吸引了大批年轻游客和本地市民前来打卡。据统计,街区日均客流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40%,其中30岁以下游客占比达65%,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文化新地标”。
品质化住宿供给,满足多元化需求
酒店入住率的攀升,离不开街区周边住宿产品的精准布局。从高端设计酒店到精品民宿,从百年公馆改造的奢华套房到充满文艺气息的青年旅舍,颐和路街区形成了覆盖不同消费群体的住宿矩阵。某国际连锁酒店负责人表示:“我们的客房设计融入了民国元素,同时提供非遗体验、城市漫步等特色服务,今年以来平均房价上涨15%,但预订量仍持续增长。”而主打性价比的民宿平台数据也显示,街区周边民宿暑期平均入住率达92%,部分网红房型需提前一个月预订。
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激活文旅消费潜力
业内专家分析,颐和路街区酒店业的火爆,既是市场供需两旺的结果,也得益于政策与产业的协同发力。一方面,南京市政府持续推进“世界文学之都”建设,通过发放文旅消费券、举办“长江民乐节”等活动刺激需求;另一方面,街区运营方创新“主客共享”模式,推出夜间灯光秀、艺术展览等沉浸式体验项目,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据测算,游客在街区的平均消费从2019年的200元提升至目前的380元,带动周边餐饮、零售等业态收入同比增长30%。
挑战与机遇并存,可持续发展需破局
尽管市场表现亮眼,但颐和路街区也面临基础设施承载压力、同质化竞争等挑战。部分游客反映,节假日期间街区人流拥挤,影响体验感;个别商家存在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问题。对此,文旅部门表示,下一步将通过智慧交通调度、限流预约系统等手段优化管理,同时鼓励商家开发“小而美”的差异化产品,避免过度商业化。
从“保护性开发”到“文化IP打造”,颐和路街区的蜕变印证了城市更新中“文化赋能经济”的可行性。其酒店入住率的高企,不仅是文旅消费复苏的缩影,更预示着中国城市正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加速转型。未来,如何平衡商业开发与文化保护、提升游客体验的“质”与“量”,将成为这类历史街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