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AI制图
国庆前夕,“机票跳水”再次成为打工人的噩梦。
加收选座费和高额退改费,也是近年来备受诟病的机票乱象之一。
而在这个9月,“刺”向乘客的不止是“机票跳水”和“高额退改费”。受“桦加沙”台风影响,仅大湾区的五座机场就有接近3500次航班停运。在黑猫平台和社交平台上,不少用户反映,他们的去程航班因台风取消后,返程航班要退票、改签,还要支付高额手续费。
与代理平台或航司协商不成,维权的旅客不在少数。有人向12315、民航局、黑猫平台等渠道投诉,也有人通过诉讼维权,其中不乏成功的例子。
“国庆还没开始,已经亏了1300”:
临期跳水与“退高买低”猫腻
在社交平台上,关于机票跳水的吐槽可谓层出不穷——“昨天下单今天跳水”,“刚付款就降价”……有用户分享,国庆前她看了一眼先前定的机票,发现往返票价算下来,已经跌了1300元,这位朋友发出嗟叹:“国庆还没开始,已经亏了1300”。
2025年2月,黑猫投诉发布的《黑猫投诉2024年度机场航空公司领域投诉数据报告》中透露,高额退改费和票价临期跳水,是用户投诉中最为常见的问题。航司、售票平台的票价变动机制不透明,这中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否掩盖了售票方的欺诈行为,是否有违公平,一直是乘客们关注的问题。
袁融则是通过另一种方式退掉了机票。但这个方法与身体状况相关,并不适用于所有人。
但还有一种情况值得注意,你的机票买“贵”了,可能是代理平台的猫腻。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不少消费者反映,机票代理平台涉嫌销售欺诈,如“退高买低”、乘客订单价格与行程单、发票显示价格不符等问题。而根据法律规定,此类行为消费者有权要求“退一赔三”。
今年上半年,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曾对机票代理平台的销售欺诈乱象进行报道,报道中透露,就机票销售的欺诈行为,消费者“退一赔三”的诉求却很难实现。
律师小朱在去年年底,就遇到了机票代理平台“退高买低”的欺诈行为,她经历了数轮维权,拿到了3000元赔款,但也未达到“退一赔三”的额度。
出于律师的职业敏感,小朱仔细对比订单中的各项细节,并对比了航旅纵横上的行程单。她发现航程客票号发生了变更。她接着打电话给航空公司咨询。
与航空公司核对细节后,小朱大概了解了事情的全貌:在她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代理平台先将她的机票改签至2月3日,而后退掉了这张改签机票,又重新给她购买了一张12月30日出行的东航MU6341机票。时间、航线不变,但最后购买的这张机票价格低了很多,算上燃油机建只要500元出头。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电子客票暂行管理办法》第十四条,空运企业直销售票处和销售代理企业,应使用合法的电子客票行程单,行程单上客票价格必须与实收金额相符。另外,该办法二十三条还规定,违反第十四条,空运企业直销售票处和销售代理企业应向旅客承担赔偿责任。根据《消费者权益法》,机票代理平台存在欺诈行为,应该“退一赔三”。
小朱收到平台的赔付。
虽然没有实现“退一赔三”,小朱还是很庆幸,12月28日凌晨看到了手机弹出的那条短信。如果当初没有收到短信,或者收到后忽略了,她不可能了解到平台的这番操作,更不可能进行维权。她也不清楚,是不是还有很多遭遇相似的乘客,可能没有注意到自己中了平台的套路。
小朱也建议,大家购买机票后,记得关注订单票号、票价,对比航旅纵横的票号、票价,如果付款高于实际票价,或者票号发生了变化,根据《中国民用航空电子客票暂行管理办法》,可以进行合理维权。
去程因台风取消,
返程退改,还需再付七八百元?
但让卢嵋最为气愤的,是平台的退改方案。“我的去程已经取消了,按照大家的正常想法,返程你给我退票或者改签,都是理所应当的”。她怀疑平台所说的“航司政策”只是托词,“到底是平台不肯退,还是航司不给退”。卢嵋定的是国际航班,她还未联系上航司,目前还无法确定这一疑问。
而在穆童的退票过程中,平台确实是假借“航司政策”,试图骗取手续费。
穆童使用的订票平台与卢嵋是同一家。她原本预定了9月24日上海飞香港、25日返程的机票,去程因“桦加沙”台风取消后,订票平台全额退还了去程机票。
无奈之下,穆童9月24日在12315线上平台进行投诉,并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这段经历。9月25日,北京海淀工商来电核实了相关情况和诉求。
9月26日,与平台交涉3天后,穆童突然收到了平台全额退票的消息。她至今不确定,是投诉起了作用,还是社交平台的分享起了作用。
最近几天,卢嵋也通过12315进行了投诉,同时还在等待航空公司的邮件回复。如果还是无法顺利退票,她考虑通过诉讼维权。
(备注:文中人物除小朱外,其他均采用化名)
文丨黄小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