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在军事上的一些动向变得越来越引人注目。防卫省不仅花费了数百亿日元购买美国的新型反导系统,还以“应对周边安全”为名,频繁与美军进行联合军演。更让人关注的是,他们甚至有意修改《和平宪法》,以此为借口为“自卫队”扩充规模。尽管口头上宣称是为了“维护地区稳定”,但实际上,他们扩张的意图显而易见,只要眼睛不瞎,谁都能看出来。
回顾历史,实际上日本对东亚地区的野心从未消失过。早在明朝万历时期,丰臣秀吉就曾试图通过侵略朝鲜,打算以此为跳板进攻中国。尽管万历时期的中国政府经济拮据,政务繁忙,但还是决定出兵援助朝鲜,这场战争打了七年,明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死伤了数万士兵。最终,明军成功将日本军队赶回了本国,这一战也深刻提醒了日本:东亚的秩序不是它想改变就能改变的。
进入19世纪后,明治维新让日本迅速富强,野心也大大膨胀。在甲午战争中,清朝的软弱让日本得以轻松击败北洋水师,成为亚洲的强国。之后,日本更是步步扩张,先后打赢了日俄战争、吞并了朝鲜、占领了中国东北,直到1937年爆发全面侵华战争,中华大地遭受了八年血腥侵略,百姓苦不堪言,但中国始终没有屈服,经过艰苦奋战,最终把侵略者赶出了国门。
二战后,按理说日本应该低调反思,毕竟广岛、长崎遭遇了原子弹的袭击,东京也几乎成了废墟。然而,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将日本当作后勤基地,倾斜大量军购订单,刺激了日本的经济发展。不到二十年,日本的GDP便跃升为世界前列。然而,随着经济的复苏,右翼势力的抬头,军国主义的思想再次被提起。近年来,随着中国在科技和军事上的进步,日本政界频频发声,强调所谓的“中国威胁”,并急于购买现代装备,生怕落后于人。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著名的军事评论员张召忠,他曾在节目中直言:“如果中日真的开战,不涉及核武器的话,中国只需4小时,就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有些人可能觉得这话夸张,但仔细一想,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如今的中国,早已不再是百年前那个任人欺凌的“东亚病夫”了:山东舰、福建舰相继服役,航母编队已经可以远征大洋;歼-20隐身战机多次进行远海训练,突破防空网络毫无问题;东风导弹精确度越来越高,精准打击能力已不容小觑。去年,歼-20编队穿越对马海峡时,日本的127个雷达站和38个防空阵地竟然没有反应。等到我们的战机完成训练返航时,他们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这不是运气,而是实打实的实力。
相比之下,日本的军事虽然表面上看似强大,但其实早已内虚。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年轻人稀少,劳动力紧缺,经济增长乏力。许多年轻人深受房贷和长时间加班的压力,整个社会的活力大幅下滑。即便日本拥有一些先进的装备,但缺乏完善的国防工业体系。如果真的与中国军队对抗,装备的维修难度、兵员的调配问题都可能成为致命的短板。
历史是面镜子,它清晰地展示了谁才是真正的东亚强者。经过百年的努力,中国早已摆脱了“落后挨打”的耻辱,今天的实力,正是为了保卫祖国、维护地区和平。而日本呢?仍然深陷历史的阴影,既不敢正视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反而在暗中酝酿军事扩张,这样的行为无疑是在走向危险的道路。
中国从来不希望战争,但绝不畏惧战争。如果日本的右翼仍然抱着过时的梦想,试图通过“扮猪吃虎”来挑衅中国,最终只会自讨苦吃。如今的中国,绝不是任何国家可以轻视的对手。正确的做法是直面历史,脚踏实地,而不是一味地幻想扩张,否则迟早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