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最爱的撸猫圣地,竟然在宫里
创始人
2025-10-05 08:45:38
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 (ID:new-weekly),作者:邢亚琪,编辑:L


当秋日阳光穿过紫禁城600多年的檐角,在红墙黄瓦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时,一只橘猫正舒展身子,在昔日皇家宫殿里悠闲踱步。围绕在橘猫身边的,不再是天潢贵胄、后宫佳人,而是举着相机的游客。他们正在捕捉镜头下萌态百出的新晋顶流——活跃在故宫里的200余只宫猫。


在网上,这些活跃在故宫各个角落的宫猫也被亲切地称呼为“带爪侍卫”,顾名思义,就是它们生活在故宫里,且担负着守卫故宫的职责。


曾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现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故宫目前有200余只“很有名”的野猫,它们可能是明代猫、清代猫的后代,备受全国各地网友的喜爱。


因此,喜爱撸猫的人在游览故宫时,有了另一个不可错过的打卡项目——和宫猫合影。还有人贴心地总结出寻找宫猫踪迹的攻略:下午3点,故宫工作人员开始投喂时,是宫猫出现的高峰期。其中又以珍宝馆、景仁宫以及寿康宫等地的“出猫率”最高。


这些花色不同、性格迥异、身世有别的宫猫成为故宫的另一顶流。


古人爱猫,并非谣传


作为最受人类追捧的宠物之一,中国人养猫的历史十分久远。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史料考证以及古DNA研究,证实从54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到1800年前的东汉末期,豹猫这种小型猫科动物,曾与中国古人维持了3500年的共栖关系。


只不过,这段关系随着东汉灭亡而走向终结。由非洲野猫驯化而来的家猫接棒豹猫,成为人类家庭中的新成员。


该项研究将猫在中国的家养历史追溯至5400年前,让人不得不慨叹:原来在那么早之前,中国人已开始被猫科动物征服。


这当然不是因为猫的武力值很高,而是在于其自身的魅力。它们最早凭借捕鼠能力获得关注,后来以陪伴者的身份长居人类社会,甚至成为宫廷“御宠”——这也就难怪从古代的皇室子弟、文人墨客到今天的青年才俊、老者等,从不缺自称“猫奴”者。


古人习惯以“狸”称呼猫。在不少古籍中,能寻找到许多古人爱猫的铁证: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猫册》成形于清代,记录了道光年间24只宫猫的名字及生卒年月,它们外貌各异,品种不同,姿态或躺或跑,无一不展现出猫咪慵懒黏人的特质。


所有资料中,尤让人感到震惊的当属明朝宦官刘若愚所著的《酌中志》一书。书内记载明朝嘉靖皇帝爱猫如痴,不仅设立了“猫儿房”,让专人伺候自己的爱猫,还给猫起名字。那些尤能获得他喜爱的猫,还能“加升管事职衔”。


只不过,不同于今人喜爱的“豆丁”“多多”“阿福”等名字,古人给猫取名时多以风雅为先,诸如“玉狮子”“芙蓉”“银虎”等,不仅让人闻之就能联想到猫的花色、性别,还能瞬间联想到猫的性格特点等。


所有从“猫儿房”中选出的宫猫里,嘉靖皇帝最喜欢的是名为“霜眉”的猫。它不仅陪伴皇帝游走后宫、外出办事,甚至在皇帝睡觉时,也会陪伴在侧。爱猫死后,嘉靖皇帝悲痛得几天不吃不喝,并让人为爱猫写祭文超度,还为其打造金棺,将其葬于万寿山。


原本作为宠物存在的宫猫,在无形间成为故宫历史的见证者,也成为不可或缺的存在。


只不过,随着历史变迁,这些宫猫早已成为滚滚红尘中不可再现的存在。它们自明朝起便开始在故宫里生活,曾是故宫的“原住民”,也是当今宫猫的祖先。由它们繁衍而来的后代,如今也成为人们在研究故宫时不可忽视的文化符号。


走红的不只有颜值


如今,在社交平台搜索宫猫相关的话题可以看到大量内容,有分享“撸猫路线”的,有分享宫猫美照的,还有对宫猫性格进行分析的,内容之庞杂让人咂舌,也让人看到了宫猫自带的强大流量。


这一背景下,不只游客,连故宫官方也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有关宫猫的信息,这些活跃在墙头瓦檐、绿树繁花之间的猫俨然成为明星一般的存在。


只不过,与过去宫猫多为品种猫不同,如今活跃在故宫里的宫猫多是中华田园猫。它们毛色各异,有黑白相间的,有通体纯白的,有黄白交杂的,毛发长度也有区别。它们的性格各有差异:常出现在故宫箭亭附近的“多尔衮”气场高冷,让陌生人“只敢远观,不敢近摸”;而活跃在珍宝馆与乐寿堂附近的“如意”却憨态可掬,十分亲人。


凭借出众的外貌、气质,不少宫猫圈粉无数,它们如明星一般,拥有了粉丝后援团,也拥有了“跟拍师”。比起明星,它们更可能与游客建立纯粹、真实的情感联结。即使偶有塌房,它们也能凭借不表演、不伪装的天性力挽狂澜。


其中,最典型的当属橘猫“帕帕”。它最早以楚楚可怜的形象出圈,后被故宫人员“打假”,证实其为“猫霸”。因而不少网友纷纷感叹:想不到猫也能塌房。


但好在,猫的塌房不似明星塌房那般轰动,并不会真正影响到粉丝的“真爱度”。毕竟对许多人而言,宫猫拥有的生活实在是“打工人的终极追求”:生活在北京最中心的位置,不仅“上班”时间自由,还有专人投喂;如果生病了,还能得到专业的治疗;粉丝遍布全国。与这种自带主角光环的家世相比,“帕帕”装怂实在无伤大雅。


更重要的是,宫猫在凭借外貌圈粉之外,作为故宫的“原住民”,它们也一直在守护古建筑免遭鼠患,这才是宫猫最朴实无华的“猫设”。若仔细翻看故宫的历史就会发现,用猫防鼠患无疑是最经济有效的。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皇宫建筑群,故宫在建造之初便成为啮齿动物最爱啃咬的建筑之一,但在其现存建筑中,不仅鲜有老鼠的身影,就连收藏的180余万件文物也未受老鼠侵害,这背后就有每日活跃在故宫各个角落的宫猫的贡献。它们在白天和游客亲切互动,到了晚上便化身为“带爪侍卫”,守护每一根梁柱、每一件文物的安全。


在民间,还流传着一则宫猫对战硕鼠的故事:据传明朝万历年间,皇宫里出现了一只体形大如猫的硕鼠,对宫廷文物和建筑都造成了严重损害,宫人更是不堪其扰。为了除掉这只硕鼠,宫廷面向民间广征好猫,但每次都以猫落败收尾。


适逢当时外国使臣进贡了一只通身雪白的狮猫,人们便将狮猫放进硕鼠藏身的屋里,并在屋外偷偷观看。每次硕鼠凶狠地向狮猫扑去时,狮猫都会灵巧地腾挪闪移。历经百余次博弈后,在硕鼠的体力被消耗殆尽之时,狮猫立即上前咬住硕鼠的脑袋,为宫廷解决了忧心之事。


这则传说也许不尽真实,但也说明了宫猫与故宫息息相关、无法分割。


守护宫猫


在社交媒体时代,宫猫的影响力早已超出红墙范围。它们于故宫而言,不仅是“带爪侍卫”,更是“活着的遗产”。


在微博上,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不时发布“宫猫记”,经常收获成百上千次的点赞和转发;与“宫猫记”配合推出的“文创产品送粉丝”活动,也引得网友踊跃报名;以宫猫形象为设计元素的笔记本、摆件、隔热垫等文创产品,更是成为不少游客打卡故宫后的“必带特产”;宫猫“鲁班”在《上新了·故宫》中化身为解说员,不仅向观众介绍了故宫的历史文化,还催生了新的文创产品。


可以说,正是在宫猫与故宫的互动中,故宫变得更加鲜活生动,宫猫也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与此同时,一些网友对宫猫的管理工作产生了顾虑:宫猫虽然能防治鼠患,但在偌大的故宫里养200余只猫,不会损害建筑吗?如何确保宫猫的粪便得到及时处理,不会污染环境?


针对这些问题,故宫都有解决方案。宫猫不仅可以享受“编制内餐食”,还不时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网友的投喂。他们将猫粮寄到故宫,甚至指名要求投喂特定的宫猫,而故宫工作人员在完成投喂后,会回传照片作为答复。不仅如此,有粉丝还会自发地定时到故宫看宫猫、送猫粮。


故宫工作人员发布的视频,则对其他问题做了更详细的回应。他们在非开放区域设置了多个喂食点,为宫猫提供营养均衡的猫粮,还在游客少的地方设置猫窝,为宫猫提供休憩之所。至于网友担心的猫粪等问题,故宫工作人员会及时清理,保证环境整洁。而为了防范繁殖过剩,故宫里的猫还会做人工绝育。


如果一不小心有宫猫成员“上新”,故宫工作人员在贴心照顾之余,还会积极为其寻找领养人。在故宫工作的自媒体博主“宫猫图鉴”曾在视频里介绍,目前活跃在故宫里的猫有流浪猫,也有野猫。其中,野猫因为从小在野外生存,所以很难与人亲近,强行领养不仅容易让猫产生应激反应,人也会很遭罪。她建议,对于那些不具备领养条件的野猫,最好的做法是将其绝育后放归。


在多重措施下,宫猫和故宫得以和谐相处。


夕阳西下,游客渐渐散去,宫猫在宫殿之间巡逻,追逐潜藏的老鼠,它们的身影仿佛连接古今。这让人不由想起几百年前,它们的祖先也同样曾在这片红墙下踱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猪皮再次成为关注对象!医生发现... 饭桌上,几块Q弹晶莹的猪皮冻下肚,简直让人忍不住多夹几筷。不少中老年朋友,尤其是注重“养生保健”的阿...
入秋后,少吃鸭肉和鸡肉!多给家... 入秋之后这天气啊,真是越来越让人摸不着头脑啦!白天出去溜达一圈,那太阳晒得身上还带着点夏天的暑气,热...
许昌焦虑症改善实录:NGH催眠... 专业背景与引言 作为美国NGH高级催眠治疗师、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我在18年心理咨询从业经历中累计完...
原创 减... 在追求健康与美丽的征途上,减肥无疑是许多人心中的一道难题。然而,有一种水果,以其独特的瘦身功效,成为...
原创 广... 广西南部地区,又称“桂南地区”,由南宁市、崇左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五座城市组成。 其中,南...
琴岛观澜丨高尔夫、骑行、汉服旅...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杨雪 继“打飞的”来喝啤酒、逛老城之后,韩国游客游青岛玩法再进阶。自去年240小...
1块月饼=4碗饭?儿童和老人这... 中秋佳节吃月饼是传统习俗,月饼虽美味,但因其具有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特点,对健康的潜在影响不可忽...
原创 本... 在辽东走廊的层峦叠嶂间,一座距离本溪县城小市65公里的秘境山谷正以"层林尽染,五彩花山"的绝世枫景闻...
流量艺人,“绑架”音乐节? 2025年的国庆,音乐节又火起来了。据不完全统计,国庆档将有超30场音乐节举行,但热闹背后,乱象与争...
人有没有糖尿病,看起床就知?糖... 很多人以为糖尿病是个悄无声息的病,等到体检或者血糖飙升才发现问题。殊不知,有些时候,身体已经在发出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