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内罗毕10月7日电(记者李卓群 王越 郑梦雨)正值中国“十一”黄金周,肯尼亚山南麓的“城堡森林”景区迎来不少远道而来的中国游客。林间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资深观鸟向导约翰模仿鸟鸣吹起口哨,不一会儿,几只色彩斑斓的鸟儿跃出枝头,引来游客阵阵惊叹。
来自中国的陈婷和朋友正随团体验一条观鸟主题路线,她感慨道:“在短短一天半时间里,我们已经观测到100多种鸟类,这里真是观鸟和生态摄影的理想目的地。”
这是9月29日在肯尼亚山南麓的“城堡森林”景区拍摄的条纹丝雀。新华社记者王越摄
观鸟正成为越来越多中国游客赴肯尼亚旅行的新选择。2024年肯尼亚森林状况报告显示,肯尼亚已记录的鸟类多达1133种。肯尼亚山与马赛马拉、纳库鲁湖一道,被认为是该国重要观鸟胜地。约翰告诉记者,今年7月至9月他接待的游客中,约有四分之三来自中国。
刚刚抵达内罗毕国家公园,摄影爱好者陈丽萍就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没想到在离市区这么近的地方,可以有保护得如此完好的野生动物栖居地。”这座野生动物园距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市中心仅约8公里,栖息着100多种哺乳动物和400多种鸟类。
近年来,随着观看动物大迁徙、草原游猎等旅游项目在中国持续升温,肯尼亚成为越来越多中国游客的热门目的地。肯尼亚旅游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赴肯游客超过9万人次,同比增长47.4%,创下历史新高,今年预计将超过10万人次。
这是9月30日拍摄的位于肯尼亚山南麓的“城堡森林”旅店一隅。新华社记者王越摄
肯尼亚龙人旅行社负责人谢彭娟已在当地旅游市场从业21年。她告诉记者,中国游客需求的变化正推动肯尼亚旅游市场不断升级。“以观鸟为例,肯尼亚丰富多样的鸟类资源正吸引着中国观鸟爱好者目光。我们为此专门规划了一条观鸟路线,并全程安排专业观鸟向导。”
不少中国旅游业者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趋势。深圳傲东方旅游联合创始人余超介绍,其公司自2017年推出肯尼亚游相关产品以来,最初以标准化团队游为主,主要面向中老年群体。近年来,双人游、家庭游成为常态,亲子类组合产品受到欢迎,观鸟团、摄影团、研学团等主题型产品也颇受关注。
北京唯知旅行创始人宗萱近日在肯尼亚考察时表示,中国游客对非洲尤其是肯尼亚的期待,已从传统游猎扩展到更丰富的深度体验。“这种多元化趋势,为我们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
这种变化同样体现在当地接待服务的升级上。城堡森林旅店总经理西蒙·马查里亚告诉记者,旅店一开始几乎没有中国客人,但近十年来数量显著增加。他将此归功于两国日益紧密的交流与合作。“中国人非常热爱自然,许多观鸟爱好者甚至准备了自己的‘观鸟清单’。”他说,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国游客,旅店正在调整菜单,增加更多符合中国游客口味的餐食,并计划结合中国重要节日推出特别活动。
9月29日,位于肯尼亚山南麓的“城堡森林”旅店总经理西蒙·马查里亚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新华社记者王越摄
肯尼亚旅游局近年来明显加大了在中国市场的宣传力度,不仅在多个城市开展多层次推广活动,同时还通过社交平台加强线上推介。此外,肯方积极邀请中国影视团队赴肯取景,近期就有中国摄制组在马赛马拉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拍摄。
肯尼亚总统鲁托2025年4月访华期间,肯中两国同意深化拓展各领域交流合作,举办中肯文化和旅游季。2025年中肯文化和旅游季已于6月开幕,预计将持续到明年春节,有望带动更多中国人赴肯旅游。
在日前开幕的第15届“神奇肯尼亚”旅游博览会上,肯尼亚旅游局代理首席执行官艾伦·恩乔罗格对记者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出境游客源国,消费能力强劲,我们希望深入开拓这一市场。肯尼亚不仅拥有动物大迁徙,还有桑布鲁保护区、纳库鲁湖、安博塞利国家公园等多样化旅游资源。”
恩乔罗格说,为进一步提升客流量,肯尼亚正积极推动增加肯中直航航线与班次。“我们有信心突破年接待中国游客10万人次的目标,并在未来实现更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