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已经10月了,2025年又过去了85%。
你会不会跟我有一样的感想:太快了,时间过得太快了。
可能很多人有这种感觉:随着年龄增长,总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上学的时候,觉得每一天都很漫长,总是盼着赶紧到周末。但随着工作和事业发展,迈过30、40大关,时间就像开了三倍速,一晃眼就过了。
你是否也觉得:回想起10年前、5年前,会感觉当时的自己充满活力,能够做很多事情,恨不得把每一分钟掰成两半来用。而现在,感觉年初才制定了计划,转眼间一年就快过去了,很多想做的事情都还没有开始。
这不是你的错觉,实际上,几乎所有人都是这样的。
一
为什么会这样呢?
有一个很常见的解释是这样说的:因为随着年龄增长,每一年在我们的生命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小了,因此我们会觉得每一年过得越来越快。
比如,你20岁的时候,每一年占生命的1/20(实际上由于3-4岁之前几乎没有记忆,分母还会更小一点);但当你30岁的时候,每一年就只占1/30了。
这个说法很有趣,也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准确。
简单来说:大脑对时间的记忆,并不是按照绝对的时间长度来储存的,而是按照“发生了什么事件”来储存的。
在一段相同的时间里,如果储存的事件越多,大脑感知到的时间就越长;反之,储存的事件越少,感知到的时间就越短。
那么,什么样的事件会被储存起来呢?答案是:越重要的事件和越新鲜的事件,大脑就会越愿意耗费资源去记住它。
所以,如果你的生活里面,新鲜的事情越多,你感知到的时间就会更长。反之,就会感到时间飞快流逝,倏忽而过。
比如,同样是一个星期,你去旅行、见识许多新奇的风土人情,跟你按部就班地上班、回家,感受上是完全不一样的。
前者,大脑会吸收到大量新鲜信息,会把这一个星期拉得非常长、非常丰富多彩。
后者,这一个星期跟其他任何一个星期都没有丝毫区别,大脑就会把它高度压缩起来,来节省资源。
显而易见,当我们年轻时,我们见识到的新鲜事物会更多。天地是新的,朋友是新的,经历是新的,眼泪和欢乐都是新的……这崭新的一切,不断地冲刷着大脑。大脑就像一个第一次走进主题乐园的孩子一样,欢呼雀跃,流连忘返。
但随着我们长大,一切都变得没那么新鲜了。我们习惯了工作,习惯了生活,习惯了身边的一切,习惯了心如止水……那么,大脑体验到的新鲜感大大降低。为了节能,它就会将更多的事件和信息压缩储存起来。
我们就会感到,啊,一周又这样过去了,毫无波澜。
于是,一个月也就这样过去了。一年也就这样过去了。
二
这是新鲜感的维度。另一个维度,则是重要性。
重要性指的是什么呢?一般来说,就是各种各样的“第一次”。
你一定还记得许许多多生活中的第一次。比如:
第一次获得嘉奖和肯定时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第一次鼓起勇气挑战一个困难任务时的紧张和兴奋;
第一次跟心仪的人约会时的害羞和甜蜜;
第一次一个人尝试去做各种各样的事情,踏出自己的第一步……
这些形形色色的第一次,构成了我们生命的丰富底色,也让我们的少年和青年时光,显得绵长而悠远。
从记忆的角度来说,这些第一次,就是大脑用来巩固记忆的锚点。大脑通过它们为记忆打下一个个里程碑,借此在庞大的时间海洋里,构筑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承载自己的存在感、认同感和价值感。
但是,随着我们年龄增长,我们获得了更多的“第一次”,也就失去了更多的“第一次”的机会。
第二次、第三次……随着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它在大脑眼里的重要性也急剧下降。
那么,大脑用来作为时间记忆和感知的“锚点”,也就越来越少。
三
所以,我经常看到有人发出这样的感叹:随着年龄增长,好像自己的热情也慢慢被消磨。曾经很容易对许多事情产生兴趣和动力,现在也越来越没那么容易产生兴趣了。
其实,这背后的原因也是共通的。
年轻的时候,大脑的职责是为世界建模。它会努力构建一个心智世界模型,让它尽可能准确地拟合现实世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它会如饥似渴地汲取一切新鲜信息,将它们内化到这个模型里面,来丰富和完善它。
但一旦这个模型建立了、成型了,它就会变得稳定。这时,大脑的职责就转变了,从建立这个模型,转变成维护这个模型,尽量不对它进行大修大改,以免耗费太多资源。
所以,当我们遇到新鲜的信息时,我们会下意识地产生抗拒和排斥感,因为模型已经成型,要把新信息放进去的成本和代价太大,超过了大脑愿意承受的限度。
这也就是我经常说的一句话:一个人变老,其实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从他的大脑开始固化,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开始。
与你共勉。
四
那么,如何留住越来越快的时间呢?如何让自己的生命“重返青春”?
我想跟你分享我的一些心得和感悟。
1.创造更多新奇的经历
这是最直觉的回答,也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既然时间加速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新鲜感,那么解决方式自然就是创造更多的新鲜经历。
所以,你会发现,我在很多文章里面,都强调一件事:要多去拥抱生命,尝试更多不同的事情,拓宽生命的可能性——这是我的人生信条之一。
往小了说,这可以刺激大脑的多巴胺分泌,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愉悦感和快乐;
往大了说,这可以有效地对抗时间的加速,让我们的生命如同18岁一样熠熠生辉、绵长悠远。
什么样的新奇的经历呢?其实非常多,只要是跟日常的、重复的生活不一样的,都能起到作用。
比如:
去一个一直想去的城市旅行,到处走走逛逛;
参加一些线上或线下的活动,丰富业余时间;
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新朋友,打破舒适圈子;
甚至,在日常生活中,换一条路线,探几家新店,学一门技能……都是一种新奇经历。
不妨把这一点变成一种日常惯例,放入日常的生活中,让自己每天、每周、每月……践行一下。用丰富的可能性,对抗时间的加速。
2.记录日常的生活
我有一个践行了许多年的习惯:做日记。在这里也强烈推荐给你。
为什么它能对抗时间加速呢?很简单。时间加速的原因,是每一天乏善可陈,大脑找不到新鲜感和重要性,因此会将每一天压缩起来。
但是,我们的每一天,真的乏善可陈吗?其实不是的。
今天看了一部什么样的剧,被里面的某个情节逗得捧腹大笑;
今天看了一篇什么样的文章,看到一个非常有共鸣的观点;
今天工作上尝试了一个新的方法,果然提升了效率,很开心;
甚至,今天在小区里看到一只可爱的流浪猫,见人就蹭过去,特别可爱……
这些,难道不都是值得记忆和品味的“美好时刻”吗?
但是,这些时刻太细小了,很容易被大脑忽略。如果不是刻意去观察和记录,大脑是很难记住这些时刻的。
所以,不妨试试这个做法:做日记,记下这些细小的、令你感到触动的时刻。
然后,当你觉得生活的时候,翻开来,看一看,让自己沉浸进去。去感受、回味、体验、流连……
你会发现,生活远远不像自己印象中的那样苍白,它也是充满乐趣的。
3.做一些难一点的事情
你有多久没真正认真地、竭尽全力地做一件事情了?
可能有人会觉得:我们不断地学技能、学方法,难道不就是为了做事情更轻松吗?为什么要自讨苦吃呢?
的确如此。但如果一直只做轻松的事情,我们是很难为记忆留下深刻的印记的。大脑会觉得,我们每一天都在重复一些熟悉的、简单的事务,没有什么值得记住和留下的。
所以,请试一试给自己设置一些挑战,去做一些难一点的、复杂一点的事情,推动大脑运转起来。
比如什么呢?可以试一试:去创造。
如果你平时喜欢看小说,有没有可能试着写一篇?
如果你平时喜欢看影视剧,有没有可能写一些影评?
如果你平时喜欢旅行出游,有没有可能做点视频出来?
如果你平时喜欢听播客,有没有可能自己去做一档?
……
这可能很难。不过,我们追求的其实不是结果,并不一定真的要把它做出来、做得很好,而是追求在这个过程里面,不断地挑战自己,激发大脑发挥更大的潜能,锻炼自己的手感。
你会发现,这样一来,生命会变得有意思得多。
4.试着沉浸到世界中去
最后,分享一个简单,但却非常有效的办法:那就是锻炼大脑的沉浸能力。
时间的加速往往会带来一个结果,那就是大脑对事物的“扫视”会加快,我们的注意力会变得越来越浅,不容易深度地投入进去。
而这一点跟时间加速又是相辅相成的:大脑的扫视越快、注意力越浅,能够留下的印记就越少,也就越会造成时间流逝的加快。
所以,试一试打开自己的感官,沉浸到外部环境里面,去心无旁骛地感受。
比如:在中午或傍晚时分,在公司附近走走,晒晒太阳,看看周围的景色,让思维放空,沉浸在安静的想象里。
或者,逛一逛新开的商场,看一看来往的人群,走一走平时较少涉足的地方,再找一条路线回去。
如果有条件,不妨到自然当中,试着闭上眼睛,去感受风吹过树叶的响动,鸟扑动翅膀的声音,空气湿润的味道,阳光晒在石头上的热气,四野无人的寂静……
试着仔细地去感受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嗅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让自己沉浸在这种安静的氛围里。
这能够让大脑变得慢下来,静心地感受和体验流过的每一分钟。
我们认真地对待生命,生命也会认真地予以回馈。
国庆假期结束啦,开工快乐!
下一篇:为什么别人家的产品又贵又好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