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的一个夜晚,许飞《笨鸟先飞》北京演唱会落幕,等候合影的粉丝队伍蜿蜒成长龙。人群中,许多身着校服的10后女孩格外醒目——她们不是许飞粉丝,而是专程为惊喜嘉宾詹青云和庞颖而来。面对媒体采访,她们对詹青云与庞颖的播客节目如数家珍,从《像律师一样思考》到《像辩手一样思考》……
从《奇葩说》走红的詹青云,如今已将主阵地转向播客,她与庞颖被听众亲切地称为“姐姐”,成为声音世界被认为有品质的“新流量”。
而她们不是孤例。在播客上,还有被简称为“真机花文”的四大金花播客——《天真不天真》(杨天真主持)、《随机波动》(傅适野、冷建国和张之琪主持)、《岩中花述》(陈鲁豫主持)、《思文,败类》(思文和袁袁主持),正以博学多识吸引百万订阅。
她们在播客中关于女性议题的深度探讨,被网友誉为“姐学”,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并开始绽放商业价值。
不过,“姐学”虽然是女性主义的新表达,但一旦多了,就会成为批量生产的“模版”,这是姐学的隐忧。
一、播客上的“姐学”长什么样
“真的吗?我不信。”说起这句网络梗,许多人会想起主持人陈鲁豫。
前几年,网络上各种陈鲁豫的“名场面剪辑”满天飞。从独特的发型,到让人尴尬的提问方式,再到2024年巴黎奥运会“撞脸”吉祥物,围绕她的舆论环境称不上“友善”。
从电视界淡出后,陈鲁豫在播客界通过主持《岩中花述》实现了“逆风翻盘”。这次不是靠“网友们的尴尬”出圈,而是靠好评如潮的口碑。
陈鲁豫的《岩中花述》定位为“智性女性的精神衣橱”,节目活用了陈鲁豫的个人影响力和人脉资源,邀请了诸多在各领域活跃着的女性代表来对谈。
从被第五代和第六代中国导演誉为“缪斯女神”的现代诗人翟永明,到电影《好东西》里铁梅痛斥小便男的原型、心理咨询师兼畅销作家的张春,还有作家七堇年,复旦大学教师陈果,乃至日本作家吉井忍等,都是陈鲁豫的座上宾。
大家在节目中畅谈女性的爱、职业奋斗,以及应该如何过好这一生。粉丝们评价,很多选题不悬浮,不是单纯的口号,而是十分接地气,还输出了解决方案。节目中,陈鲁豫也展现了她的主持功底,金句频出。比如:
“女生或所有人,可以按心情生长,不用按尺寸生长。”
“一朵花在并非最佳的环境中依然要生存下来,要拥有突破岩石桎梏、破土而出的能力和顽强的生命力。”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定义陈鲁豫的“姐学”,或可以概括为“智慧”。在纯听觉的世界里,陈鲁豫与奔赴而来的女性听众,构建了一个心灵相通的“女士下午茶”,这成为她的节目标签。
杨天真的播客《天真不天真》,是另一个让不少女性追更的播客节目。在很多观众心中,杨天真的“姐力”体现在她每天精进、爱吐真言的鲜明个性上。如果用她曾出版过的随笔集书名,来概述她的女性主张,那就是她一直鼓励女性们“把自己当回事”,从而“通透”地活着。
不过,杨天真的播客并没有把对谈嘉宾,只限定在女性身上,而是注重表达女性在多领域议题中的观点。
有“长沙小骄傲”之称的张艺兴,来谈电影《不说话的爱》,两人以前就有工作合作。对话中,张艺兴一改往日腼腆小绵羊的形象,既谈了自己选择电影脚本的思考,也有塑造角色的深度剖白。很多听众因而发现,看上去不善言辞的他,其实很有主见。杨天真称,“是张艺兴启发了我对父爱的观察”。
2025年度白玉兰最佳女主获得者宋佳,作为杨天真的艺人兼闺蜜,两人对谈的主题是“幸福是一种能力,大女主是我们的选择”。在杨天真眼里,宋佳是“一个目标明确、拥有强大幸福力的ENFP快乐小狗”,而这一点与高能量的自己十分契合。
这期节目赢得了很多女性观众的共振,节目收听突破百万。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杨天真的“姐学”,或许可以概括为“能量”,它是一种以自身实力去让女性发光发热的心态和格局。
另外,由界面App几位全女编辑、记者,在疫情期间创立并破圈的播客《随机波动》,和脱口秀女演员思文,打造的播客《思文,败类》,也都在女性观众当中,获得了不错的反响。
和陈鲁豫、杨天真拥有很强大的人脉资源不同,这两档播客另辟蹊径。《随机波动》主打三位女性媒体人的泛文化对谈,“姐学”表现为一种“深刻”。
《思文,败类》则主打“不拘泥于一定要成功的普通人视角”来分享心境,“姐学”表现为一种“关怀”。
有不少女性网友表示,听这四大金花的播客,已经成为自己充电的日常,“她们剖析了身为女性的自己、不为人知的多面,让我感受到了自身的丰富性。”
二、姐学与播客,为何能走到一起
播客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地方,为啥姐学会在播客上兴起,成为平台一股比较大的能量涌现?这要从女性与播客这个媒介之间的互动去找答案。
“姐学”是2020年兴起的网络流行词,指以“姐姐”群体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行为学研究。
当时圈内有一个爆款节目,名叫《乘风破浪的姐姐》,虽然是档综艺,但却掀起了“成熟女性应有的魅力与人生态度”的讨论。
欣慰的是,该节目并非昙花一现。2020-2025年间,各类以“姐姐们”为主角的大众作品蓬勃而出。从呈现女性自强的电影《热辣滚烫》(2024年),到全女阵容爆款剧集《无尽的尽头》(任素汐、刘琳等主演,2025年),再到如今播客四朵金花,内容覆盖影视综以及声音经济。
不少长期观察者有个阶段性结论:这种女性自我挖掘,并非以“对抗性”姿态而呈现,是以“女性论女性自身”为主,更加注重“构建女性自我”。
比如《热辣滚烫》更多强调女性在经历自我迷茫之后,如何对自我价值进行肯定和尊重,而不再以“他视线”来对自己进行评价。《无尽的尽头》不但凸显了女性作为检察官的职业专业与力量,更展现了她们独特的情感投入与关怀。播客四朵金花,则呈现了女性议题的多元与丰富,女性该如何在当代活出自我的色彩。
这种主体意识的苏醒,也带来了社会对女性评价体系的变化。以前把事业上成功的女性,或者气场上霸气十足的女性,多称赞为“X爷”或“X哥”,这种“man化标签”,本质还是一种以男性为本位的评价视角。
如今,女性们之间最得体的评价,变成了“姐姐真woman”“姐姐太蒂了”,系一种女性自身的“真身出镜”或“本我体现”。
那么,女性的这股社会苏醒思潮,又如何与播客这一媒介载体形成了有机融合呢?
声音经济与女性魅力的和谐统一。
播客的传递方式是“声音”,声音是一种侵入性最低,却最能直抵内心的媒介。声音的传播可以是居家、交通、临睡前等各种场景,“陪伴感”十分突出。
女性的声音和观点,乃至说话的方式(比如娓娓道来或朋友式的聊天),往往多根植于细微的情感与生活经验,反而在声音这种私密的、高陪伴性的、以及能避免“视觉审判”的媒介方式中,容易释放出最大的能量,让播客成为女性发光的平台。
有网友就评,听四大金花的播客,“就是一种对心灵的按摩和对压力的释放,很舒服。”
高密度信息输出,容易长成宽容的女性社区。
与短平快、主张“秒懂”的短视频不同,播客是一种高密度信息的“叙事”,观点的论说能更加充分,它能容纳一定的争论以及意见的不同,是时下舆论场难得的“宽容非对立平台”,这种精神文化的消费场景有益于与听众之间,形成一种高质感的互动、乃至价值观的思辨,从而形成更为稳固的信赖关系,更容易聚拢那些对前沿议题的感受比较纤细敏感的女性听众。
这一点得到了许多女性网友,以及部分对相关议题的理解较为深刻的男性网友等群体的高度认同。看看各平台调性就能略知一二,微博偏时事和娱乐话题场,小红书偏美好生活分享以及平等交流定位,快手偏娱乐化,抖音偏碎片化获取高密度信息量,而播客仿佛广播电台辉煌时刻的FM频道集结平台,成了时下最包容、最聚焦女性议题的平台之一。
平台成为女性能量、女性创业的丰沃土壤。
播客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平台,起步门槛并不高,同时得益于算法的精进,这里成为很多女性来进行“表达式创业”的公共空间。
伴随平台上各类“姐学”的百花齐放,播客上的女性能量只会越来越繁茂,会与各类资源形成越来越频密、高效的链接,从而让女性能量,跨越文化和商业,提升女性在全社会的经济实力。
比如陈鲁豫的《岩中花述》,几乎期期收听量达到100万+,这里无疑成了陈鲁豫最有商业价值含量的“私阵地”。
三、姐学+播客,商业价值能有多大
播客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商业变现方式,但围绕它广告价值的高低,各方有争论。
目前来看,仅以四朵金花为例,大家已经开始了商业领域的各类链接。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类:
1、品牌冠名。比如陈鲁豫的《岩中花述》就是由某意大利奢侈品牌冠名推出。
2、广告赞助。目前看,品牌对播客单期节目的赞助(或者植入)比较多。比如杨天真的某期节目,就吸引来了某化妆品与之合作。
3、周边衍生,本质是一种私域变现,将播客粉丝转化出可变现的商业价值。比如杨天真最近就在播客推出了PLUSMALL(杨天真创立的大码女装品牌)的“广而告之”。她还将自身的表达集结成册,形成随笔集,形成一种IP衍生矩阵。
4、知识付费。这主要适合专业领域女性的“知识变现”,例如身兼律师及辩手的詹青云和庞颖,他们在看理想App的商业转化情况也排在前列。
这些变现,在方式上并非有多么新奇,但在擅长“精算”的品牌方眼中,播客+姐学,作为一个广告渠道,有自己独特的价值。
蛋清是某金融AI工具的甲方姐姐,最近她就投了某垂直领域顶尖的播客节目,论及性价比,她的结论是:只花掉了原来预算的一半左右,但播放后的引流和转化获客效果,却达到了投放前没能想到的更高水平,并且成功帮团队实现了新的融资目标。
在蛋清看来,姐姐们的商业价值,除了流量获客的高转化率之外,还可以分解成这样几个无形资产维度:
播客上姐姐们的形象不是学霸,就是知性人设,背后亦能对应到如今中国社会最具含金量的年轻或中产女性,人群精准,能缩短人群转化链路,“气质姐学”还能为产品和品牌带来加持。
播客的市场投放客户,很多集中在消费、金融等领域,这些客户在广告中的露出期待,是比较高浓度的信息输出。播客这种内容载体,刚好能对客户内容,做比较充分呈现,将广告传播从“露出”深化为“释意”,软植入的效果甚至比硬广的质价比高很多。
播客平台的算法推荐,能实现传播破圈。只要辅之于好的选题,筛选到精准垂直的、高重叠度用户画像的播客主,就能在原有粉丝群基础之外,获得平台推荐。这意味着粉丝量和播放量很重要,但并非全部参考指标。
如此看来,四大金花之所以能发展起来,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并不只是“讲得好”,它离不开内容策划的强大积累,以及商业的赋能。在内容创业领域,从来就是内容+商业的相互成全,才能成就出一个个成功的“文化产品”。
当然,“姐学”的发展未必从此就一帆风顺。当任何思潮在商业社会成为一种“看似正确”的路,一般都会马上变形成“新的过时模版”。
女性的姿态本应该是多姿多彩的,没有哪一种“姐学”能套用在所有女性身上。比如,当“姐姐”的精英感叙事过于光鲜或强大,它是否也能争取到广大基层女性的拥护,是否会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滤镜”?如是,那就一定会有滤镜破碎的一天,这是商业世界的基本规律。
另外,商业价值无疑将提升女性播客主们的“经济基础”,但商业与表达有史以来,都很难达成完全的统一。有观点就认为,当内容瞄准商业,势必要放弃原有的锋芒,变得符合大众原则,走最稳妥的中间路线。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持内容的深度和真诚,将变成一大考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真故研究室,作者:刘欣,编辑:龚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