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人Chip Wilson的公开信像一声惊雷,试图震醒沉浸在数字增长中的lululemon。
“当我在1998年创立lululemon时,这个品牌建立在对创新、产品、文化和顾客体验的专注追求之上。我们开创了‘技术型产品’的商业模式,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服饰品牌,率先实践社区营销,并设计出连冰箱都能管理的简单高效的系统流程。
到品牌25周年时,lululemon本应成为一家市值千亿美元的公司。但现实是,它的增长曲线正在下滑,为什么?
lululemon的董事们系统地拆解了其商业模式,并流失了那些掌握着公司成功之本的专业知识的员工。如同空难很少源于单一故障,而是一连串的错误。”
这是lululemon创始人Chip Wilson近日自费在《华尔街日报》买下整版广告,发表的一封致全体董事会的公开信,开篇就是灵魂暴击,拷问lululemon作为一家明星公司已在失速,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截至发稿,lululemon暂未公开回应创始人Chip Wilson的公开信事件。
作为lululemon的创始人,Chip Wilson是一个极其拥有商业和产品眼光的人,他总是提前预判,并精准踩中每个时期的运动潮流趋势,从最早创立滑雪、冲浪服品牌,到创办瑜伽服品牌lululemon,再到投资户外品牌始祖鸟。曾凭借精准的潮流预判,站在风口之上的lululemon,在美股的表现一度需要用惊艳来形容。
这已不是Chip Wilson第一次“发难”lululemon管理层,但这一次,他的炮火前所未有地猛烈。
他将矛头直指问题的核心——从表面来看,lululemon依然光鲜,但正在失去灵魂,而“凶手”,正是那个由财务和运营专家组成的、取悦华尔街的管理层,以及一个失职的董事会提名与治理委员会,未能守护公司长期愿景。
创始人眼中的“五宗罪”
在Chip Wilson看来,lululemon的衰落不是偶然,而是一场“系统性拆解”。每一刀,都精准地砍在了品牌的命脉上,他将这一连串的小错误梳理为致命“五宗罪”:
第一,当创始人离开后,董事会往往由运营或者财务导向的管理层组成,他们对季度业绩的忠诚度远高于对长期战略的坚持。一个缺乏远见的公司,失去了对产品和长期战略的激情与信仰,而以运营和财务驱动的管理层,则缺乏理解市场脉搏的能力。
第二,“GAP化”,将创意让位于了商人。每隔几年,一个以设计为核心的品牌都会绊倒。当这种情况发生时,MBA和商人们蜂拥而至,声称自己才是能让季度业绩更漂亮的“成年人”。
为了满足短期预测,商人们追随算法,加倍押注于上季的畅销产品。这种做法扼杀了冒险和创新,新鲜的创新产品不再出现。结果就是:创新消失,品牌变得可预测,平庸,消费者转身离开,最有创造力的创意人也随之离开。
第三,是多米诺骨牌效应。当顶尖人才流失时,短期业绩看似依旧强劲。董事会通过迅速增长的规模收割回报,通过规模经济扩大利润率,华尔街为之欢呼,董事与高管自信膨胀。与此同时,竞争者趁虚而入,抓住机会,推出更具创新力的产品。lululemon失去了内部积累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机构知识随着人才流失,往往流向竞争对手,取而代之的是从其他品牌引进的管理者和僵化的商业思维。
为了追求增长,lululemon在健身镜品牌 Mirror上“浪费”了数亿美元,导致百亿美元市值蒸发。为了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董事们降低面料标准和技术成分,稀释了品牌原本的高端定位。
第四,文化侵蚀与流失。新的高管们来自传统公司,他们追求的是短期增长和品牌重塑,这些人不愿面对自己的问题,于是将责任归咎于他人,并试图更换CEO,但三次都未能培养出内部接班人。伴随品牌逐渐疲软,没有有能力的人愿意接手CEO职位。
提名委员会难以吸引董事,因为没有优秀的领导者愿意加入一艘沉船。
第五,也是最后一点,是“酷”感灵魂的丧失。董事会坚持寻找会“说华尔街语言”的财务型CEO,拒绝让产品驱动的领导人执掌品牌,这类财务型管理者不了解如何激发创意人才,甚至不明白伟大的产品源自于哪里。没有对设计的热爱,品牌也就失去了灵魂。
lululemon忘记了自己的缪斯,那位启迪文化,而非仅仅追随文化的女性。通过向主流靠拢,试图取悦所有人,lululemon 失去了其“品牌力量”所创造的50%的市值。它失去了优势,也随之失去了雇佣最优秀人才的能力。
远见与增长的博弈
实际上,Chip Wilson很早就开始“怒批”lululemon管理层。2014年,因未能遵守股东准则被剥夺了董事会成员任命权,尽管仍持有约8%公司股份。这成为后续持续发声的起点。2015年,离开公司董事会,彻底告别了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
2024年3月,Chip Wilson曾在LinkedIn上发帖,回应此前lululemon首席执行官Calvin McDonald在同年1月分享的一份声明,延续对品牌发展的批评。Chip Wilson表示,对lululemon为了追求利润,推出廉价的腈纶毛衣等产品,慢慢成为下一个GAP而感到悲伤,并提到,Calvin McDonald是一位优秀的首席执行官,但缺乏远见,因为他在决策中给予了“大众品味”太多的自由度。
Chip Wilson在亲述的《lululemon方法》中也提到,“我坚决认为,我们不需要将我们的产品线多元化,而是应该将重点放在核心产品的持续设计和创新上”,并多次亲述和职业经理人CEO们的数次冲突——“我的风格是力争胜利,而董事们却是但求不败”。
如今,“力争胜利”的创始人与“但求不败”的职业经理人之间的战争再次公开化,但在笔者看来,这场争议的本质不是创始人与职业经理人的旧怨重提,而是关于品牌长期愿景与短期增长之间的终极博弈。
在创始人Chip Wilson眼中,lululemon表面的数字增长,已是损害企业长期发展的毒药。这一指控并非空穴来风。
首先是, lululemon 是否真的失去创新力?
Chip Wilson在公开信中指出管理层“短期主义导致创新流失”,这一观点得到部分行业高管的认同——某运动服饰品牌CEO告诉虎嗅,近年确实观察到lululemon的产品差异化在减弱,lululemon 8年前的产品,和现在的产品是存在一些区别的。
该人士认为,“lululemon以前的产品细节和面料品质做得非常好。现在卖的比较好的产品线,都是创始人Chip Wilson在任期间的产品。创始人走后,lululemon产生出超级爆品的魔力出现波动。”
lululemon也在走进一场“多元化”的迷失,越来越与曾经坚持的“Super girls”定位渐行渐远。
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运动服装设计师对虎嗅表示,其实大多运动品牌,都是从足球、篮球、田径某一项运动起家,再向多品类拓展发展。但品类多元化可能导致lululemon品牌定位稀释。
他提到,从行业案例来看,品类扩张是否稀释定位,取决于“核心品类与延伸品类的关联性”—— 耐克从跑鞋延伸到篮球鞋、运动服饰,因均围绕“运动功能”,未稀释定位;但部分品牌从专业运动延伸到休闲服饰,确实出现定位模糊。
“lululemon2022年后将重点增长空间从瑜伽服延伸到跑鞋,两者同属运动品类,但跑鞋市场竞争激烈,想要将一双千元价位的跑鞋卖成爆款依然有难度。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不少消费者吐槽,买lululemon跑鞋的人,多少是有点在为爱发电的意味。从运动鞋领域来说,跑鞋市场也已足够成熟和细分。不过,这一扩张的合理性需结合具体产品力判断,而非绝对化否定。”
Chip Wilson的担忧,还清晰体现在财报上。
从业绩增长预期来看,lululemon的财务数据正在敲响警钟,增长的B面,是北美持续“熄火”,中国“续命”。
2025财年一季报显示,lululemon四年来首次一季度净利下滑;国际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9%,其中中国大陆市场净营收增速达21%。相比上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市场增速放缓,但还是远超其他地区。2025财年一季度,美洲地区(美国、加拿大)净营收仅同比增长3%。2024财年四季度,中国大陆地区净营收增速46%,美洲地区增速仅为7%。
到2025财年第二季度,lululemon中国大陆表现继续强劲,净营收增长25%(固定汇率下为24%);中国市场可比门店销售额同比增长17%,其他国际地区增长12%;而美洲地区净营收只增长了1%。
进入2025年,lululemon在中国市场加足马力,发起了进入中国以来最盛大的瑜伽活动Align™十周年,并陆续举办“Scuba动态剧场”等一系列营销活动。
但lululemon也指出,中国大陆一线城市开始出现宏观压力迹象。lululemon在中国下沉市场发力明显,截至2025年初,在中国超过30%的门店位于二三线城市,在下沉市场,lululemon门店正面临高定位与低消费力的矛盾。
重生之路:一场需要勇气的“灵魂复兴”
lululemon创始人Chip Wilson并非一味批判,在公开信的结尾,他给出了lululemon五条需要勇气的“重生之路”:
一是要把产品与品牌重新放回核心,重建知识体系和流程,让创新回归,9个月完成,而不是两年;
二是让创业者精神重新进入董事会;
三是赋能创意领导者,而非财务管理者;
四是停止讨好华尔街而牺牲客户体验;
五是重新找回“缪斯”——那个激发品牌灵魂的女性。
Chip Wilson强调,这个世界并不需要另一个只会追求季度增长的服饰公司,它需要远见,品牌可以持续增长,但增长本身不是成功的象征。
“真正的成功来源于创新和品牌声誉,当这两者稳固,增长会自然到来——而非被强迫推动。道路很清晰,但前提是:lululemon必须拥有一个多元且有远见的董事会。”
实际上,lululemon管理层有在努力让lululemon重回荣光,种种动作都在回应对“创新不足”的质疑。
在9月份的2025财年二季报分析师电话会议上,lululemon高管表示,部分核心系列如 Scuba、Softstreme 等面临消费者审美疲劳,而运动类产品持续增长,因此需调整休闲品类创新节奏。
60%运动类与40%休闲类的比例一直是lululemon产品层面的历史基准。lululemon表示,下半年产品主要聚焦三个重点领域:维持运动品类的增长势头,设计休闲社交类新品,以及为经典款注入新元素。
lululemon下半年将推出 Loungeful 和 Big Cozy 等新品,将新品比例从当前的23%提升至2026年春季的35%,重点覆盖休闲社交类的创新需求,如 Daydrift、BeCalm 等新品已获积极反馈,加上 Big Cozy 等后续款式,预计 2026 年春季能有效改善品类结构。同时加强设计团队。
但当一家公司开始谈论“转型”和“提升新品比例”时,往往意味着它的创新引擎可能早已濒临熄火。
lululemon创始人Chip Wilson,显然不想坐视熄火发生,他用公开信,急迫震醒那个沉浸在数字增长中的巨人。
在Chip Wilson的勾画中,lululemon未来道路已经清晰,重回荣光的答案藏在关于“灵魂”的博弈之中——让创新回归,让“创业者精神”重新进入董事会,并重新找回“缪斯”——那个激发品牌灵魂的女性。前提还有,lululemon必须拥有一个“多元且有远见的董事会”,以最大程度上避免自己成为下一个GAP。
lululemon 的博弈故事并非个案——从耐克到安踏,运动服饰行业都曾面临短期增长压力与长期品牌壁垒的共性挑战。这是无数明星运动公司走过的“创新与短期业绩平衡”经典困境。
当规模成为目标,增长成为信仰,品牌的初心和灵魂是否注定要被牺牲?
在笔者看来,哪条道路都没有“谁对谁错”,而应是 “哪种前提更符合当前行业环境与公司阶段”。
这场博弈的答案也不在于财务报表,而在于那个最简单的问题:当女孩们下一次想买一条瑜伽裤时,她还会第一时间想到lululemon吗?如果答案犹豫了,那么所有的增长,都只是为一场更盛大的落幕支付的费用。
#虎嗅商业大消费编辑柳柳,关注消费商业,行业人士欢迎交流加微信:ST-L105,新闻线索亦可邮件至liuliu@huxiu.com
文章标题:lululemon何以被创始人炮轰“五宗罪”
文章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790130.html
阅读原文:lululemon何以被创始人炮轰“五宗罪”_虎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