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7日,加拿大尼亚加拉瀑布附近的马林兰乐园,30头白鲸的生命倒计时悄然走向终点。就在几天前,加拿大的动物保护组织“AnimalJustice”等还在庆祝胜利,认为他们成功促使政府否决了乐园向中国出口白鲸的请求,理由是中国的动物表演活动违反了加拿大的法律。
然而,这场“胜利”的代价,却是乐园几乎破产后的最后通牒。乐园无法负担鲸鱼的饲养费用,迫切需要政府接管,否则就只能选择让这些鲸鱼安乐死。渔业部迅速驳回了资助请求,并表示“凭良心无法批准”。于是,当动物保护组织为“胜利”而欢呼时,白鲸的生死却处在悬崖边缘,这一场关于“保护”的闹剧,正在将无辜的生命推向深渊。 10月3日,马林兰乐园向加拿大渔业部长乔安妮·汤普森递交了一封信,信中充满了绝望:“如果10月7日前不能得到资助或批准出口,30头白鲸将只能安乐死。”这不是威胁,而是乐园陷入困境的真实写照。乐园已经在去年停业,每个月200万加元的鲸鱼饲养费用,早已将这个曾经风光的公园压垮。 然而,政府的回应既迅速又冷酷。10月6日晚,渔业部正式拒绝了资助请求,理由明确且有力:乐园多年来一直圈养鲸豚,但从未制定出替代方案,因此政府没有义务为其买单。渔业部长汤普森此前也表示过,她曾亲自参观乐园,称直视白鲸的眼睛让她感到不适,并坚决认为“鲸鱼属于海洋”,因此才否决了白鲸出口。 这些鲸鱼的命运,成了法律原则与现实之间冲突的牺牲品。眼看着“保护”成为了名为“善意”的空谈,生命的困境却在不断加剧。实际上,这场白鲸的生死危机,并非突如其来,而是动保组织、政府和乐园三方拉锯多年的结果。 动保组织无疑是这场博弈中的“先手”,他们以2019年出台的《终结鲸豚圈养法案》为武器,指责中国海洋馆设施不合格,积极举牌抗议,写信施压,最终促成了出口申请的否决。然而,他们所承诺的解决方案——位于新斯科舍省的海滨庇护所,因土地所有者的反对而停滞了五年,至今仍未见实际进展。动保组织的“保护”承诺,变成了无法兑现的空话。 政府在其中的态度更是充满矛盾。联邦渔业部拒绝了资助请求,却没有提出任何安置方案;而安大略省省长道格·福特却公开表示将“尽一切努力保住白鲸”,并批评乐园的现状“糟糕透顶”。讽刺的是,政府曾在2021年批准了向美国水族馆出口5头白鲸,尽管后来3头鲸鱼在两年内死亡;如今中国买家愿意接收所有鲸鱼,但因“可能用于表演”而被拒绝,显现出政府在处理问题时的双重标准。白鲸,成了政治斗争中的棋子。 乐园的困境早在2019年法案出台时便埋下了伏笔。自法案实施以来,乐园内的19头白鲸和1头虎鲸相继死亡,其中最著名的虎鲸Kiska,被称为“世界上最孤独的鲸”,在一个孤立的水池中孤单地活了数十年。而如今,乐园濒临破产,提出“安乐死”作为最后选择,无非是将多年积累的矛盾推给了社会。 在这一系列拉锯战中,最无辜的,依然是这些白鲸。所谓的“保护”,从未真正考虑过它们的生存需求。三方之间的博弈最终回到了法律本身的问题。2019年出台的《终结鲸豚圈养法案》禁了鲸豚的圈养、繁殖和表演,理由是鲸鱼的高智商让它们在圈养中会出现严重的身心问题。法案虽然为保护鲸豚提供了法律依据,却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乐园破产后如何安置这些动物的资金来源。 这份“保护法”只关注禁令,却没有解决实际的后续问题。2020年,加拿大曾批准向美国出口5头白鲸用于科研,尽管最终3头死亡,研究暂停;现在,中国买家愿意接收这些鲸鱼,却因“可能用于表演”而被拒绝,法律的刚性变成了执行的借口,白鲸的命运因此受到了无辜的牵连。 当保护法变成了没有解决方案的禁令,白鲸的命运注定了结局。动保组织、政府和乐园的行为,究竟是在保护它们,还是在把它们推向死地?这场法律闹剧,最后的代价是用这些无声的生命为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买单。 在这一系列的纷争背后,大家最关心的还是白鲸是否有救。虽然目前仍然有一些转机,但是否能最终拯救这些生命,还需要看政府的态度。如果安大略省省长福特能积极介入,或许能推动省级资金的支持;同时,虽然庇护所项目停滞,负责人仍在呼吁修改土地审批规则,认为“不能让一两个人的反对葬送这些生命”。这些微弱的希望,成了白鲸唯一的生存希望。 然而,现实依然残酷。乐园已将大部分设施出售,连基本的鲸鱼饵料都难以供应,联邦政府仍坚持“无义务买单”,渔业部长汤普森则避而不谈后续的解决方案。动保组织阻止了出口后,对白鲸安置的关注却鲜少,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每多拖延一天,白鲸的安乐死风险就增加一分。 10月7日的最后期限已经过去,30头白鲸的命运仍然悬而未决。在这场闹剧中,动保组织赢得了舆论,政府守住了“良心”,乐园则甩掉了包袱,而白鲸成了唯一的牺牲品。 这一事件不仅告诉我们,动保工作不是喊口号的道德秀,而是要真正面对生命存活的现实难题。没有资金支撑的庇护所是空谈,没有安置方案的禁令等同谋杀,没有生命底线的原则是伪善。白鲸无法为自己发声,它们不懂什么是动物福利,也不懂什么是国家尊严,它们唯一知道的是,自己需要食物和生存空间。 当我们为“保护”争论不休时,别忘了最基本的道理:活着,才有资格谈论一切。如果连生命都无法保存,再高尚的原则也不过是沾满鲜血的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