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路上是“闪电侠”也是“慢羊羊”
创始人
2025-10-13 12:02:16
0

图片由AI生成

受访者认为“有价值”的

旅行应该具备的特点:

看到了足够多的风景/景点 62.79%

了解了当地的文化或历史,增长见识 60.44%

身心得到放松,缓解学业压力 70.46%

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64.88%

花的钱和时间都“物有所值” 49.88%

能产出可分享的内容(如照片、视频等) 43.75%

其他 0.59%

——————————

“第一天扎进洪崖洞、解放碑、八一好吃街;第二天奔赴李子坝、鹅岭二厂、磁器口;第三天打卡长江索道、南山一棵树观景台,基本每天要跑5至6个景点。”中国海洋大学贾明皓在重庆旅游的3天,是“特种兵式旅行”的典型写照。

在各大社交平台上,“重庆三日特种兵攻略”“24小时逛遍武汉”等特种兵式旅游教程的视频、帖子层出不穷。“有网友说‘学生时代的旅行,拼的就是体力’,我也想趁年轻,试试这种‘高效打卡’的感觉。”贾明皓表示。

而华南师范大学的杨超是一名典型的“慢旅行爱好者”。外出旅行时,他习惯按自己的节奏深度感受城市的独特风情,这份无需追赶时间的惬意,总能让他从学业压力中抽离,真正放松下来。

国庆中秋小长假刚过,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高校大学生发起了一份旅游偏好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在特种兵式旅游与深度慢旅行之间的选择与思考,共回收有效问卷5612份。调查发现,大学生旅游行为呈现出“快慢并行”的多元格局。51.63%的受访大学生尝试过“特种兵式旅游”,其中11.32%经常尝试;66.54%的受访大学生尝试过“慢旅行”,其中19.64%经常尝试。

从“赶场”到“慢游”,受访大学生旅游偏好呈多样性

如今,大学生旅行已成为普遍现象。中青校媒调查显示,受访大学生的旅行频率以年均1至2次为主,占比58.78%,3次及以上的占比27.33%,仅一成左右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全年无旅行。

在旅途中,贾明皓习惯于将时间规划精准到分钟,早上6点被闹钟叫醒,摸黑套上衣服,揣着提前买的全麦面包就冲出青年旅舍。途中即便遇到想停留的瞬间,他也会为了行程咬牙放弃。在李子坝,为了拍到“轻轨穿楼+人像”的“完美”照片,他7点就守在观景台;到了鹅岭二厂,看中手作店的陶瓷小摆件,他摸了摸口袋又看了眼时间,还是攥紧攻略走了,“下一站的磁器口古镇还在半小时车程外,没工夫停留”。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受访大学生选择特种兵式旅游的主要原因集中于“时间有限”(72.11%)和“预算不足”(50.59%),同时,近三成受访者还提到“打卡成就感”和“性价比高”。对于贾明皓而言,这是学生身份下的“现实选择”。身为新闻学专业的学生,他的课表排得满满当当,还有采访、写稿等实践任务,只有周末或短假才能抽出身。预算紧张是他选择这种旅行方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学生党’旅游全靠生活费,每一分钱都得掰着花。”3天下来,他只花了不到800元,却打卡了十几个景点,“这种‘用小钱看更多风景’的感觉特别值”。

相较于“计划内”的行程,旅途中的“偶遇”更让杨超记忆深刻。去苏州旅行时,他住的酒店位于姑苏区的老街区,“那边都是保留着江南韵味的老房子,不用特意找网红街,随便在巷子里走走都让人觉着舒服”。出行打车时,他总爱主动跟司机搭话,了解沿途或周边的小众景点,方便自己适时调整行程。“关于城市的故事和细节,都不是攻略上能查到的。如果一直赶时间,根本没工夫去了解这些计划外的美好。”

西安石油大学的施澜也热衷于在旅行的时候,花时间和当地人聊天,民宿老板、手作店主理人、咖啡店店长、农家乐老板都是她的聊天对象。回忆起曾经在海南长达一个月的度假经历,她时常跟着当地人一起赶海、抓螃蟹,还去当地人常去的农贸市场逛庙会。她还认识了一位在当地创业的首饰店老板。首饰店开在当地的一家集市里,距离她住的地方不算太远。施澜每周都会去一两次店里,一边挑珍珠搭配项链,一边和老板聊她的创业故事。挑完珍珠,她会顺便去集市里的水果摊、蔬菜摊转转,把在家乡少有的莲雾、麒麟果、芭乐、蕃荔枝、黄皮、菠萝蜜一次性吃个够。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受访大学生选择慢旅行的主要原因包括“注重体验感”(69.32%)、“避免疲惫”(68.16%)和“放松心情”(60.33%)。此外,“深入了解当地风土人情”(52.62%)和“时间充裕”(43.06%)也是慢旅行的重要选择因素。

作为旅行爱好者,施澜也曾将两种旅行方式融合起来。“去广东旅行的时候,在深圳严格执行‘特种兵’安排,但到了广州就变成了喝糖水、逛服装店的慢节奏,感受这座城市特有的韵味。”她表示,之所以这么选择,是因为深圳的住宿、交通成本较高,特种兵式旅行让花费得以控制在规划内。

被行程表支配的焦虑是“高效率出游”的另一面

杨超并非一开始就倾向慢旅行。起初,他也想尝试“密集打卡”,认为“好不容易去一个地方,得多看几个点才不算亏”,但真正踏上行程后,他发现自己很难跟上密集的时间安排,还时常感到身心俱疲。“快节奏的旅行像在完成任务,所有时间都耗在路上、耗在打卡上”,赶行程时,他总觉得清单上永远有下一项安排没完成,全程紧绷着神经。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高强度旅行虽高效,但也给一些人带来了“出游焦虑”。在经历过“特种兵式旅游”的受访大学生中,约52.89%表示经历过焦虑,主要原因包括“突发状况导致计划无法完成”(50.77%)、“赶时间担心错过景点”(44.59%)、“景点体验与预期不符”(44.31%)、“规划过于紧凑”(43.78%)以及“身心疲惫紧绷”(40.24%)等。

到重庆旅游前一周,贾明皓对着攻略反复核对景点开放时间,“怕漏了哪个必去的地方,甚至半夜爬起来加备注‘磁器口下午五点后人流减少’”。在重庆坐轻轨换乘时,看到站台电子屏上“下一班列车5分钟后到达”的提示,他手心直冒冷汗——“要是赶不上这班,后面的行程就全乱了”。

身体与精神上的疲惫也十分直观。那几天,贾明皓每天微信步数都在3万步以上,晚上脱鞋时,总能发现脚趾磨起了水泡,一沾地就疼,双腿酸得像灌了铅,躺在床上翻个身都费劲。“精神上更累,全程要盯着手机里的行程表和导航,就算看风景时,也在盘算‘这个景点只能待40分钟,不然赶不上前往下一站的公交车’。”

不过,贾明皓认为焦虑与疲惫并未完全掩盖旅行的快乐。就算再着急,“咬一口刚出锅的美食,瞬间就觉得值了”;在南山观景台没赶上日落,可夜幕降临时,“万家灯火顺着山坡铺开,江面上的游船闪着灯划过,那种震撼感让我忘了之前的慌张”。

相较而言,晋中学院的田甜用3天时间“特种兵式打卡”了西安的兵马俑、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唐不夜城等8个热门景点后,对景点的了解依然仅停留在“知道这是历史遗迹或者热门打卡地”,比如看兵马俑只觉得壮观,对每个俑坑的历史背景、陶俑细节其实都没太搞清楚。尽管她的朋友圈收获了点赞和关注,但真正回想起来,大多只留下了浅浅的印象,很少有打动她的细节。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仅6.14%的经历过“特种兵式旅游”的受访大学生认为焦虑感“严重影响”旅游体验,而47.07%认为“只有轻微影响”。

随着出游经验越来越丰富,贾明皓慢慢摸索出了缓解焦虑的办法。“行程不再分秒必争,从精确到时、分、秒,改为留出半小时弹性时间,打卡点也从‘越多越好’变成‘挑核心’。”有一次赶上堵车,他起初特别着急,后来看到路边卖热干面的小摊,干脆下车买了一碗,坐在路边慢慢吃。“看着老人们在树荫下下棋,突然觉得行程变动也不是坏事,正好看看当地的样子,心情也随之放松了。”贾明皓说。

“不必非此即彼”,受访大学生灵活切换旅游节奏

在施澜看来,想要获得慢旅行的“满级体验感”,前提是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经济支撑”,否则难以实现“心无杂念的沉浸”。而这正是不少受访大学生对于深度旅行的最大担忧。

对此,杨超有自己的应对方法。每次长途旅行前,他会提前半个月到一个月做兼职,赚够自己的出行经费,尽量不向家里额外伸手要钱。他还偏爱错峰出行:“可以选择在大学开学前后去热门景点,那时候中小学已经开学,游客相对较少,酒店和机票价格也更实惠。”

对于想尝试慢旅行却担心“费时间、花钱”的同学,杨超建议从周边短途游开始:“未必要去远方,出门吃顿喜欢的饭、逛个公园,给自己喘口气的时间,这就算是一次很好的慢旅行了。”

如今,贾明皓也发现了特种兵式旅行难以触及的“城市细节”。他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旅行节奏——将快与慢结合,根据出行时间、目的地特点灵活规划。短途出行选择“快旅行”,长途旅行他更愿意选择“慢旅行”,尤其是去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现在,即便安排快行程,他也会特意留出“体验窗口”,“要是再去重庆,我肯定会留半天在嘉陵江边坐会儿,吹吹江风、吃碗冰粉”。

“两种旅行方式就像‘快餐和家常菜’,各有各的优势,没有绝对的好坏。”贾明皓说,如果时间紧张,他依旧会特种兵式感受城市特色;但如今的他也明白,学生时代的旅行不只有“赶行程”这一种模式。“既能趁年轻拼体力,多看看不同地方的风景,也能留些时间静下心,真正‘走进’一座城市——毕竟旅行的意义,不只是‘去过’,更是‘记得’”。杨超也认为两种旅行方式“不必非此即彼”:“如果几个景点离得近,逛完这个走路就能到下一个,那就顺路去看看,偶尔赶一下也没问题。”

当被问及更倾向的旅游方式时,中青校媒调查显示,43.01%的受访大学生选择“两者结合”,即在部分行程密集打卡,部分时间放松体验;25.53%受访者优先选择“慢旅行”,而仅6.33%受访者优先选择“特种兵式旅游”。此外,25.12%的受访者会“视具体情况而定”,考虑目的地、同行人或时间等因素。在旅行方式的最终选择上,61.19%的受访大学生明确表示会根据需求灵活切换节奏。

在施澜看来,多数大学生尚未经济独立,选择出行方式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规划和攻略,尽量避开国庆、‘五一’等黄金周,利用周末或者没课的淡季出行。这样既能满足出行需求,也能节省成本。”施澜提到,大学生出门可以选择更实惠的交通方式,充分利用学生票的交通折扣和门票折扣优势。同时,在景点选择上也可以多选择花费较少的地方。比如,她喜欢和同伴在陌生城市的街头citywalk,既不用花钱,还能满足沉浸式体验的刚性需求。

现在,在规划旅游时,田甜看重时间利用率和体验感的平衡。当时间有限又想逛遍核心景点,她会选“特种兵式旅游”以避免错过经典;但当节奏太赶、无法好好感受当下时,就会切换到慢旅行,她认为旅行不是“完成任务”,放松和体验同样重要。

中青校媒调查发现,“身心放松”(70.46%)、“难忘回忆”(64.88%)和“看到风景”(62.79%)被列为“有价值旅行”的重要特征。正如杨超所说:“旅行的价值不在于跑了多少地方,而在于你是不是真的感受过那个地方。”

未来,田甜想尝试“文化主题慢旅行”:“比如再去一次西安,专门花一周时间研究秦腔、皮影戏等非遗项目,去看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表演,甚至跟着学一学,既能感受当地文化,又能留下特别的回忆。”

(文中田甜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俞希 程思 实习生 罗政 杜小雨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10月13日 03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奥太娜登山性价比高的装备厂家 引言 奥太娜山以其壮丽的景色吸引着众多登山爱好者,而合适的登山装备是确保登山安全和舒适的关键。在众...
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广东十大“... 若问广东人“食咩嘢最紧要”,十个有九个会拍桌喊“鸡同鹅”! 这倒不是省港澳的饮食密码,而是刻在岭南人...
春秋游趵突泉,避开人流,品甘冽... 趵突泉坐落在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素有“天下第一泉”的美誉。这处自然奇观以其独特的...
儿童大型游乐设备多少钱不仅仅只... 儿童大型游乐设备多少钱?你会如何回答?深耕游乐设施行业26年&从事互联网营销推广10年,我感觉不能直...
原创 有... 国庆期间,有两位好友带着家人一起来乐山找我玩,想的是很久没见面了,大家就都一起在市里面聚一晚。 因...
【红妆浪影|五重奏演绎海滩假日... 🌊 一抹炽烈红,万顷碧波蓝。当她身着红色比基尼出现在海岸线,整个夏日都为之沸腾。侧卧沙滩时的慵懒,对...
平潭岛泉州厦门旅游攻略:畅游福... 一、引言 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中,平潭岛、泉州和厦门是...
【ESG动态】桂林旅游(000... 日前,华证指数公布了新一期(2025年7月31日)的ESG评级结果,桂林旅游(000978.SZ)获...
大同:左云县长城一号旅游线斑斓... 金秋时节,大同市左云县长城一号旅游线路,从沿途的田野到山间,红、黄、绿等色彩交织错落,宛如一幅铺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