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10月16日讯(记者 孙煜)两次IPO折戟后,陕西旅游再次向沪市主板发起冲刺。
近日,陕西旅游更新了招股说明书,拟登陆沪市主板,募集资金15.55亿元,其中,7.29亿元拟投向泰山秀城(二期)建设,占募资总额的46.88%。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泰山秀城的运营主体泰安文旅仍处于亏损状态,招股书显示,泰安文旅2024年亏损2484.91万元、2025年上半年亏损1315.97万元。陕西旅游表示,若未来募投项目泰山秀城(二期)项目的整体客流量及收益水平未达预期,则存在项目投资回报不足的风险。
核心演艺项目面临上座率下滑风险
陕西旅游作为陕西老牌文旅集团,依托华清宫景区、华山等稀缺旅游资源,成功打造了《长恨歌》《12·12西安事变》等旅游演艺产品和华山西峰索道等旅游索道产品。
陕西省旅游的热度是陕西旅游的底气所在,据陕西日报报道,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假期,陕西全省共接待国内游客5262.84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4.37%,是国内为数不多接待游客量超5000万人次的省份,此外,陕西省国内游客假期总花费达403.9亿元,同比增长15.37%。
陕西旅游依托持续的游客热潮,招股书显示,2022 年至 2025年 1-6月,公司旅游演艺业务观看人次分别为44.42万人次/期、327.93 万人次/期、349.56 万人次/期和 131.92 万人次/期。
从营收情况看,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5年1-6月,陕西旅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32亿元、10.88亿元、12.63亿元、5.16亿元,净利润分别约-1.03亿元、5.3亿元、6.22亿元、2.47亿元。
2024 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旅游演艺、旅游索道和旅游餐饮的收入占比分别为58.89%、37.75%和 3.36%,其中旅游演艺收入占比已超过 50%,大部分来源于长恨歌演艺。招股书显示,长恨歌演艺在2024年为公司带来了6.82亿元的营业收入和4.54亿元的净利润。
来源:招股书
虽是最大利润来源,但《长恨歌》如今面临上座率下滑的风险,2022 年至 2025年 1-6月,《长恨歌》上座率分别为47.03%、85.49%、87.77%、77.98%。陕西旅游同样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招股书中提到,尽管公司通过冬季版更新、舞台技术升级和演员梯队建设等多种方式实现了产品的创新,但存在观众审美疲劳和市场吸引力下降的潜在风险。
来源:招股书
值得一提的是,陕西旅游在票务销售方面,对代销商的依赖逐年递增。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4年,来自代销模式的收入占比分别为54.96%、58.32%、63.10%,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增长至65.72%,来自直销模式的收入则从40.55%下降至33.27%。
代销模式下,陕西旅游通过携程、美团、各大旅行社等中间商向游客出售索道、演艺门票,所得利润中的一部分则归代销商所有。
拟投项目泰山秀城仍旧亏损
从陕西旅游此次IPO募集资金的投向看,以旅游演艺、索道业务为主,处于公司能力范围内、并具有一定的经验与优势。其中,拟将募集资金中的7.29亿元投向泰山秀城(二期)项目,在业内人士看来,是希望模仿《长恨歌》模式,打造出下一个拳头产品。毕竟,泰山秀城身处泰山景区内,同样接近稀缺旅游资源、同样客流量较大。
陕西旅游在招股书中提到,“泰山秀城(二期)项目” 由公司子公司泰安文旅持有51%股权、财金实业持有49%股权,共同组建合资公司陕旅(泰安)文化演艺有限公司,拟建设文化演艺剧场,拟演艺剧目包括《鲁智深》《山海秘境》《泰山颂》和《天下》,目前公司已开始《鲁智深》和《山海秘境》的剧目设计。
然而,从泰山秀城一期的运营情况看,项目目前仍处于亏损阶段。招股书显示,泰山秀城的运营主体泰安文旅2024年度,总资产8481.08万元、净资产-170.68万元、营业收入667.85万元,净利润-2484.91万元,2025年利润情况并未改善。
来源:招股书
就亏损原因,陕西旅游解释道,《泰山烽火》较其他旅游演艺项目上座率较低,主要系演出所处的泰山秀城景区尚未建设完毕。此外,《泰山烽火》演艺自2021年9月开始试运营,且运营初期受到外部特定因素的暂时性不利影响,截至目前尚处于影响力及口碑积累的培育阶段,故营业收入尚未能覆盖营业成本。
公开资料显示,陕西旅游2017年1月在新三板挂牌,此后启动上市进程,但并不顺利。2020年12月,公司IPO申请获证监会受理,但因合作机构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被立案调查而中止。2022年,公司又因为自身业绩波动及经营规划等原因主动撤回上市申请,直至此次再次冲击沪市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