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Apple eSIM 团队:有更多空间,就有更多创新
创始人
2025-10-18 13:24:49
0

国产eSIM


一大步


消费电子产品由硅驱动,却也遵循碳基世界里的自然法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鼠标已年过花甲,形态上却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计算机70年历史,从一间房蜕变成家用电器甚至演化成每个人的囊中之物。而像BP机、GPS导航仪、iPod等更多的产品,还没来得及演化,就被其他产品吞噬而中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爱范儿《明日后视镜》栏目,我们将持续审视那些持续演化中的明日产品:它们从何种想法中孕育?又如何在变化中存续?它们如何塑造新生活方式,又如何被用户所改变?


iPhone Air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懂的产品。


5.6毫米的厚度,165克的重量——这些数字本身并不特别,但当你真正握在手里,才会意识到这种轻薄背后,是一种近乎极致的空间利用哲学。


而让这一切成为可能的,是一个多年来悬而未决的技术决策:用eSIM,取代物理SIM卡。


事实上,苹果在2022年推出iPhone 14系列时,就在美国市场试水了搭载纯eSIM版本的iPhone。三年后,第一台取消实体SIM卡的手机在中国发售。


国行iPhone Air的到来,无疑是个标志性事件。


在iPhone Air发售前夕,苹果的无线软件技术与生态系统副总裁Arun Mathias及无线技术团队的Anjali Jotwani接受了爱范儿的专访。


我们聊到了eSIM的技术演进、激活体验,以及中国市场的特殊挑战——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Mathias用一个并不宏大的句子,描述了eSIM这项技术的本质:


取消实体SIM卡只是开始,有了更多空间,我们就可以实现更多的创新。


这不是某种营销话术,也不涉及颠覆性的概念,它只是一个关于「空间」的长期命题——当你从手机里,拿走一个存在了三十多年的物理组件,会发生什么?


SIM卡的代价


有关eSIM的准确定义,苹果的工程师是这么回答的:


eSIM是一种符合行业标准的数字化方式,用于将SIM卡功能分配到手机上。


这个定义准确但抽象。要理解eSIM的意义,得先回到它要替代的东西——那张从1991年就存在的物理SIM卡。


SIM卡全称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即用户身份模块,是用于存储用户身份识别资料、短信数据和电话号码的智能卡片。可以说,这就是构成手机主板的一部分。


物理SIM卡的作用很简单:在你的手机连接运营商网络时,需要证明「你就是你」。但它的问题也同样简单:太占地方了。


最早版本的SIM卡尺寸和信用卡相同,是一张标准尺寸的IC卡,后来随着手机的小型化、一体化发展,SIM卡逐渐发展出Mini SIM卡、Micro SIM卡以及我们现在常用的Nano SIM卡等更小尺寸的版本。


Mathias在采访中展示了一组对比数据:


第一代iPhone使用的mini SIM卡,体积是现在nano SIM卡的4倍以上。但即便是最小的nano SIM,除了卡片本身,还需要在手机里塞进:连接器、SIM卡托盘、结构件、密封件等……这些组件不仅占用二维面积,更占用宝贵的三维空间。


这不是一个小问题。


在iPhone这样的空间受限设备里,每一立方毫米都是设计团队反复争夺的战场——电池、摄像头、散热系统、天线模组……所有人都在争抢这个有限的空间。


而SIM卡托盘,就像一个拒绝拆迁的钉子户,占据着黄金地段。


取消它,意味着什么?


iPhone 17 Pro就是一个具体案例——eSIM-only的iPhone 17 Pro,由于空间释放,可以放入更大的电池,多这几百毫安时,手机的视频播放时长可以增加2小时。


两个小时的续航,换算成工程语言,就是大约5%的电池容量提升。而在iPhone这样寸土寸金的设备里,5%的空间增量,足以改变整个产品的形态。


妥协的胜利


但eSIM不是一夜之间出现的。


事实上,自iPhone上市以来,苹果一直致力于摆脱物理SIM卡的桎梏——


2007年,初代iPhone引入SIM卡托设计,手机更换SIM卡时不必关机扣电池,而是通过卡针取出SIM卡,这让手机和电池的一体化的设计得以成立,使手机换卡摆脱了电池的桎梏。


2010年,iPhone 4是第一款采用micro SIM卡的手机,两年后,iPhone 5则是首款采用nano SIM卡的设备。


到了2014年,苹果则首次在iPad Air 2上引入Apple SIM卡——这是一张可擦写的通用型SIM卡,允许用户直接通过设备界面切换运营商服务,而无需物理更换实体SIM卡——Jotwani告诉爱范儿,自2014年的iPad开始,苹果就已经在研究eSIM技术。


随后在2017年,苹果首次在蜂窝版Apple Watch中引入eSIM技术;一年后的iPad Pro和iPhone XS,终于实装了eSIM技术。


2022年,苹果在美国市场推出取消SIM卡托,仅支持eSIM的iPhone 14系列,三年后,第一台面向全球市场发行的纯eSIM手机iPhone诞生。


从2007年到2025年,iPhone花了十八年的时间,终于「干掉」了物理SIM卡。


iPhone Air,正是这场空间博弈的最新成果。


这是一条从边缘到核心、从实验到标准的路径——


Apple Watch作为「试验田」,论证eSIM在极小空间里的可行性;iPad作为「缓冲带」,考验了用户对无物理卡的接受度;而iPhone,则是这场变革的最终战场。


但在这条时间线背后,隐藏着一个更复杂的问题:如何让全球数百个运营商、几十个国家的监管体系,都能接受这个标准?


Mathias坦言,这是eSIM推广中最大的挑战: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监管要求,每个运营商也有各自的技术体系。我们投入了大量时间,去理解不同市场的需求,创建能够满足全球推出的解决方案。


这当然是技术的胜利,也当然是妥协的胜利。


截至2025年,全球已有超过500家运营商支持iPhone eSIM,eSIM使用量在过去两年增长了3倍——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次的标准对齐、测试验证和流程优化。


而中国市场,则是这场全球布局中最具挑战性的一环——


在中国,eSIM用户必须前往运营商营业厅,进行身份证核验和现场eSIM激活,保证「人机证合一」。


这是一个与其他市场截然不同的流程。


在美国、欧洲,用户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输入激活码,甚至直接在线完成eSIM的安装。但在中国,监管要求用户必须「到场」——这个看似简单的要求,则彻底改变了eSIM的激活逻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苹果开发了一套专门的解决方案:eSIM运营商激活功能(eSIM Carrier Activation)。


它的工作流程是这样的:


1.用户在营业厅完成身份验证


2.营业厅工作人员通过NFC读取器,安全地获取设备信息


3.运营商后台预配置eSIM


4.用户拿到手机后,系统自动检测等待下载的eSIM


5.确认下载,激活完成


整个过程无需手动输入任何信息,从用户视角看,这是一种「神奇的体验」——你不需要拆卡换卡,只是把手机放在了一个读取器上,之后打开手机,网就已经连上了。


而且,eSIM比实体SIM卡更安全,因为当iPhone丢失或被盗时,eSIM无法被取出,也就减少了实体SIM卡被冒用的风险。


但这种「神奇」的背后,是对每一个细节的精确控制。


Mathias特别强调了读取器的设计:


为了让激活更快速流畅,我们设计了专用的NFC读取器。用户只需将iPhone轻触营业厅的读取器,就能安全地共享设备信息,运营商可以快速完成eSIM分配。


Mathias还透露,未来将会在中国大陆推出eSIM快速转换功能(eSIM Quick Transfer),用户在设备端激活eSIM后,后续切换设备可以通过该功能把eSIM换到新设备上,无需再跑一趟营业厅。


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贯穿了eSIM在中国落地的每一个环节。


也正是出于对合规和安全的考量,目前国行的iPhone Air最多只能使用2个eSIM——在欧美市场,有些国家或地区的iPhone Air可以存储8个甚至更多的eSIM,并且用户可以按需随时切换。


这跟海内外的国情密切相关——


在海外,iPhone占有率超过60%且大多数是合约机,而营业厅的人力成本高居不下,让用户在家就能激活和切换的eSIM技术,能够大大减少运营商的人力和铺面成本,充分竞争的运营商们也乐于推进这样的技术。


但在移动互联网更为发达的中国市场,运营商属于国有企业,除了提供通讯服务也承担着安全监管的职能,在eSIM技术的安全性跟合规性在得到充分验证前,也只能基于现有的「双卡双待」政策来提供服务。


这个限制带来了一个实际问题:出国旅行怎么办?


如果你是一个只使用1个国内eSIM的用户,出国时可以直接添加一个国际eSIM,问题不大。但如果你已经用满了2个国内eSIM(比如一个工作号,一个生活号),出国时就必须做出选择:


先删除1个国内eSIM,释放空间给国际eSIM;


回国后,再去营业厅重新激活被删除的eSIM。


或者,干脆使用国内运营商提供的国际漫游服务。


这是eSIM在中国落地的真实写照——技术已经准备好了,但监管、流程、生态的适配,仍需要时间——我还记得十多年前换iPhone 4、iPhone 6的时候,偶尔会遇到把卡剪坏,不得不去营业厅换卡的尴尬,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我想这只是时间问题。


Jotwani也在采访中坦诚,这不是最理想的体验:


我们正在与监管部门密切合作,争取提高单台iPhone Air的eSIM数量限制。


但她也强调,即便在当前限制下,eSIM依然比物理SIM卡更方便——譬如去多个国家旅行时,你不用再揣着一堆不同国家的SIM卡,然后从手机里抠出一张卡,插入另一张卡,再用橡皮筋把旧卡绑在钱包里,还生怕弄丢。


目前,全球有超过200家在地运营商和服务商提供预付费的国际数据套餐,你可以在飞机落地前,就在手机上完成eSIM的购买和激活——不用找便利店,不用排长队,也不用担心语言不通。


苹果还在iOS 26当中更新了「旅行eSIM功能」,就算仅使用国际eSIM,仍可以用国内号码收发iMessage和FaceTime。


即便你在国外只用国际eSIM上网,家人朋友给你发iMessage,看到的依然是你熟悉的国内号码——而且完全免费。


当然,你也可以用微信。


无卡化的未来


在采访的最后,我问了一个所有人都好奇的问题:


无卡化设计是否是Apple设备的未来?


苹果副总裁Mathias的回答出乎意料地直接:


取消物理SIM卡释放的空间,让iPhone Air的超薄设计成为可能。可以预期,我们将持续创新,将eSIM-only产品推广到更多产品线,覆盖更多市场。


爱范儿曾多次报道,苹果将于明年推出折叠屏的iPhone,并于2027年发布一款全玻璃四曲面的iPhone——这些产品显然都将采用类似iPhone Air的「高原设计」,将主板空间压缩到极致,进而塞进更大的电池、配备更多的元件,打造更薄的机身。


这当然是一种「减法」,但同时也是在做「加法」——通过拿走一个组件,释放出更多的设计自由度。


当一个存在了三十年、「理所当然」的东西被拿走时,会发生什么?


答案可能是更长的续航,可能是更薄的机身,也可能是更强的性能。但更重要的是,它打开了一种全新的设计思路,一种过去从未被探索过的可能,正如Mathias所说:


这只是开始,有了更多空间,我们就可以实现更多的创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MASH治疗新希望:组合疗法能... 你是否听说过这样一种病,患者既不是酗酒者,也没有明显的肝病史,却依然患上了严重的脂肪肝?这种病叫做代...
祁连山下“趣”时光——我到肃南... 祁连山下“趣”时光 我到肃南牧牛羊研学旅行线路 Hi~想好带孩子去哪里开启一场意义非凡的旅程了吗? ...
北京易县旅游必看攻略:深度游赏... 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北京至易县旅游攻略,帮助您规划一次愉快的旅程。二、北京至易县的交通攻略1. 飞机:...
老年朋友结伴游北京?北京口碑好... 家人们,家里有老年朋友想要结伴来北京旅游的可要注意啦!今天就给大家好好盘点一下北京口碑最好的 5 个...
最新版!衢州Citywalk攻... 衢州古城,一条条老街巷弄 承载着城市的记忆与烟火 焕发着年轻态的活力与创意 如果你来衢州,不妨放慢脚...
冬天北戴河旅游必去景点推荐及实... 一、冬季北戴河的气候特点北戴河位于我国北方,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平均气温在零下几度至零上几度之间。但由...
武汉十一必游景点推荐:黄鹤楼与... 4. 汉口江滩汉口江滩是武汉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全长约7公里,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十一期间,游客可...
桂林气候宜人2月旅游攻略推荐攻... 那么,问题来了,桂林2月份适合去旅游吗?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桂林2月份的旅游魅力,让您在寒冷的冬季也能...
南都快评|广东艺术的“老火慢炖... 聊起美食,广东人是行家里手,搞起艺术,广东人也是一把好手。这不,广东人又带着“拿手好菜”来上海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