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在三季度再度扩容。
10月20日,经济观察报记者从证监会发布的《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获悉,截至9月末,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总数已达到302只,较二季度末新增8只。
今年,在权益市场回暖的推动下,个人养老金基金这类主打长期稳健的养老投资工具,交出了平均净值增长超15%、最高收益达46%的“成绩单”。
在业绩与规模齐飞之际,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间的分化也在加剧。面对临近年末的投资窗口,投资者该如何抉择?
指数增强基金成扩容主力
此次个人养老金基金扩容,呈现出鲜明的“精准匹配”特征。
在三季度新入围的8只产品中,指数增强型基金占据五席,成为绝对主力,它们主要跟踪中证50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此外还包括两只养老目标基金中基金(FOF)以及一只ETF联接基金。
具体来看,入围的8只产品分别为国泰海通中证50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天弘中证50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招商沪深30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博道中证50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华夏创业板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发起式联接基金、宏利沪深30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安信平衡养老目标三年持有期混合型发起式基金中基金(FOF)、南方康乐养老目标日期2045三年持有期混合型发起式基金中基金(FOF)。
一名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监管与机构此番共同发力中大盘指数增强产品,意在呼应养老资金的核心诉求。
“养老投资追求的是长期稳健增值,需要与未来的支出相匹配。”上海一名专注养老产品的公募基金经理分析道:“中证500和沪深300这类宽基指数,波动性相对可控,长期收益稳定性经过市场检验,其成分股多为各行业龙头企业,兼具成长性与一定的估值防御性,尤其适合作为养老资产配置的‘基石’。”
此次扩容进一步丰富了个人投资者的选择。目前,个人养老金基金销售渠道保持稳定,共有52家机构入围销售机构名录,包括25家券商、19家商业银行和8家独立基金销售机构。
权益资产为收益引擎
今年以来,个人养老金基金的业绩表现较为亮眼。
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0月17日,全市场302只个人养老金基金中,仅有1只产品年内收益为负,其余301只均实现正收益,整体平均单位净值涨幅达到15.13%。
高收益产品阵营表现尤为突出。据统计,年内回报率超过30%的产品有19只,其中多只为跟踪科创板、创业板指数的基金。例如,天弘、易方达、鹏扬、华夏等基金公司旗下的中证科创创业50ETF联接基金的Y份额(为个人养老金账户设置的单独份额类别),年内涨幅均超过44%,天弘旗下产品更是以46.37%的涨幅暂居榜首。
业绩的强势反弹得益于多重因素。北京某大型公募的养老业务部负责人表示:“一方面,今年权益市场出现了明显的结构性行情,科技、医药等板块表现活跃,带动了相关指数基金和部分主动管理型产品净值回升;另一方面,个人养老金账户资金封闭运行的特点,有效避免了投资者因市场短期波动而频繁交易,使得长期投资策略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南方基金FOF投资部总经理李文良也指出,个人养老金基金的Y份额通常权益资产配置比例较高,在股市上行周期中更能捕捉上涨机会,中长期来看,也更能分享上市公司盈利增长带来的成果。
规模与分化并存
优异的业绩成为吸引资金流入的“磁石”。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市场上已有的290只个人养老金基金Y份额总规模合计达到124.05亿元。与去年末相比,产品数量增长10.27%,规模增幅达到35.7%。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末才被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范围的首批指数基金,在短短半年多时间里展现出惊人的增长势头。该批产品总规模已突破15亿元大关,较去年末激增近4倍。例如,华泰柏瑞基金旗下的一只红利低波ETF联接Y份额,规模已达1.87亿元,较2024年底增长超过三倍。
在整体规模增长的同时,产品间的分化现象也日益凸显。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全市场仅有一只个人养老金Y份额规模超过10亿元,而绝大部分产品规模仍不足2亿元。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吴粤宁对此解读道:“国内养老目标基金发展历史尚短,投资者对这类产品的认知和理解仍在深化过程中。目前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头部基金公司凭借品牌和渠道优势,更容易获得投资者青睐;二是部分资金倾向于流向风险等级较低、最短持有期较短的产品,这反映出部分投资者仍偏好较为灵活或保守的配置。”
布局正当时?
随着四季度来临,通常被视为个人养老金账户资金注入和产品配置的关键时期。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当前是审视和调整个人养老金投资组合的较好时点,投资者再选择产品时
应兼顾“长期趋势”与“风险分散”。
招商基金资深策略分析师田悦提出,投资者可以股债均衡配置为基础,重点关注符合国家长期发展战略的三大领域:科技创新(如硬科技、人工智能)、消费升级(如品质消费、银发经济)、高端制造(如新能源、高端装备)。这些赛道有望在未来持续受益于经济结构转型,与养老资金长期增值的需求相契合。
国泰基金则从大类资产配置角度分析认为,当前商品、海外资产、A股均存在明显机会,债券资产则需通过择时操作来获取基础收益。在具体A股投资上,他们更倾向于关注那些经历超跌、具备中长期增长潜力的行业,例如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链以及金属产业链等。
在受访的多位机构人士看来,个人养老金市场的发展潜力依然巨大。去年底,个人养老金制度已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产品范围也扩展至国债、特定养老储蓄和更广泛的指数基金。
建信基金FOF投资及投资顾问团队主管孙悦萌透露,公募基金在养老投资策略上正不断迭代,未来养老目标基金还可能纳入公募REITs等更多元化的资产类别,以丰富收益来源。
个人养老金基金市场正步入“量质齐升”的新阶段。产品名录的持续扩容,特别是更具策略性的指数增强基金的加入,为投资者提供了更精细化的工具。年内显著的业绩回报,无疑增强了这类产品的吸引力,也为制度的长期推广注入了强心剂。
然而,繁荣背后,产品规模的分化警示着行业仍需在投资者教育、产品创新和精准营销上深耕。而对投资者而言,年末是规划养老的重要窗口,但更重要的是,抛开对短期高收益的追逐,真正基于自身生命周期、风险承受能力和长期养老目标,构建并坚守一个科学、分散的投资组合。毕竟,养老投资,是一场贯穿数十年的马拉松,而非短跑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