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一座美国版“新城”,到底有多难?
创始人
2025-10-21 09:29:17
0

如果你开车,从硅谷“首都”San Jose往北走个约120公里,就会来到一个宁静的农业县——索拉诺(Solano County)。


在这里,一场可能是21世纪以来美国最雄心勃勃的城市建设实验正悄然拉开序幕……


这个城市建设实验是一个名为“加州永久”(California Forever)的项目,背后出资的,包括Marc Andreessen、Laurene Powell Jobs等在内的科技巨佬,目标是在这片土地上“从0到1”地构建一座全新的城市。


最近,索拉诺县的苏逊镇(Suisun City)提交了一份名为“苏逊东扩专项规划”(Suisun Expansion Specific Plan)的详尽方案。


这份超过250页的规划蓝图,描绘了一个预计在40至50年内,容纳40万居民,创造数万个高薪制造业岗位的庞大愿景。它不仅是一份地产开发计划,更被其支持者,如城市规划专家Chris Elmendorf誉为一部“梦幻般”的城市设计教科书。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硅谷版本的“城市建设实验”。


一、从神秘收购到战略转向


故事要从2017年说起。


当时一家名为Flannery Associates的空壳公司,开始在索拉诺县东部靠近特拉维斯空军基地(Travis Air Force Base)的地方悄无声息地收购农田,之后数年的时间里,他们累计投入超过8亿美元,购入60,000英亩土地,引发了从外国干预到军事阴谋的种种猜测。


直到2023年8月,谜底揭晓:这背后是一群硅谷顶级投资人,他们的目标是建设一座全新的城市,以重塑“加州梦”。



然而,这一宏伟蓝图要实现起来很难。


因为索拉诺县自1984年起实施的《有序增长条例》(Orderly Growth Ordinance)规定,任何将县内农业用地转为城市开发的计划,都必须通过全县范围的选民公投。


这个就难办了,即使大佬们拿出4亿美元作为居民购房补贴,当地的居民、环保组织还是不买账,他们担心这个庞大的项目会耗尽当地资源,加剧交通拥堵,影响本来宁静的生活方式。


2024年4月的民调显示,高达70%的选民计划投下反对票。


面对惨淡的民意,大佬们也不得不改变策略——他们想,与其强行推动一场胜算渺茫的全县公投,不如寻求与现有城市的合作。于是他们找到了索拉诺县下辖的苏逊镇(有人会翻译成苏逊市,但“镇”会更符合我们的理解)。


注意,这是一个人口约3万、长期面临财政赤字和发展瓶颈的小镇。


简言之,这个小镇缺钱。


有弱点就好办事儿。大佬们给到小镇的提议很香:我们这片地要不“并入(annexation)”你们苏逊镇的城市范围?并入后,你们就能收税、提供服务,也能参与新城规划。


口袋空空的苏逊镇听到自己啥事儿不干还能收一大笔税,当然很乐意。


而这种方式只需获得苏逊市议会和索拉诺地方机构组建委员会(LAFCO)的批准即可——现在,两方都很happy,但这个“坑”还是存在的,后面咱们会聊到。


二、一部“反常识”的城市规划教科书


政治上的博弈说完了。


我们来看看“苏逊镇东扩专项规划”的核心理念。


这是一份在美国规划专业领域引发巨大震动的文件,彻底颠覆二战后主导美国城市形态的郊区蔓延模式。其规划细节展现了诸多源自“新都市主义”(New Urbanism)和“精明增长”(Smart Growth)的前沿理念。


规划的核心,始于对城市最基本单元——街道与地块——的重新定义。


方案彻底告别了宽阔马路和前院草坪所定义的低密度景观,转而采用了“窄面宽、深进深”的地块划分模式。


这种设计鼓励建造联排别墅、叠拼公寓等高密度住宅形态,通过减少建筑间的横向距离,自然而然地形成连续的、富有人情味的街道界面。


车辆的停放与通行也被引导至住宅后方的巷道系统,这一精巧的“前人后车”分离设计,将街道从单纯的交通管道中解放出来,使其回归为邻里交往、儿童嬉戏和社区活动的公共客厅。


在此基础上,规划祭出了一系列堪称激进的“去管制化”策略。


其中最为革命性的一项,便是彻底取消住宅项目的最低停车位配建要求。这一改动看似简单,但实则撬动了整个城市开发的底层逻辑。


要知道,在美国,昂贵的停车位建设成本(尤其是地下车库)是推高房价、扼杀小户型开发和阻碍旧建筑活化的关键因素。通过移除这一枷锁,规划极大地降低了住房建设的门槛,为提供更多元、更可负担的住房选择创造了可能。


同时,规划除了对重工业区进行限制外,几乎允许在城市的任何角落开设零售商店、咖啡馆和小型办公室。


这种广泛的混合用地授权,旨在培育一种“有机生长”的城市肌理,让商业与服务像毛细血管一样渗透到社区的每个角落,从而构建出自给自足、充满活力的“15分钟生活圈”,彻底终结“睡城”与商业区之间钟摆式的潮汐交通。


当然,支撑这一高密度、无车化生活愿景的,是其公共交通网络规划。


方案设计了一个精妙的分层路网体系,将不同的出行方式进行梳理与引导。


城市的基底是由公园、绿道和专用步道构成的“绿色慢行网络”,确保居民可以安全、惬意地穿行于自然与社区之间。


社区内部则以“慢速共享街道”为主,汽车在这里必须降速缓行,行人和骑行者拥有绝对的优先权。


规划还承诺,在城市建成区内,每隔半英里,无论东西向还是南北向,都将有一条高频次的BRT线路穿行而过。


这种前所未有的网络密度,意味着几乎所有居民都能在步行5分钟的范围内到达一个便捷的公交站点——这是硅谷真正的TOD,使得依赖公共交通出行不仅成为一种可能,更将成为一种比驾车更高效、更舒适的选择。


三、亮点与启发


“加州永久”项目超越了一般的房地产开发,它更像是一场关于城市未来的大规模实验。


其规划方案之所以能够引来专业人士的普遍赞誉,因为它不仅为解决加州乃至全美面临的城市病提出了具体方案,更重要的是,它展示了一种久违的、敢于进行系统性创新的精神。


首先,它是美国版的真·TOD。


在美国项目实践中,许多所谓的TOD项目仅仅是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进行高强度开发,而忽略了更广泛区域的连接性,最终沦为一个个交通拥堵的孤岛。


而“加州永久”的规划逻辑恰恰相反,它将密集、网格化的BRT系统作为城市空间结构的生成骨架,先有“廊道”再有“填充”,确保城市肌体的每一寸都沐浴在公共交通的便利之中。


这种“公交优先”理念的彻底贯彻,为如何在新区开发中真正摆脱对小汽车的依赖,提供了一条清晰且极具说服力的路径。


其次,该规划为破解住房可负担性危机提供了一套“组合拳”。


其实,美国高昂的房价不仅是金融问题,更是空间规划问题的直接产物。


通过推行“窄地块”以降低土地成本,通过鼓励“缺失的中间住房”形态以丰富市场供给,再通过取消强制性的停车位配建来削减建设成本——这一系列环环相扣的设计,可以做到在不牺牲生活品质的前提下,大规模地提供成本更低、选择更多元的住房产品。


这对于那些深陷住房危机,却又受困于传统郊区住宅开发模式的城市而言,无疑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再者,它有力地倡导了“产城融合”的复兴。


二战后的城市规划理论过分强调功能分区,导致了工业区、居住区和商业区的严格分离,其后果便是漫长的通勤、衰败的工业遗迹和缺乏活力的“睡城”。


“加州永久”的方案则旗帜鲜明地主张将高质量的就业机会带回社区:


  • 索拉诺铸造厂(Solano Foundry):规划中的大型先进制造业园区,旨在吸引半导体、清洁能源等高附加值产业,响应美国制造业回流的宏观趋势。


  • 索拉诺造船厂(Solano Shipyard):利用当地的临水优势,计划复兴海事制造业,创造大量蓝领就业机会。


  • 军民融合:规划特别划设了巨大的“特拉维斯保护区”,不仅为特拉维斯空军基地提供了安全缓冲,还计划为军事人员及其家属提供住房和就业机会,这是一个非常务实且高明的政治策略。


这种将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在更高层次上的重新整合,不仅能够创造一个更为高效、低碳的经济循环,更能构建一个生产、生活与生态高度融合的新型城市范本。


最后,或许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它对现有城市治理与法规体系的挑战——美国过去数十年一直维持着僵化、保守的区划法规(Zoning Ordinance),而此次规划它用一套灵活、务实且以人为本的规则,展示了当城市摆脱了那些不合时宜的管制(如停车位下限、单一用地限制)后,能够释放出多么巨大的创新活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州永久”不仅仅是在建设一座新城,更是在为一场席卷全美的城市规划法规改革运动做准备!


四、理想与现实的鸿沟


尽管蓝图无比诱人,但从图纸走向现实的道路上,还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呢!


首先是——“密度飞轮”如何启动?


这是所有新城项目面临的“鸡生蛋,蛋生鸡”难题。高密度的城市形态需要完善的公共交通和商业配套来支撑,而这些配套设施又需要足够的人口密度才能维持运营。


项目初期,如果无法吸引足够的居民和企业入驻,开发商可能会屈服于市场压力,转而建造低密度、更易销售的传统郊区住宅,这将从根本上瓦解整个规划的愿景。


其二,上文我们说到了项目的政治博弈。


通过并入苏逊市,项目看似找到了捷径,但这也带来了新的复杂度:一个40万人口的新区,将如何与仅有3万人口的“老城”共存?


未来的税收如何分配?


新区居民的政治诉求如何表达?


这些问题都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治理智慧。


同时,项目仍需面对来自环保组织、周边社区乃至县政府的持续反对和法律挑战。比如《加州环境质量法案》(CEQA)是悬在加州所有大型开发项目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像“加州永久”这样体量巨大、在“绿地”上进行开发的争议性项目,几乎注定会遭遇连绵不绝的CEQA诉讼。


还有具体的基础设施与区域协调的难题。


一个40万人口的城市,对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的需求是巨大的,也需要跨区域跨部门来一起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按照美国的调性,县、州乃至联邦层面的多个机构肯定会进行漫长而复杂的协调与谈判,这就远非项目方自身所能完全掌控的了。


遥想加州高铁的困境,本质上是公共领域大型项目在民主政治和官僚体系下的“慢性消耗死亡”。它的失败是资金链的断裂、政治共识的瓦解和跨机构协调的失灵,那加州永久会不会重蹈覆辙呢?


当然,这是一场关乎未来的城市实验。当代美国面临的多重困境:昂贵的住房、僵化的法规、衰退的制造业、以及对“大建大业”能力的集体性怀疑。


本质上,加州永久是一场由科技资本主导的,试图用理性规划和前沿理念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宏大社会实验。


特别让我们期待的是,这是硅谷力量从数字世界向物理世界的一次投射。科技精英们是否真的能如他们所宣称的那样,“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还是仅仅将资本的逻辑生硬地移植到复杂的城市生态之中?


苏逊镇已经受理了这份申请,环境影响评估和一系列的公开听证会即将展开。


可以预计的是,未来数月乃至数年,支持者与反对者之间的博弈将进入白热化阶段。无论“加州永久”最终是拔地而起,成为一座充满活力的未来之城,还是在无尽的争议和诉讼中搁浅,这场实验本身都迫使我们重新思考:


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想要什么样的城市?我们又是否有能力去实现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调查发现:男性若长期不喝酒,用... 如今,许多人都习惯了日常喝酒,不管是社交场合,还是放松心情,一杯酒似乎成了不少人的“必备良药”。 然...
多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存三年... 红星资本局10月21日消息,近日,多家中小银行加快存款降息步伐。 10月以来,已有平阳浦发村镇银行、...
为什么有些疤痕会变大?瘢痕疙瘩... 在伤口愈合的过程中,大部分瘢痕会随着时间逐渐变平、变软、颜色变淡,但总有一些瘢痕 “与众不同”,它们...
会叠衣服的中美机器人,谁离具身... 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手中,握着制造业的王牌,也卡着智能模型的瓶颈。前者让我们“后发先至”——中国人形...
诸葛亮假如遇到的不是刘备而是曹... 历史赋予了诸葛亮极高的评价,他的成功不仅源于才智与智慧的结合,更得益于一个关键的机会——遇到刘备。倘...
脑梗去世的人越来越多?医生劝告... 随着寒冷季节的到来,脑梗的发生率也进入了高发期,因此,医生特别提醒,特别是在寒冷的天气里,大家更要注...
双11进行时,拼多多将放松商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亿邦动力 (ID:iebrun),作者:田雨,原文标题:《独家丨双11进行时 拼...
晚潮|再次探访荻港 潮新闻客户端 徐连生 国庆长假,我们一家子第二次走进荻港古村落。 荻港古村落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已...
联合国“最佳旅游乡村”颁奖仪式... 10月17日,联合国旅游组织第五届“最佳旅游乡村”颁奖仪式暨第三届年度会议在浙江湖州安吉县国际会展中...
一线主任医师发声:医生为何纷纷... 近日,一位中年女性在观看某心内科主任医师的短视频科普后,及时发现了自己的心脏病征兆。这位患者表示,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