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得从2020年说起,那时两岸关系紧张,台“立法院”里常常讨论,台军到底能支撑多久。9月29日,国民党“立委”在会议上问官员,台军能顶多长时间。官员回答说会坚持到底,但岛内很多人并不认同。就在这个时候,一位退役老兵,化名A先生,接受了《环球时报》的采访,他把自己对儿子的叮嘱说了出来,这番话立刻引发了网络上的热议,媒体也纷纷转载,岛内的讨论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A先生是上世纪80年代服役的那批人,属于大学毕业后参军的一代,他在海军服役了两年,曾驻扎在一艘老旧的驱逐舰上。这艘舰是从美国淘汰下来的,装备非常落后。舰上只有两艘救生艇,而且下水需要15分钟,要是中了水雷,船只会在一分钟半内沉没。A先生把台军士兵分成了三类:第一类是那些早年从大陆过来的老兵,他们年纪大,曾经历过金门炮战,甚至修过公路、种过果树;第二类是像他这样,2000年前后服役的,训练时口号喊得很响,强调反攻大陆,退役后许多人去了大陆做生意;第三类则是2000年后入伍的年轻人,这一代人的体能差,训练松散,经常被称为“草莓兵”。
A先生在服役时,亲眼目睹了不少军中的乱象。一次抢滩演习时,按照规定,全班应该一起冲锋,但结果只有他一个人往前跑,其他人站在原地不动,最后宣布他阵亡。他问队友为什么,大家回答说快要退伍了,没必要拼命。有位军官朋友还私下告诉他,若战争爆发,先炸掉机场跑道,大家就别飞了,直接放弃。看到这些乱象,A先生深感台军士气低迷,风气堪忧。退役后,他看到如今的台军也并没有太多改变,新兵在训练时因为压力过大,常常会哭泣甚至住院,媒体报道也经常有新兵连剥个水果都会掉泪的情节。
A先生的儿子刚服役四个月。根据新规定,台湾的义务役缩短了。儿子所在的连队每个人都有手机,可以上网看视频和直播,训练也非常敷衍,齐步走都能同手同脚。虽然军中禁止大陆手机,防止泄密,但苹果手机随便使用。四个月里,儿子只打了一次枪,每个人只有五发子弹,训练经费紧张时还会省着用。A先生看不下去,便对儿子说了那番话。他觉得台军面对对岸的解放军,完全没有胜算,硬拼只是白费力气。这番话看似悲观,但他觉得这也是基于他亲眼所见和当前台军的实际情况。
这件事在岛内引发了强烈反响。论坛上有人发帖问,如果开战怎么办?下面的评论五花八门,有人说要赶紧取钱囤粮躲到地下室,也有人开玩笑说躲到台北故宫最安全,反正那里不会被炸。这样的讨论,反映了民众对战争的恐惧和焦虑。民调显示,大部分人都希望维持和平,不愿意冲突,但当局却不断购买武器,依赖美国,把局势搞得越来越复杂。美国2008年曾向台湾出售了价值64.6亿美元的武器装备,包括30架阿帕奇直升机、60架黑鹰直升机、173具防空导弹和182具标枪导弹等。这些装备看起来很强大,但台军的人员不足,且会使用这些武器的人少,硬件再好,如果使用不当,也只是摆设。
台军的陆军是主力,拥有3个军团部、4个防卫部和2个兵种部,核心力量是4个装甲旅和3个机械化步兵旅。为了精简兵力,台军推行了“精实案”,但即使减少了兵员,整体战力却没能提高。退役将领陈廷宠批评台军空有其表,缺乏实战能力。他认为当局的政策根本无法应对全面战争,台军的整体战力远远不如过去。
与此同时,解放军的实力越来越强,现役兵力超过200万,而台军现役只有27万,预备役有16.5万,双方差距巨大。解放军的装备如歼-20战机和东风导弹都非常先进,而台军的F-16V和爱国者导弹虽然也很不错,但数量和质量都落后。2023年,东部战区进行了战备巡逻和联合演习,军机军舰几乎每天都绕台飞行,演习范围越来越广,台军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专家分析,如果开战,台军的机场和港口很可能会在第一时间被摧毁,部队根本来不及集结就已经遭到攻击。尽管当局声称会利用山地和城市地形拖延时间,但到底能否行得通,没人能保证。很多分析认为,台军在战争中起到的作用有限,更多是起到一种“姿态”的作用。
A先生的话,引发了不少岛内民众的共鸣。他并非鼓励放弃抵抗,而是希望年轻人不要白白送命。许多岛内老兵也有类似的想法,他们对现状深感失望,认为台军已经远远不如过去。即便台湾的国防预算在2021年接近4000亿新台币,武器购买持续增加,但台军内部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士气低迷,训练松散,这样的军队怎么能应对战斗?
A先生的言论迅速被媒体报道,社会各界反应不一。有的人认为他过于消极,但也有很多人认为他说的是实话。岛内社会普遍对战争感到恐惧,尤其是年轻人。兵役制度反复变化,2024年又将延长到一年,但很多人并不愿意参军。甚至一些知名艺人都想方设法推迟服役,这也反映了台军制度的不受欢迎。民众的心态动荡不安,当局高调喊着口号,却没能解决实际问题。
美国在其中的角色至关重要。民进党依赖美国,但看到俄乌战争时,美国虽然提供了大量装备,却并没有直接派兵。这让台湾人开始怀疑,如果台海发生冲突,美国是否会真的出手。A先生的观点,正是基于这种现实。他对儿子的叮嘱虽然看起来有些极端,但也反映了岛内部分人的心声。对大多数人来说,和平才是最希望的结果,谁都不愿意看到真正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