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原平市龙泉寺探访记1!
~五方元音【说走就走】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山西原平市邵家沟龙泉寺,这也是在山西探访龙泉寺期间的第二个龙泉寺,原平市邵家寨龙泉寺简介 :
魏征庙,亦称魏郑国公祠、龙泉寺,在沿沟乡邵家寨村边。明嘉靖二十七年《重修楼烦寺碑记》载:"寺之前有衢通于宣大,寺之后有溪接于龙泉,诚盛地也。""崞之龙泉在城北,相距三十里有庙曰魏郑公之祠。溯厥所自魏郑国公在唐时尝领兵至此,水艰遂以剑插地,剑拔泉涌,以济军渴,后因以龙泉名也。
其泉流汹涌,灌溉民田,利泽及于民,而后人遂建祠于泉之上,以彰其灵。"《崞县志》也载:"崞西北三十里,魏郑国公徵于此驻师,祷天以剑插地,泉水涌出,三军赖之,泉左有郑国公祠。"明朝崞县知县史渔(直隶献县人)曾有诗云:"烟云笼古像,阴雨润苍苔。遗庙功臣在,龙泉宝剑开。千年流劲气,三代有遗才。
骏业谁能并,临风醇一杯。"如今,几经修缮的魏征庙又呈现在眼前,庙门上赫然写着"龙泉寺"三个金色大字,由五台山广济和尚所题。大雄宝殿正中央是唐太宗李世民塑像,右边是魏征像。
说实在的我探访龙泉寺根本没有想过有魏征殿在这里,魏征对我来说那是极大的意外,或许就是对历史的不理解吧!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巨鹿郡下曲阳县今河北省邢台巨鹿县附近人。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人们前几年曾经为了魏征故里争论不休,其目的就是为了《名人故里为我所用!》这也我曾经为了我们的“邢文化”做出的贡献发表于《燕赵都市报》时评版,似乎是2001年左右。时间较长都已经忘记了。当然当时的思维很是敏感,一周可能发两篇时评,当然最高峰是一周刊登四篇,创造出“邢台速度!”。我是必须要对邢台范围内的文化寸土必争的,不能让邢台文化的肆意被他人所篡夺、也是对邢文化的负责!以免成为后人的遗憾!
在该殿门的镶嵌的门板上是用“粒粉”工艺制作,其工艺精湛可见当时人们对魏征的无尚尊重及崇拜的级别达到极致。人们在使用“粒粉工艺”时是很谨慎的,不是一般人可以随意使用的。
“粒粉”工程是研究粉体(固体颗粒集合体)的制备、加工、处理及应用技术的学科,旨在通过优化颗粒特性(如粒度、形状、表面性质)来提高画面的艺术效果及立体美感!中央美院80年年联系研究生韩喜增先生曾经在邢台机场设计绘制过大型“粒粉壁画”!而这种工艺在邢台平乡县冀南第一寺则是用的这样工艺!或许是我见识少的缘故!这样的工艺多以皇家寺院“大木作”上使用这样的工艺!其工艺制作期间是费时、费工,工艺复杂!
看这样的龙泉寺非常浑厚、彰显着寺院的人文气息与地域风格。光济和尚有多个据百度语:广济和尚可能指代多位历史人物,主要包括唐代高僧义中禅师(敕封广济大师)、五台山金阁寺住持广济和尚(1949-2021),以及日本高山慈照禅师(谥号广济禅师)。其中,唐代的义中禅师和五台山的广济和尚是最常被提及的两位。
另:现代僧人广济和尚(1949-2021年),俗姓赵,名殿进,河北阳原人。29岁出家,法名慈环,号广济;1982年在五台山受具足戒,1985年起任金阁寺住持,并任五台山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任。专弘净土法门,1993年主持重塑千手千眼观音像(高17.7米)。2021年6月5日圆寂,世寿73岁,僧腊44载。无论是何人这个“龙泉寺”写的是非常有劲的,更显威严、庄重
山西的寺院有一个特征:就是钟楼、鼓楼都很齐全。从无省略或后建的。这或许就是与河北寺院的至上区别之处吧!在山西探访期间无论走到哪个寺院、再穷、再破也都是有钟鼓楼的设置的,就如上一篇写的那个龙泉寺连围墙都没有完整的,寺后就是村民耕种的土地的寺院依然是前面配备钟楼、鼓楼立于寺山门两侧。或许这就是寺院之差别吧!
上一篇:广州著名地标,暂停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