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陕西宝鸡市扶风县法门公社庄白大队的队员在平整土地时,意外发现了一个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窖藏。这个窖藏的深度只有30厘米,里面包含了多件青铜器。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一件盘形青铜器,上面刻有284个铭文,讲述了周朝历代先王的功绩以及微氏家族的历史。因而,这件青铜器被称为“史墙盘”(见下图)。
史墙盘的内容
根据史墙盘的铭文,前半部分歌颂了周朝七代帝王的功绩,最后一位是当时的周共王;后半部分则描述了微氏家族的六代史,其中涉及了微子启如何投靠周朝,并获得了50田的封地。最关键的是,铭文中提到的“史墙”很可能是微子启的后代。
微子启为何不传位给儿子?
微子启是周朝宋国的开国君主,他的家族历史中,传位给了弟弟微仲衍,而不是他的儿子。历史学者对于这一传位决定的原因提出了不同看法:有的认为微子启无子,而有的认为他遵循了商朝的“兄终弟及”制度。然而,史墙盘显示,微子启是有后代的,这也意味着他不传位给儿子的观点并不成立。至于遵循商朝的传统问题,其实也值得怀疑,因为商朝中期之后,已经不再严格遵循这种制度。
微子启家族遗址的发现
在史墙盘发现地点附近,考古学家还发现了微子启家族的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其中包括17万片卜骨与卜甲,这是殷墟以外发现的最大规模甲骨文遗址。此外,还发现了一个庞大的祭坛——“亳社”,这说明微子启的家族自认是商朝的继承者。出土的马坑中,四匹马排列整齐,这也暗示微子启的高贵地位。考古学家还发现了一辆堪称“西周第一豪车”的马车,进一步印证了微子启家族的显赫身份。
微子启家族的迁徙
从这些考古发现可以推测,微子启家族在周武王灭商之后被迁徙到了陕西宝鸡,也就是周人的祖地——周原。实际上,微子启原本在周武王时期曾被封为宋国国君,而其家族在宋国建立后迁往宋地。然而,为什么他们的遗址会出现在陕西宝鸡呢?这一点值得深思。
微子启在商周交替中的角色
微子启的身份和行为一直引起历史学者的讨论。根据《史记》的记载,微子启与纣王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他一直深得商朝国君帝乙的宠爱,但最终未能继承王位。史书记载他曾数次劝谏纣王,但未被采纳。后来,他与商朝的大臣共同策划了反叛的计划,最终周武王得以顺利灭商。史记中提到,微子启的行为在当时显得非常反常,他似乎早早地预见到商朝的灭亡,并积极配合周武王的战略。
毛泽东的解读
毛泽东曾对微子启的行为做过评论,称他为“汉奸”,认为微子启是商朝的叛徒。他暗中与周武王联系,帮助周朝成功灭商。毛泽东认为,微子启的真正目的是借助周人的力量推翻纣王,最终自己夺取商王的权力。然而,由于周朝的实力强大,微子启并未能够如愿,他的计划最终被周朝利用,却未能真正掌握权力。
结论:微子启的真正目的
从这些历史细节来看,微子启并非历史上所称的“贤王”,他更像是商朝的叛徒。为了自己的权力利益,他帮助周武王推翻了纣王的统治,但并未料到周朝的强大力量不会让他如愿。更重要的是,周朝对微子启非常忌惮,为了避免他在殷商遗民中煽动反叛,周人将其家族迁往了控制力极强的周原地区。
因此,微子启虽然是宋国的开国君主,但实际上并未掌握实质性的权力,而宋国的真正开国君主是他的弟弟微仲衍。由于周朝的权力结构与周初的政治局势,微子启及其后代始终未能成为真正的宋国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