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出海潜望
题图|视觉中国
在全球化进程加速的2025年,中企出海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增长。据《2025中国企业出海差旅研究报告》,2024年中国出海企业总规模达2.17万亿美元,占GDP的12.7%,同比增长18.3%,2025年有望突破2.5万亿美元。
出海已不再是少数企业的尝试,而是逐渐进入常态化阶段。据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5427家A股上市公司中,共有2890家披露境外业务收入,占比达到53.25%。
每当掘金潮涌现,卖铲人往往也会快速增长。出海行业也不例外。
出海服务商行业就随之迅速壮大。“几年前我们搞定一些核心流量渠道,日子就相对滋润,但近两年明显感觉到卷起来了。”某出海营销公司曾向虎嗅透露。
但万亿级的出海浪潮背后,日益严峻的挑战也相继出现。地缘风险、本地化难题、技术升级压力和供应链困境等多重复杂环境,都成了中企出海道路上的考验。
中企奔向的海外市场也越来越多元。从东南亚到中东、从非洲到拉美,越来越多新兴市场正成为出海热土。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出海服务商行业也正在经历深刻变革。
“生态竞争正替代单点竞争,出海服务也不再是单一的推广行为,而是一套系统工程。”业内人士告诉虎嗅。
行业对服务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比如服务商的响应速度若跟不上,可能会令企业错失关键的市场机会;又比如服务流程割裂或依赖多个外包商,可能会导致沟通成本高、执行偏差大,数据孤岛等问题还会推高协调难度。
“越来越多出海服务公司正变成多面手,全链条服务能力或许会成为未来的入场券。”业内人士说。
在出海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服务商的选择早已不是简单的供应商管理问题,而成了影响企业成败的关键变量。
那么,出海企业在选择服务商时,都在考量什么呢?
首先,服务商人才的专业性是被考量的重点。比如团队是否具备跨文化背景、本地法律/税务专家,这些都会避免因文化冲突或法律问题导致的业务风险。
行业经验的深度也至关重要。经验丰富的服务商往往在多个国家拥有成熟的市场经验和本地化团队,能够根据不同市场特征提供定制化策略。例如,欧美市场注重品牌故事和可持续理念,东南亚市场则更倾向性价比和社交互动。
此外,服务商的资源地图也是企业筛选的标准。比如与目标市场媒体、渠道、政府机构的合作深度和广度,都决定了布局的顺畅程度。
另外,查看服务商是否拥有A股上市公司或行业龙头客户,也是不少企业的做法,他们想借此验证服务商的可持续性和专业性。
当然,响应速度和风险兜底能力也非常关键。
沙利文的报告就曾显示,许多大型企业通过采用多云架构、跨云架构、混合云架构减轻云服务中断可能造成的影响,中小型企业则更看重云原生架构带来的灵活性和低成本。
“头部服务商的标配是派专属团队驻场,并且7×24全球响应。”业内人士曾表示。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只有规模大的服务商才有优势,规模越大或许也意味着决策流程冗长、个性化定制能力弱,在特定领域,更垂直的专业机构或许能提供更多支持。
艾媒咨询在白皮书中预测,出海企业经营将朝合规化、精细化、本土化方向发展。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化时代,服务商也不再仅仅是外包关系,而逐渐变成战略伙伴,它们也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补充,而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
虎嗅出海即将推出的《2025出海标杆榜单---最佳服务商子榜》,正是希望通过系统的评估和深度的调研,帮助更多出海企业找到真正优秀的服务商伙伴,选对企业隐形的合伙人。可自荐/提名,5大维度评选,解锁行业交流与荣誉时刻,点击⬇️,立即参与。
文章标题:出海CEO选服务商时,都在想什么?
文章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795603.html
阅读原文:出海CEO选服务商时,都在想什么?_虎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