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佛山机场,不少人脑子里第一反应还是“太简陋”,票价能低到8块钱,招牌字都没写全,门口以前居然是片菜园子,候机厅里的座椅看着就像从二手市场淘来的,登机信息还得手写,连卫生间都不分男女,跟咱们印象里的机场完全不搭边。
网友之前还调侃它,说“一把铁链子就能把这机场锁上”,好多人第一次去都懵了:这咋看着像城乡结合部的长途客运站啊?
从“吐槽对象”到“出行首选”:佛山机场咋就反转了?
但你别瞅它这样,偏偏成了不少人出门的首选,它离市区就7.5公里,就算离登机就剩1小时,打个车过去也赶趟;从进机场到过安检再上飞机,全程也就20分钟,啥晚点不晚点的,人到齐了就飞,再也不用像去大机场那样,提前好几个小时就慌慌张张地赶。
现在翻修完更不一样了:新航站楼有11395平方米,以前的菜园子改成了平平整整的水泥地,能自助打登机牌,安检10分钟就能搞定,既没丢了“方便”这个优点,也把以前的硬件短板补上了。
佛山机场能从被吐槽变成香饽饽,根本原因是它戳中了咱们现在出门的“真实需求”,现在好多大机场一门心思搞“高大上”,航站楼大得能走断腿,流程复杂得让人头大,反而给咱们添了不少麻烦。
但佛山机场不折腾,就抱着“够用就行”的实在劲儿,把坐飞机拉回了“方便赶路”的本质,这种不搞花架子的体验,可不就是它最厉害的竞争力嘛。
看着朴素,内里藏俩“大招”:又方便又硬核
没多少人知道,佛山机场看着朴素,背后可有硬核的底子,它不是普通的民用机场,是4C级的军民合用机场,歼20都在这儿停过,2016年珠海航展,歼20第一次亮相就是从这儿飞过去的。
运输机更是常来常往,隔三差五就起降,咱们去坐飞机,说不定还能免费看个“航空展”,运气好的话,能看着战斗机从天上飞过去。
正因为有这特殊身份,它的规矩也比一般机场严点:全程不能拍照录像,飞机起飞降落的时候,得把窗帘拉上、遮阳板关上,手机也得关了。
有旅客说过,要是不小心拍了照,工作人员会过来让你删掉,其实这规矩不只是为了军事安全,反倒让咱们坐飞机多了点特别的感觉,记印象更深。
更难得的是,它没因为这“特殊身份”就丢了便民的本分,餐饮区没有那种几十块钱一份的贵东西,大瓶怡宝才3块,门口的炒粉摊8块钱起就能吃,把咱们出门的成本拉得特别实在。
机场本来就是用来“连接地方”的,搞太多花里胡哨的东西,反而忘了自己该干啥,佛山机场就特别实在,把“便宜+方便”做到了位,跳出了“要么豪华要么差”的死循环,成了机场里挺特别的一个存在。
不只是佛山:坐飞机原来能有这么多花样
佛山机场能火,不是偶然,它更像个窗口,让咱们看到坐飞机原来能有这么多不一样的方式,要是别总想着“机场必须高大上”,就会发现不同情况,需要不一样的“赶路办法”。
就说全国最小的民用机场,大连长海县机场吧,从长海飞到大连就半小时,飞得低,地面的景色看得清清楚楚,票价150-200块,还能打电话订票,天热了机场还会给递蒲扇,特别贴心。
广州白云机场就不一样了,规模大、气派,专门负责那种跨地区、出国的大活儿;苏州没建自己的机场,也想了个聪明办法,申请了专属的机场代码,建了城市航站楼,咱们不用跑远路,就能提前办好多手续,补上了没机场的遗憾。
这些不一样的“坐飞机的地儿”,其实都在回答一个问题:坐飞机到底该是啥样?答案肯定不是唯一的。
大机场有大机场的用处,小机场能精准解决短途方便的需求,城市航站楼又能灵活补位,这种“各有各的好”的情况,才说明航空服务成熟了,不是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机场,而是让每个地方都找到自己该干的事,真正帮到咱们出门。
从被调侃“一把铁链能锁门”,到翻修后变好用,佛山机场的事儿告诉咱们:机场好不好,不在于规模大不大、装得豪不豪华,而在于它懂不懂咱们出门的需求。
要是更多机场都能少搞点“面子工程”,多琢磨琢磨咱们旅客的感受,坐飞机就能真的变成一件轻松方便的事儿了。
上一篇:晚潮|剑门一到赏雄关
下一篇:布达拉宫迎来年度“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