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至21日,“机遇中国·活力山东”国际摄影季——世界百位摄影师走进齐鲁大地活动(第三季、第四季)举办,摄影师将分组走进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德州、滨州等8市,通过镜头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山东实践和齐鲁儿女奋力“走在前、挑大梁”的精神面貌。
16日,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国家的摄影师走进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聚焦全球首座超阶零碳数字建筑, 用镜头记录特来电创新发展的律动。
位于青岛崂山区的特来电总部基地大楼,占地14.33亩、总高度达117米,在光影中显得格外壮观。工作人员介绍,特来电总部大楼定位于“新能源+新交通+新建筑”,是全国首创独具能源特色的零碳智慧楼宇。大楼集成了光伏幕墙、分布式储能、梯次电池储能、极速智慧泊车、电动车充放电、零碳虚拟电厂、交直流微电网、电动车自动充电、无感楼宇智能、主动消防系统等多项先进技术,展现了特来电在新能源领域的创新实力。
摄影师们被这座融合了现代科技与绿色理念的建筑深深吸引。他们迅速举起相机,从不同角度捕捉建筑的独特魅力,有的聚焦于建筑细节,有的则将建筑与周边环境一同纳入镜头,展现其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走进大楼内部,科技与智慧的气息扑面而来。万只传感器如“隐形的守护者”般遍布各个角落,与智慧照明、智能空调系统紧密协同,实现了整个楼宇的全数字化管理。在这里,传统的开关面板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智能便捷的操控方式。
摄影师们穿梭在大楼之中,好奇地观察着每一个智能设备。有的大师拿起长焦镜头,拉近拍摄传感器的精密结构,试图探寻其中的科技奥秘;有的则使用广角镜头,展现整个数字楼宇的科技氛围,将现代化的智慧空间完美呈现。
全球首个极速立体泊车充电系统也是此次参观的一大亮点。它集自动停车+无感充电+应急消防功能于一体,一次性解决停车、充电、安全三大泊车难题。这里净高7.5米,采用了三层车架紧凑摆放的创新设计,停车密度达到了传统停车场的4倍,极大地节约了地下空间和造价。四维极速穿梭车在轨道上风驰电掣,其速度是传统设备的5倍,存取车时间最快仅需35秒,真正实现了无感智能存取车。摄影师们目光紧紧跟随着穿梭车的移动轨迹,迅速捕捉车辆穿梭的动态瞬间。还有的摄影师耐心等待穿梭车到达指定位置,精准记录下那精准停靠的精彩一刻,将高效便捷的泊车场景定格为永恒。
令人惊叹的是,这里首创了底部充电技术。充电机器手能够自动对准插枪,为电动汽车进行全自动充电。当一辆电动汽车缓缓驶入车位,充电机器手迅速伸出,精准地完成充电操作,整个过程流畅而高效。摄影师们纷纷围拢过来,用镜头记录下这一创新技术的实际应用场景,有的还与工作人员交流,详细了解技术的原理和优势,试图将这一前沿科技的故事通过镜头传递给全世界。
在能源管理方面,特来电建立了变-配-光-储-充-放-检微电网型虚拟电厂,实现了能源的数字化管理。大楼内置的14块退役动力电池作为储能设备,日储绿电1500度,起到了移峰填谷的作用。同时,选300辆电车可在家充满电后来园区放电,日放电量达3000度,三者相结合实现了100%的绿能替代。
在特来电云平台大数据监控中心,摄影师看着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的数据,仿佛看到了绿色能源管理的未来图景。他们用镜头记录下这一先进的绿色能源管理模式,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每一幅画面之中。
马来西亚梹城艺术协会-查帐许昔民表示,这是他第一次来山东青岛,以前了解到的青岛是一座知名的旅游城市,今天通过实地参观与拍摄,特别是深入了解特来电在储能方式上的创新突破,以及立体泊车、自动充电、消防系统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后,真切地体会到青岛在未来科技发展领域的前瞻性与引领性,堪称未来发展的前驱。
参观结束后,摄影师们纷纷表示,此次走进特来电,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在绿色建筑和科技创新方面的强大实力,他们将用手中的镜头,把特来电的创新成果和绿色理念传播到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发展与进步。
中国山东网记者 刘淑红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