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土乐队”到“民宿管家”,从“灯光秀”到“无人机秀”,从西北偏远之地到国内知名旅游县城,布尔津旅游业飞速发展,旅游业态日渐丰富,游客的获得感不断提升。与此同时,旅游发展的红利正惠及着每一位参与者。
告别“季节限制”
以往冬天才能冰上起舞,如今四季皆可体验;曾于冬日开通的云霄峰缆车,如今已实现四季运营;人们记忆中的冲乎尔“百里雾凇”,如今是当地重要的秋季旅游资源……
随着旅游基础设施完善,越来越多的景区景点没有了季节限制。布尔津县打出“全季旅游”“全时旅游”概念,旅游旺季不断延长,来自疆内外的旅游团络绎不绝。
导游李静说,“布尔津是我经常带团前往的地方,这里总是会让游客频频感慨‘眼睛不够用’!”
以前,人们来布尔津游玩主要是拍美景、打卡美食、坐船游湖(喀纳斯湖)。现在,人们可以换个角度打开布尔津,比如乘坐缆车抵达云霄峰,体验一眼望四国;或者去喀纳斯国际丝路美食大巴扎,观看“达瓦孜”(高空走绳索)表演。尝试、感受的方式和内容越来越多,让游客目不暇接。
原来,赛马、刁羊等活动需要到特定节假日才有。现在,诸多旅游景区和旅游村庄推出了常态化的马术表演、刁羊竞技等活动。游客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候来到布尔津,都可以亲身体验到“童话布尔津”里的“童话生活”。
开设“定制服务”
根据游客的需求为其准备特色服饰,根据游客的口味为其制作可口的甜品,根据游客需要为其规划专属的线路……目前,布尔津的不少民宿管家为游客开启“定制服务”。
禾木村安慢民宿的民宿管家李睿每天都要为数十位游客提供定制服务。从客房的摆设到配套的设施,从当日的菜单到到歌舞活动的节目单,每一项内容的细节都被他熟记于心。
山西的游客常英杰对此赞不绝口:“我的任何诉求,都可以和民宿管家沟通。而且民宿管家会尽力帮我达成心愿,服务无可挑剔。”
服务有温度,消费才能有热度。凭借用心的服务,客房订单几乎月月爆满。
近日,李睿正在学习学习咖啡烘焙、插花、茶艺等技能,以便后期为不同的旅游群体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务。
一些导游还会结合风光特色,设计出丰富玩法:对于喜爱历史的游客,会带着他们参观“百年老屋”,了解禾木村的“老故事”;对于家庭游的客群,会带着孩子去制作落叶摆件,增加旅游的科普性;对于情侣游客,会就地取材摆出“心”形,让游客的旅途更加浪漫。
营造“乡愁乡韵”
行走在布尔津的村庄,看飞鸟、赏秋景,住牧家院、吃农家饭。吃、住、游、购、娱”在小小的村庄里一样都不少。每一个村庄,都是旅游村庄。
今年59岁的叶尔肯·沙衣普拉从小在禾木村长大,见证了这里的变迁。
以前,他和父辈一样,养牛牧马。上世纪90年代起,旅游业的东风吹到的村庄。叶尔肯眼中习以为常的生活成了游客们心之所向的“诗与远方”。
挤牛奶、做土肥皂、赶马拉爬犁……他从游客们口中知道了,这些场景叫“乡愁”。寻找乡愁,感受乡愁,是很多游客最热衷的事之一。
于是,他也做起了“乡愁文章”。
2008年,他加入村里的马队;2010年,他将自家房屋租给游客;2015年,他将家中7间住房交给专业的民宿经营者打造民宿小院。
村里的很多年轻人逐渐成为了“乡愁”的营造者。他们做起了村庄的旅拍摄影师、当上了滑雪教练,加入了村庄的演出队。
布尔津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让乡村旅游的现象级热点不断涌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旅游业在这里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旅游发展之路。
(文/黄鸟 米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