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蒋经国明明知道,是陈诚在暗中帮助吴石家人,为何睁只眼闭只眼?
创始人
2025-11-11 19:00:28
0

1950年6月10日,随着台北马场町刑场的一声枪响,国军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中将因特殊罪名被处决。

吴石牺牲后,吴石的家被抄得精光,妻子王碧奎被押入大狱。

16岁的女儿吴学成,只能牵着7岁的弟弟吴健成,流浪在大街上。

两个半大的孩子,每天只能在街头捡点废纸板、空瓶子换几个馒头,晚上就缩在火车站冰冷的长椅上,盖着捡来的破报纸睡觉。

当时白色恐怖压得人喘不过气,凡跟“匪谍”沾边的,全家都得跟着倒霉,由此吴石家庭的破落,很多人看在眼里却无能为力。

正在那关键时刻,一个人站了出来,在他的安排下不仅为王碧奎减了刑,原本九年的刑期,只关押了7个月就出狱了。

他还化名“陈明德”,每月给王碧奎家里寄去200元生活费,给吴学成和吴健成安排了上学。

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陈诚”。

上世纪90年代档案解密后,众人才知道了他的所做所为,为他的行为大为赞赏。

只是,让人惊异的是,当时台湾情报系统的实际掌控者“蒋经国”,眼线遍布全岛,难道就没有发现陈诚的所作所为吗?

还是他有意“睁只眼闭只眼”?这背后又藏着蒋经国怎样的算计呢?

这一切都要从吴石与陈诚的“生死之交”说起。

吴石与陈诚的“生死之交”

吴石与陈诚的缘分,最早始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当年吴石是第三期的高材生,其军事才能备受瞩目,尤其是其编写的《兵学辞典粹编》,甚至被用作教材,当年有着“吴状元”的美誉。

陈诚是八期学员,刚入学的时候,学校就流传着关于吴石的传说,这让陈诚对吴石充满了敬意。

后来到了北伐时期,吴石与陈诚的命运被交织在了一起。

1926年,南昌战役中,陈诚因身患伤寒高烧不退,最后昏迷在了阵地上,处境十分危急。

当时时任作战科长的吴石得知后,冒着枪林弹雨,亲自冲上火线。

将比自己高大的陈诚背在身上,在泥泞的战壕中艰难行进了三公里才抵达安全地带。

正是那次舍命相救,让陈诚对吴石充满了更加敬佩的敬意,以及对吴石的恩情一直铭记于心。

很多年后,陈诚曾多次对下属感慨道:“我的这条命是(吴石)给的。”

抗日战争时期,两人在战场上依旧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陈诚在前线指挥,吴石则常为其提供关键的军事情报支持。

武汉会战结束后,两人曾在油灯下把盏言欢,回忆往昔岁月,可当时谁也未能预料到,未来两人会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

随着时间推移,特别是在1940年代末期,吴石与陈诚在信仰道路上逐渐分道扬镳。

当时吴石面对国军的腐朽和不得民心,最终选择加入到我组织,成为我方潜伏在国军内部的“密使一号”。

并利用其在国防部的职位(官至中将参谋次长),为我组织传递了大量重要军事情报。

而陈诚继续效忠老蒋,并成为老蒋最为倚重的亲信之一。

在老蒋退守台湾后,陈诚先后担任台湾省高层、“行政院长”等要职,权倾一时。

可谁都没料到,1950年,因我组织在台湾的地下高层蔡孝乾的背叛,吴石身份暴露。

当时陈诚知道后,第一时间找到老蒋,老蒋为了不驳陈诚面子,最后批示“再查”,算是没有直接拒绝。

第二次陈诚又提,老蒋直接火了,骂他“勿受私谊影响”。

第三次陈诚写了求情信,递上去一看,被老蒋用红笔划得乱七八糟,连边儿都看不清。

陈诚心里明白,老蒋这是不准备放过吴石,于是开始换一种方式来弥补吴石的恩情。

他化名年轻时用过的“陈明德”之名,以“家属无涉,暂缓羁押”的批示,硬硬把王碧奎的刑期压了下来,关押了7个月就释放了。

同时暗中资助吴家,为其保留住所、安排子女入学、提供生活保障等。那一资助一持续就是十余年,直至陈诚病逝。

令人不解的是,即便陈诚用的是化名,难道这就能骗过耳聪眼尖的国军特务和蒋经国吗?

蒋经国“睁只眼闭只眼”

这一切,显然是不可能的。

蒋经国作为台湾情报系统的实际掌控者,他的眼线遍布全岛,尤其是在高压的环境下,任何风吹草动都不会逃过他们的眼睛。

再说了,还有毛人凤等人紧盯着,肯定也向蒋经国汇报过陈诚的“越轨”行为。

只是当时的蒋经国,在复杂的环境处境之下,为了权衡各方势力,不得已而为之。综合起来,大致有三方面的原因:

1、陈诚的地位实在太重要。

1950年代的台湾,政权风雨飘摇,经济崩溃、军事薄弱。

陈诚作为“二号人物”,不仅是老蒋的亲信,更是稳住局面的关键人物。

尤其是他主导的土地改革、币制改革、军事整顿等,为老蒋在台湾站稳脚跟立下汗马功劳。

老蒋甚至直言:“台湾不能一日无辞修(陈诚的字)”,足见陈诚的不可替代性。

正是在那样的背景下,蒋经国若因“帮助叛将家属”一事与陈诚撕破脸,不仅难以撼动其地位,反而可能引发整个系统的大地震,动摇蒋家统治根基。

2、蒋经国正处于权力上升期,亟需平衡各方势力。

当时蒋经国虽然掌握着情报系统,但在军中和高层内的根基尚浅,而陈诚则是“土木系”领袖,军政人脉深厚。

若贸然出手,很可能被解读为“黄埔系打压保定系”,引发内部斗争,不利于其接班布局。

而蒋经国选择“沉默”,既不与陈诚正面冲突,也不公开纵容,是最好的维持平衡的结果。

3、陈诚的做法虽违原则,却未触碰底线。

陈诚从未做过为吴石翻案的举动,也未干预司法,只是出于私人情义救助其家属。

那种“只讲人情、不涉ZZ”的方式,让蒋经国难以找到发难的正当理由。

更何况,在白色恐怖弥漫的1950年代,陈诚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也起到了缓和民怨、稳定人心的作用。

蒋经国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若连这点人道温情都要打压,极有可能激起更大的反感。

于是,就形成了一种微妙的默契。

陈诚暗中行事,不声张;蒋经国视而不见,不追究。两人心照不宣,各守分寸。

正是这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沉默,让吴石的家属得以在风雨飘摇中生存下来,也让这段被历史尘封的温情得以延续。

1965年,陈诚病逝,后人在其遗物中发现了一封未寄出的信,纸上仅写一句:“地下相逢,再还此账。”

这一看就是写给吴石的,也是他一生未能释怀的愧疚与坚守。

而蒋经国,或许早已明白,有些历史,不必说破;有些人情,值得放过。

读者们,关于“吴石与陈诚的友好关系”,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祛湿总无效?中医揭秘:你是痰湿... 很多人祛湿越祛越糟:喝了半年薏米水,大便还是黏马桶;用了祛湿茶,反而畏寒怕冷加重;明明浑身发沉,却越...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举行 “秋冬...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于11月10日(周一)15时,围绕“秋冬季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主题举行新闻发布会...
养生:吃南瓜小米粥的好处 营养丰富,构建健康基石 南瓜小米粥汇聚了南瓜与小米的双重营养精华。南瓜富含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
日本最怕的事来了!高市早苗拒不...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
万里边疆国旗红|边境村落农文旅... 原标题:万里边疆国旗红|边境村落农文旅融合 村民吃上“旅游饭” 9日,记者跟随“万里边疆国旗红”寻访...
冬日青海湖纪行:邂逅冰封之境与... 人们对青海湖的印象,大多停留在它夏季的蔚蓝与油菜花的金黄。而我却选择在深冬,独自前往,去遇见一个截然...
原创 酒... 一、服务核心亮点:限量体验引爆亲子市场 江苏宿迁某田园度假区推出“萌狮叫醒”服务,住客支付628元...
骑行西藏与三国策略:我们为何渴... 川藏线上,一辆挂着经幡的自行车缓缓爬坡。车把上的保温杯腾着热气,后架绑着褪色的帆布包,里面塞着本《徐...
百花苑赏景正当时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十一月份的青岛,将名句中的诗意,在各个景点公园,渲染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