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镜如考入黄埔一期之前,就已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的时候,已经是贺龙第二十军教导团团长了——侯镜如当时的军阶,远高于最著名的黄埔四期生,也比同为黄埔一期的很多同学高。
侯镜如一度与上级组织失联,全国政协回忆录专刊《纵横》2012年第10期《侯镜如的传奇人生》中有这样的记载:“1948年秋,平津战役打响,中央组织部部长安子文按照周恩来的指示给侯镜如写了一封信,并通过李介人秘密交给他。这封信是侯镜如人生的转折点,十七年后又一次听到党的召唤,犹如久旱逢甘雨,至此,侯镜如与地下党恢复了联系,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缜密的起义‘归队’的各项准备工作。”
这段记载的时间似乎有些问题:我们都知道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打到11月2日,战役结束的时候已经入冬,而平津战役的时间是1948年11月29日 至 1949年1月31日,所以侯镜如是在辽沈战役期间还是平津战役开打前归队,还需要更多史料来证明。我们知道的,是直到范汉杰被俘,侯镜如指挥的援锦兵团也没能越过塔山,战后阙汉骞被老蒋骂为“蝗虫”,侯镜如却没有受到任何责罚,这一方面是侯镜如的“军事部署”太过玄妙,另一方面也是有一个老蒋的亲信在前面顶雷,老蒋也真挑不出,或不好意思挑侯镜如的毛病。
第九十二军军长黄翔在《第九十二军在北平和平起义经过》中有这样的叙述:“据侯镜如谈,一九四八年八月,中共北平地下组织即与侯联系。平津战役期间,中共北平地下组织派人与第九十二军联系酝酿起义的同时也派人到塘洁同侯取得了联系。他赞成第九十二军相机举义的决心。”
黄翔起义后,在新中国历任水利部参事、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文联委员,他的回忆文章应该是真实准确的,这就足以证明在辽沈战役期间,侯镜如已经恢复了组织关系,成了真正的地下党员。
侯镜如1949年8月率部起义后,并没有“恢复”共产党员身份,但却担任了国务院参事、国防委员会委员,他写回忆录的时候,也没有公开声明自己在辽沈战役期间已经是地下党员,读者诸君却能从他的“军事部署”和相关人员的回忆文章中看出奥妙。
时任“秦(皇岛)葫(芦岛)港口司令部”少将副司令的惠德安当时也看出了一些端倪,他在《国民党海军在葫芦岛作战侧记》一文中回忆:“侯镜如对于蒋介石的打内战,我看是不大感兴趣的。这次蒋介石一再拉他来指挥,他总是设法推脱,对蒋敷衍也是煞费苦心的。从他指挥的第九十二军军长黄翔表示起义等情况来看,侯似乎早就存有背离反动阵营之念了。”
侯镜如的回忆文章写得很谦虚,而且以叙述为主,但睿智的读者却肯定能从他那篇《第十七兵团援锦失败经过》中发现他的良苦用心。
据侯镜如回忆,他1948年秋在华北战场担任第十七兵团司令官,并被蒋介石调到葫芦岛指挥国民党第九十二军、第六十二军、第三十九军、第五十四军、暂编第六十二师、独立第九十五师等部队由锦西、葫芦岛增援锦州。
1948年10月6日上午,蒋介石带着侯镜如到达葫芦岛,在第五十四军军部召集驻军团长以上军官讲话前,郑重推出侯镜如:“这是第十七兵团司令官侯镜如,我这次带他来,要他在葫芦岛负责指挥,你们要绝对服从命令。(下文黑体字均出自侯镜如回忆文章)”
侯镜如接过“援锦兵团”指挥权后,重大部署都是由他的少将参谋长张伯权出面,而张伯权事先已经跟侯镜如商量好了。于是在1948年10月11日的战前会议上,两人天衣无缝地唱了一出双簧,罗奇的嫡系部队被坑掉三分之二人马却浑然不知。
阙汉骞的参谋长提出了从于塔山和白台山之间绕到塔山之后,因为这个地区地形广阔,防御工事比较稀疏,可以集中力量冲过去,而张伯权则提出了第二方案,那就是绝不重新部署兵力,就在塔山正面继续采用添油战术展开连续攻击。
张伯权讲了一堆理由,而且“官大一级压死人”,兵团参谋长比军参谋长说话好使,而且让哪个军去当突击队也是个大问题——除了“战地视察组第四组组长”罗奇的嫡系独立第九十五师(罗奇为该师前师长),没有谁愿意去冒险。
估计侯镜如当时也在暗笑:“张参谋长是了解我的意图的,我在兵团部曾同他和刘春岭(十七兵团副司令官)谈论过:‘按我们目前的情况,对塔山、锦州是不能打进去,若打进去也出不来,如果不打进去还可以多维持几天。’张参谋长是按照我的思想来制订这个方案的,我以多数为理由,同意张参谋长的方案。”
侯镜如搬出“少数服从多数”的规则,阙汉骞的参谋长也只好表示张参谋长的意见是正确的,这时候就轮到侯镜如一锤定音了:“独立第九十五师战斗力很强,在华北战场是能攻能守的部队,以该师担任对塔山的主攻。”
侯镜如把罗奇架在火山烤,可笑的罗奇居然还以为这是侯镜如给他面子,更感谢侯镜如给了他一天的“休整、侦察”时间。
锦州的范汉杰望眼欲穿盼援兵,每一分钟都像热锅里的蚂蚁一样难熬,但侯镜如却批准了罗奇的建议:12日停止攻击,让九十五师军官们“熟悉地形”。
本来阙汉骞五十四军的连日进攻已经对塔山阻击阵地造成了一定破坏,是侯镜如和罗奇为解放军“争取”到了一天加固工事补充兵员弹药的宝贵时间。最搞笑的是“各师长一致同意罗奇的意见”,大家都是能拖一天算一天,看来侯镜如跟张伯权、刘春岭说的那番话,很多高级军官也知道了。
10月13日,侯镜如宣布了他的十项战斗部署,其中第三项为“独立第九十五师担任对塔山的攻击,占领后沿塔(山)、锦(州)公路向锦州前进,与锦州城南地区守军取得联络”,第六项为“第二十一师、暂编第六十二师为总预备队,位置于独立第九十五师之后,随时准备增援独立第九十五师的战斗并掩护该师的后方安全”。
喜欢出风头的罗奇这下子栽了一个大跟头,连续两天猛攻,第九十五师每个团打都只剩下一个营,全师只能勉强凑够一个团,该师师长朱致一在电话中不停呼叫侯镜如,要求作为预备队的第二十一师接手,但侯镜如也有自己的想法:“我当时要张参谋长通知第二十一师准备参加战斗。不久,又接到林伟俦的电话,说共军集中火力向第八师及独立第九十五师反复猛烈反击,该师退守原来阵地。我要第二十一师停止待命。”
第九十五师被彻底打残,侯镜如也没有动用第二十一师,最后是罗奇实在看不过去了,就向侯镜如请求15日再停战一天,以便第九十五师撤下来,让第二十一师顶上去,侯镜如当然毫不犹疑地批准了——塔山之战每到关键时刻就休战一天,如果您是侯镜如,可能也要怀疑罗奇是不是地下党了。
罗奇当然不是地下党,但这家伙确实没少给侯镜如“帮忙”,侯镜如只需“顺水推舟”,就能拖住援锦兵团的脚步,而战后追责,老蒋也说不出啥来:不是侯镜如不积极,而是“罗钦差”胡乱插手帮倒忙,深究起来,他的“罗千岁”第一个跑不了。
老蒋再次飞到葫芦岛的时候,锦州的范汉杰已经当了俘虏,范汉杰被俘时间,恰好就是“塔山休战”的1948年10月15日!
罗奇在老蒋面前,也等于替侯镜如说了“好话”:“官兵是用命的,两天来的攻击,独立第九十五师伤亡很重,现每团只编成一个步兵营。主要是战车部队及第三十九军没有到达,解放军的工事构筑坚固,铁丝网鹿砦又多,又有纵深……”
罗奇只讲两天“激战”而不提两天“休战”,老蒋自然相信“心腹”所言非虚,于是塔山之战没有任何一个蒋军高官被问责,援锦兵团司令侯镜如还“升任”天津塘沽防守司令、长江防务预备兵团司令、福州绥靖公署主任兼华东军官团总团长,并于1949年8月率部起义。
侯镜如的高明之处,就是有罗奇这个“战地钦差”在前面顶雷,老蒋也挑不出他在战略部署上的毛病,所以他不但没有被责罚,反而继续手握重兵直到起义,读者诸君看了侯镜如的回忆文章,是不是也有很多话要说?侯镜如起义后,福州绥靖公署正副主任变成了朱绍良和吴石,如果吴石不去当参谋次长而是也在福州起义,您说老蒋会不会被直接气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