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中午12点39分,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地方法院外突然响起一声巨大的爆炸声。一名自杀式袭击者在靠近警车的地方引爆了炸弹,瞬间造成现场一片混乱。燃烧的汽车和四处飞散的玻璃让原本安静的市中心变了模样。袭击导致12人当场死亡,另外27人受了重伤,伤者被紧急送往附近的医院,不少人至今仍在与死神挣扎。
这次袭击并非偶然,很快,巴基斯坦塔利班便站出来宣布对袭击负责,明确表示此次行动的目标是巴基斯坦的司法系统和执法人员,显然是有意挑起冲突。近年来,巴塔变得越来越猖獗,2024年一年就在巴基斯坦境内实施了多起恐怖袭击,造成超过500人丧命。这次袭击发生在首都的核心区域,足见他们对巴基斯坦国家主权的蔑视。 袭击发生几个小时后,2024年3月刚上任的巴基斯坦国防部长阿西夫发表声明,直言巴基斯坦当前处于战争状态。他将矛头指向阿富汗,认为阿塔没有有效阻止恐怖分子在阿富汗境内策划袭击,并透露过去一年有不少阿富汗籍恐怖分子偷偷进入巴基斯坦,甚至一些被击毙的恐怖分子中,也有阿富汗人。其实,巴基斯坦军方一直没有闲着,11月初,他们就成功挫败了巴塔对军校的袭击,并多次在边境清剿恐怖分子,但恐怖分子越境的速度实在太快。 巴基斯坦与阿富汗之间的矛盾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尤其是庇护与渗透的死循环。巴塔之所以能够如此肆无忌惮,关键原因之一就是阿富汗为其提供了避风港。他们在巴基斯坦发动袭击后,往往能够迅速跑到阿富汗躲藏,巴基斯坦根本无法追击。巴基斯坦曾多次要求阿富汗塔利班交出巴塔的头目,但每次都没有得到回应,甚至有巴塔的领导人在喀布尔公然活动,这让巴方愈发愤怒。 更让巴基斯坦头疼的是边境问题。巴阿之间的杜兰德线从1893年英国划定以来就一直没有平静过,阿富汗至今不承认这条边界。边境上的普什图族横跨两国,而巴塔则利用这一民族认同,发展势力,导致边境管控变得异常困难。巴基斯坦也曾尝试跨境打击,2025年10月,他们空袭了阿富汗帕克提卡省,打死了70名武装分子,但空袭意外波及了17名平民,结果遭到国际社会的批评,巴基斯坦的处境愈加艰难。 阿富汗方面的做法也令人费解。作为巴基斯坦的邻国,阿富汗一方面收留巴塔,另一方面却忙着与其他国家拉关系。2025年7月,俄罗斯承认了阿塔的临时政府,10月阿富汗外长还访问了印度,并将印度在喀布尔的外交机构升级为大使馆,恢复了两国的外交关系。更让人意外的是,阿富汗塔利班还传出要没收中国企业的铜矿,并与美国谈判恢复军事基地,显然是在大国之间进行权力博弈。 印度也趁机插手此事,虽然无法在正面战场上与巴基斯坦抗衡,但他们却通过援助阿富汗来从背后施压巴基斯坦。有消息称,阿富汗塔利班拿到印度的援助后,曾主动攻击巴基斯坦的边境哨所,这无疑让巴阿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 原本以为巴基斯坦国防部长宣布战争状态后,两国会爆发全面冲突,但事实并非如此。尽管巴基斯坦军事实力明显强于阿富汗塔利班,且战术灵活,能够通过无人机精准斩首恐怖分子头目,并用战斗机和炮兵进行打击,但巴基斯坦并不愿意发起全面战争。回顾历史,英国、苏联和美国都在阿富汗的战斗中遭遇了失败,他们的治安战越打越深陷泥潭,巴基斯坦不愿重蹈覆辙。更重要的是,印度也在虎视眈眈,一旦巴基斯坦与阿富汗开战,印度肯定会趁机在克什米尔挑起事端,巴基斯坦将面临两线作战的困境。 阿富汗塔利班虽然擅长游击战和偷袭,能够制造麻烦,但一旦进入阵地战,他们根本不是巴基斯坦军队的对手。目前,阿塔已经成为了执政政府,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随意行动,他们还需考虑国内的地方势力和民生问题,真要开战,阿塔的执政基础可能会因此动摇。此外,阿富汗本身贫穷,经济严重依赖外部援助,一旦发生战争,民众的困境只会加剧,导致更严重的人道危机。 巴基斯坦内部也面临不少困难,截至2025年9月,国家债务已经达到77万亿卢比,经济增长缓慢,财政情况紧张,甚至依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援助。国内民生条件差,也为恐怖主义的滋生提供了土壤,单靠军事打击根本无法根除像巴塔这样的分散型恐怖组织。因此,巴基斯坦不具备打全面战争的能力。 对于中国来说,巴基斯坦与阿富汗的局势稳定至关重要。中国一直没有与阿富汗塔利班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核心原因就是阿富汗塔利班没有彻底与各类恐怖组织划清界限。如今,中国在一方面要协助巴基斯坦打击恐怖主义,稳定国内局势,另一方面又需要提醒巴基斯坦军方保持克制,避免陷入阿富汗的泥潭。 对于阿富汗,中国则保持严密的边境防守。毕竟,阿富汗作为一个不依赖中国贸易的贫困内陆国家,其影响力有限,总体上不会对中国构成重大威胁。总的来说,伊斯兰堡的这起恐袭将巴基斯坦与阿富汗的关系推向冰点,边境摩擦仍会存在,但全面战争的可能性较小。两国都有自身的顾虑和困难,若真的爆发战争,只会两败俱伤。巴基斯坦与阿富汗矛盾的解决关键,在于阿富汗塔利班彻底与巴基斯坦塔利班划清界限。同时,巴基斯坦需要保持克制,避免过度反应。周边国家也应发挥斡旋作用,促使双方进行对话和谈判。只有摒弃对抗,携手反恐,南亚地区才能真正摆脱恐怖主义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