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自建房钢筋并非越多越好》
在农村自建房的过程中,很多人存在一个误区,认为钢筋用得越多就越安全、房子质量就越好,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从结构力学角度来看,房屋的结构体系需要合理的钢筋配置。如果钢筋过多,首先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购买大量不必要的钢筋会增加建房成本,这对于农村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其次,过多的钢筋可能影响混凝土的浇筑质量。钢筋过密会使混凝土难以充分填充其间的空隙,导致内部存在孔洞等缺陷,反而降低结构的整体性和强度。再者,房屋结构的承载能力是由各个结构构件协同工作决定的,并不是单纯依靠增加钢筋数量就能无限提高。合理的设计应根据房屋的层数、结构形式、当地的地质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科学地确定钢筋的用量和布局,这样才能既保证房屋质量又避免资源的浪费。
多农村人对自建房不太了解,容易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建房时钢筋放得越多、放得越粗房子就越结实,建房钢筋的用量,是有严格限定的,在施工中应按要求的规格、数量放置,不可任意减少或增加。
钢筋放多了,不能发挥钢筋的受力性能。钢筋放少了,就不能充分发挥混凝土的抗压性能。这些不仅会造成浪费,建起来的房子稳定性也会不行,极其危险。今天给大家自建房钢筋的正确方法。
钢筋的放置需要参照物,首先要定好板厚,里面的钢筋才是重点。
现浇楼板钢筋不能直接放在楼板上,板底筋的外皮到板的底面至少要有15mm的混凝土保护层。
主梁要设置加密区和非加密区,悬挑梁要加密,次梁无需加密。
地基一定要有构造柱,注意构造柱要加上圈梁才能起作用。
马凳筋应直接放在板底筋上,板底筋下面十字部位要放保护垫块。
板筋搭接时,下层要避开板中间的3分之1,在板边搭接。上层要避开板边的3分之1,在板中间搭接。
地梁不用放太多的钢筋,因为钢筋是受拉力的,混凝土才是抗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