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武威文化旅游业当前的内容输出,笔者尝试将其武威的内容创作者分为“大V、中V、小V”。
KOL(大V)定义行业立场,KOC(中V)塑造情感共鸣,素人(小V)深耕内容基建。如果只知道埋头做内容,那就只能是小V。「凉州学+凉州IP+武威旅游资讯」就是笔者的立场,类似于市场营销理论中的4P(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推广Promotion)和4C(内容Content、消费者Consumers、内容创作者Creators、名人Celebrities) 。
慕容洞唐愚见:凉州学的价值不应囿于地域范畴,而需在全球化语境中重获新生。查阅史料得知,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曾长期在北方,但由于多种原因,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最终汇聚于东南。这一变迁始于魏晋南北朝,历经隋唐,至两宋时期完成,影响深远。有学者称:“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同时也是至今为止经济地理格局唯一的一次巨大变迁,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凉州(武威)曾在中国古代的城市经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曾一度和洛阳、扬州,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城市。
凉州(武威)作为河西走廊的中心城市,在中古史上不仅是中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居民以超越地域的贸易视野,将武威郡打造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地经济文化往来的枢纽,凸显其独特地位与开放包容的城市属性。唐诗《凉州词》能够突破“本地知识(Local Knowledge)”的限制,成为中华文明的“通用知识(General Knowledge)之一”,正因为凉州(武威)在历史上一直是与世界对话的文明窗口。
在“请到民勤种棵树”公益活动中,产生了大量的优质的UGC内容。这些内容有很强的情感共鸣,笔者观察到其中有几个账号已经成长为“KOC(中V)”了。
素人创作者(小V)是对「凉州学+凉州IP+武威旅游资讯」起到一个“内容基建”的作用,恰似文化生态的“土壤改良工程”。他们深耕的旅游攻略、美食探店、文化科普等碎片化内容,虽不似KOL输出那般宏大,却以“信息密度”编织出的凉州(武威)的认知图谱。
我们使用“DeepSeek”这类AI问答类软件检索关于武威旅游攻略时,AI爬虫爬取的一般就是这类内容。诚如笔者所言,写作的难处,难在思考思维的深度,易在华丽词藻的堆砌。
路权的式微与海权的蓬勃兴起,使得昔日繁华的武威郡(凉郡),即唐诗《凉州词》的发祥地,逐渐淡出了历史的舞台,沉寂无闻。然而,随着制空权在现代的日益重要,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地的联系愈加紧密,“地球村”概念已然变为现实,整个世界的格局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扁平化变革。凉州(武威)又终于迎来了重新回到大众视野的历史机遇。
笔者愚见:当代的武威青年,在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时,就必须积极培养自身的全球化的视野。我对“凉州学”非常有信心,一直觉得武威可以借助“凉州学”成为拥有国际化视野的现代城市。
对于凉州,目前一般认为有两个凉州,既“广义的凉州”和“狭义的凉州”。广义上,凉州涵盖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河西地区,因其地理单元的相对独立,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具有一体化特质。狭义上,凉州特指武威地区,该地在不同历史时期尤其是中古时期作为西北地区经济、政治、军事与文化的中心,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因此,广义凉州文化指整个河西地区,狭义则指武威地区。
我斗胆在《凉州赋并序》中提出“三凉”的概念,试图扩充“广义的凉州”和“狭义的凉州”的讨论范围:
溯凉州之三嬗,肇始汉部之大凉,衍化凉郡之中凉,终至今区之小凉。凉部核心,凉郡为最;凉郡要地,凉区为首。
凉土之部,胜址纷呈,分四郡以涵河湟,带水之纡徐,得地之灵秀。承昆崙之阳,峻岭横空,雄奇卓绝,挟太华以控西极。渭泾之源,捏其脊而立,势拔五岳,形胜九垓。是以大凉之气,磅礴宇极,英风浩荡,雄图自显!
凉郡之地,胜景五凉,带白金以耀其辉,光华夺目,瑞彩千条。天山之巅,拥而为屏,雪峰连绵,寒气凛然,镇守北疆,固若金汤。大黄之野,坐而为席,沃壤千里,丰饶无匹。中凉之风,蔚然而生,清雅脱俗,逸兴遄飞!
凉区之域,名迹凝古雪,带海藏以涵其深,波澜壮阔,藏珍纳宝。握莲华之蕊,清涟不染,幽香远播,静观世间繁华。擒天梯以凌绝顶,步云霄而上,俯瞰群山,一览众小。小凉之盛,气象万千,幽美绝伦,令人神往!
大凉州(凉州刺史部),以汉代凉州刺史部治所武威郡(凉郡)为中心,范围相当涵盖现代甘肃全境、宁夏、青海省东部和内蒙古额济纳旗等区域,是甘肃省作为行政区前身。从这一视角出发,“凉州学”就是以河西四郡之首的武威郡为中心展开研究的”河西学“、”甘肃学“及”西北学“。
中凉州(凉郡),就是武威郡。如今的“武威市”继承了古代历史上“武威郡"的核心区域。按照历史地理学来看:中古时期的武威郡包括今天的黄河西岸所有地区,具体分别为:白银市景泰县、白银市平川区、白银市靖远县、白银市会宁县部分、兰州新区、宁夏中卫市、吴忠市部分、兰州市皋兰县、兰州市永登县、武威市全境、金昌市全境、青海省互助县部分、青海省门源县、青海东部诸县,内蒙古阿拉右旗、内蒙古阿拉左旗、内蒙古乌海部分。因武威地处黄河以西,故也被众多史料典籍称之为河西之地、河右之地。从这一视角出发,“凉州学”就是以河西四郡之首的武威郡为中心展开研究的”河西学“,主要研究黄河以西的地理区域。
小凉州(凉区),就是今天的凉州区。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了解凉州文化的前提条件是了解整个华夏文明的进程。
在探讨“凉州学”之时,我们应当秉持一种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视角,兼顾宏观与微观,中外并重,古今贯通。河西走廊,置身于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天山山脉以及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间,堪称这几大地理区域的枢纽核心。正因如此独特的地理位置,河西四郡之首的凉州(武威)自然而然成为了周边各大区域文明交汇、交流的关键地带。《凉州阁序》中写道:“姑臧卧龙,恒守谦冲,崇文尚德,涵容万象,显则经略四域襟带万里,隐则涵养百家九流学说。”这进一步印证了凉州文化上的包容性与战略上的重要性。
现代人每天接触的广告数量呈现指数级增长,其覆盖范围从传统媒介扩展到社交、内容、生活服务等全场景。在如此海量的信息浪潮中,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注意到武威的文化旅游业呢?
在当今信息纷繁复杂、价值观多元并存、诱惑层出不穷的时代,若缺乏一颗坚定而包容的心,我们又怎能真正构建起「凉州学+凉州IP+武威旅游资讯」这样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超级生态位品牌,并让游客对凉州(武威)有深刻且准确的认知呢?除了做UGC内容,武威的PR广告还应做具备“场景营销”的PUGC内容。
综上,要成为武威文旅的关键流量推手,以下六个核心能力需重点突破:①以“凉州学”为主视角的深厚国学功底。②现代人文社科的学术功底。③外语能力与国际传播力。④“凉州IP”市场洞察与趋势预判力。⑤独立的研究推广和立场输出能力。⑥持续创新与长期主义精神。
真正的全球化视野,不是简单的“向外看”,而是以凉州文化为原点,通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让世界看见凉州(武威)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当每个凉州人都能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凉州故事,用国际认可的方式传播凉州价值。武威的文化旅游业,就真正做起来了。
做一个有全球化视野的凉州(武威)本地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