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日晚,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内,上千名游客因排队时间过长无法下山,在景区东门聚集高喊“退票”“赔偿”,现场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引发轩然大波。这起事件将张家界这一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管理短板暴露无遗,也再次将节假日旅游“人挤人”的困境推至舆论中心。
游客滞留:排队7小时难下山,景区运力与客流严重失衡
据游客现场反馈,5月2日下午起,景区内多个热门项目出现严重拥堵。百龙天梯作为核心景观之一,排队时长普遍超过3小时,而实际乘坐时间不足2分钟;天子山索道排队时间更是长达7-8小时,导致大量游客滞留山顶。夜间气温骤降至10℃以下,部分游客裹着景区临时提供的毛毯仍瑟瑟发抖,更有家长因孩子又累又饿而情绪崩溃。
游客李先生描述,他下午4点开始排队等待百龙天梯,直至深夜11点仍未登上电梯,现场缺乏工作人员引导,队伍挪动极慢,最终他选择徒步数公里山路,才在凌晨1点左右抵达山脚。另一名游客则表示,在天子山索道排队时,队伍突然发生拥挤,险些发生踩踏事故,现场烟味、汗味混杂,体验感极差。
景区回应:客流激增、预警不足,承诺优化票务系统
面对游客的愤怒与舆论压力,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于5月3日凌晨发布情况说明,承认管理存在不足。
历史重演:多次滞留事件折射管理顽疾
这并非张家界首次因游客滞留引发争议。2024年10月,天门山景区就曾出现游客排队4小时无法乘坐索道的情况,部分游客在寒风中等待数小时,最终引发不满。而2025年3月,天子山景区因索道应急演练导致数千游客滞留,暴露出景区在应对高峰客流时,预警机制不完善、分流措施不足等问题。
业内人士指出,张家界作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节假日游客量往往远超景区承载能力,而景区在运力规划上仍依赖历史数据,缺乏动态调整机制。此外,部分游客对景区运力情况了解不足,盲目选择热门时段入园,也加剧了拥堵现象。
游客诉求:退票、赔偿与长效改进机制
滞留事件发生后,多名游客在社交平台提出具体诉求:
行业反思:节假日旅游如何破局?
张家界滞留事件折射出中国旅游业的普遍困境:节假日旅游需求集中释放与景区承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尖锐。
旅游体验不应沦为“排队游戏”
这起滞留事件以景区道歉和补偿告终,但留给旅游业的思考远未结束。对游客而言,一次糟糕的体验可能摧毁对目的地的全部好感;对景区而言,短期的客流激增若以牺牲口碑为代价,终将反噬长期发展。唯有将“游客至上”的理念贯穿于规划、管理、服务的全链条,才能让“诗与远方”真正成为可触及的美好,而非一场疲惫的“排队游戏”。正如游客李先生所说:“我们理解景区的难处,但更需要看到切实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