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凑的几天小假,还没兴奋上头,就介开了2倍速的视频,刚按时播放键,眨眼间就到了乏味的广告时间。
结果一复盘,主打一个“啥也没干”,转身就得挤公交上班打卡了。
每次面对所谓的小长假,嘴里虽然说着“再也不去凑热闹”,可血液里的DNA一直就在疯狂跳动,尤其当看到他人晒的旅行照,于是又麻溜加入出行大军……
谁能想到,这一出发,直接从工位的 “牢笼” 冲进了假期的 “大型剧本杀现场”。高速路上,导航里的红色路线比前任发来的分手短信还刺眼,整条路堵得水泄不通。车里的人,要么饿得前胸贴后背,要么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妥妥上演着现实版《人在囧途》。
好不容易熬到景区,才发现真正的 “魔幻现实主义” 才刚刚开始:故宫的红墙下,游客们挤得像沙丁鱼罐头,上演无声的 “抢位大战”;西安古城的街道上,人潮汹涌,分分钟感觉自己要被包进肉夹馍里;最离谱的是敦煌沙漠,骆驼队居然还要等红绿灯,这波操作直接给我整不会了!排队更是成了假期的 “保留项目”,从景点排到餐厅,再排到厕所,队伍长得仿佛没有尽头,耐心值直接清零。
钱包在假期也惨遭 “洗劫”。酒店价格一夜之间暴涨,平时几百块的房间,直接坐火箭涨到四位数;餐馆老板也趁机 “割韭菜”,菜价翻倍,分量减半,还理直气壮地表示 “来都来了”。门票、购物、交通,每一项开支都像一把把小刀子,把钱包划得千疮百孔。打工人咬着牙,含着泪,一边喊着怎么这么贵,一边还得乖乖掏钱,主打一个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更让人崩溃的是,假期里还暗藏各种 “危险副本”。苏州景区直升机坠落、游船事故、景区坍塌…… 这些意外就像突然弹出的恐怖广告,提醒着我们:诗和远方虽美好,但也可能暗藏 “陷阱”。
不出游,呆在家里?还是躲不掉,人情世故找上门。婚礼、聚会、宴请,一个接一个,假期直接变成 “社交战场”。半天时间用来赶饭局,再马不停蹄地往回赶,一天就这么没了。推杯换盏间,不仅要应付亲友的各种 “灵魂拷问”,还要面对红包压力,一场聚会下来,身心俱疲。
这就是假期,本应是打工人的 “救命稻草”,就变成了 “甜蜜的负担”。在家呆着不甘心,出门玩又遭罪,妥妥陷入 “假期选择困难症”。富人们享受着私人订制、绿色通道,假期对他们来说是 “快乐加倍”;而打工人的假期,要么是 “假放”,要么是 “放了个寂寞”。
道理咱都懂,“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可现实却是 “人间烟火费钱买”。什么时候,错峰休假能成为现实?带薪休假不再是 “梦中情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