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文旅市场活力四溢,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假期5天全国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这一亮眼的数据背后是各地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文化活动和惠民举措,这些成果彰显出我国文旅产业的强大韧性与蓬勃生机。
产品和服务供给丰富多彩,是“五一”文旅热潮的基石。江苏苏州利用全域“AI避高峰”技术,帮助游客优化行程,提升游玩效率与体验感;四川青城山景区引入外骨骼机器人和无人机送货系统服务,为游客提供贴心便利的服务……“五一”期间,各地积极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以多元供给激发消费潜力与市场活力。与此同时,夜间文旅经济同样活力迸发,例如“五一”期间,广西多地通过举办惠民嘉年华、主题光影秀、特色音乐节等多元业态,将夜晚的城市装点得热闹非凡,吸引众多游客参与,纳入监测范围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累计夜间客流量7595.44万人次,同比增长5.2%,为文旅市场增添了新的消费时段与活力。实践充分证明,持续深挖文化内涵,不断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加强科技与文旅的融合,打造更多沉浸式、互动式的文旅体验项目,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就能激活文旅消费新动能。
街区古巷、旅游演艺、文化新空间成为假期热门打卡点。“五一”期间,热门城市的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文博场馆人潮涌动。云南腾冲、山西隰县的古巷凭借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感受岁月沉淀的韵味;安徽安庆、新疆喀什等地将文化演艺巧妙融入旅游场景,推出一系列有品质、有流量的文旅产品;北京通州月亮河图书市集、广东深圳福田咖啡生活周等市集,将文化、休闲、购物等元素融合,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各地积极挖掘自身文化特色,打造差异化文旅产品。福建漳州木偶嘉年华让古老的木偶戏以新颖的表演形式呈现在游客面前,四川自贡彩灯博物馆的手绘花灯活动,让游客亲手绘制花灯,体验传统技艺的魅力……多地还创新推出非遗焕新、潮流体验等多元业态,为文旅市场注入新鲜血液。各地还在不断创新举措,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优化旅游环境,加强旅游市场监管,让消费者在文旅领域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会消费。
入出境旅游市场热度双升,展现出我国文旅市场的国际吸引力与国民出游热情。数据显示,这个“五一”,入境旅游持续复苏,缅甸、韩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英国、泰国、菲律宾、俄罗斯、越南、日本等成为主要入境旅游客源地,占外国游客总数的57.4%。例如,重庆魁星楼凭借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貌让外国游客流连忘返,以大熊猫等为代表的文创IP产品深受外国游客青睐,憨态可掬的熊猫玩偶、印有熊猫图案的文具、饰品等,成为他们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与此同时,出境旅游同样持续火热,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印尼、澳大利亚、柬埔寨、俄罗斯等为主要出境旅游目的地,随着签证政策的优化、国际航线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国人选择走出国门,体验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我们要抓住入出境旅游市场复苏的机遇,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我国文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文旅惠民活动的集中开展,实实在在地让利于民,进一步激发了文旅消费热情。发放惠民消费券,让游客在购票、住宿、餐饮等方面享受优惠;实行景区门票减免促销,降低游客出行成本,吸引更多人走进景区;开通旅游直通车,方便游客出行,解决交通不便的难题……今年“五一”,文化和旅游部积极引导各地文旅部门及有关行业协会推出一系列惠民举措。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带动会员单位推出“景区欢乐消费季”,整合景区资源,打造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中国旅行社协会倡导旅行社推出景区免票、酒店折扣、机票立减等惠民礼包,为游客提供更多实惠……各地还联动交通、住宿、金融等企业,丰富消费惠民措施和优质产品,在合作平台发放旅游购物电子消费券包,促进旅游消费的多元化。实践证明,做强产品供给,做优市场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就能以高质量文旅消费提升百姓美好生活。
“五一”假期消费热潮是经济复苏的有力信号,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生动体现。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文旅产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为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作出更大贡献,持续点亮人们的美好生活。
作者:黄宗跃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宣讲家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