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波随笔
陈海波
因参加市消保基金会一届理事会,第一次走进了华山路上的大胜胡同。对上海人来说,这样命名一处“弄堂”还是很罕见的,甚至可说是独一无二。听闻一代影星阮玲玉、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都曾在此居住过。更意外的是,在充满浓郁烟火气的大胜胡同内,还藏着一座百年英国都铎复兴风格的乡村别墅式住宅,这就是始建于19世纪末的德莱蒙德住宅。
据资料显示,1870年,英国律师德莱蒙德来到上海,1899年前后,他在华山路这片空地上建造起这座私宅。别墅建筑采用双坡复式折线型屋顶,上覆红色平瓦。外墙主要为清水青砖及红砖饰面,南立面两翼有涂成黑色的半露明装饰木构架。宅前设一座很有气派的双抱砖砌石阶楼梯。1915年德莱蒙德去世,享年74岁,他的夫人克里斯汀在1920年拍卖了私宅中的饰品。1924年前,已将私宅拍卖。
1930年,俄国建筑师李维(W.Livin-Goldstaedt)设计了大胜胡同,将这座曾经的豪宅包围在建筑群中,使其更显神秘而难以寻觅。这位设计师也值得一提,他从圣彼得堡土木工程师学会获得建筑学学位,曾在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设计了一家酒店,名为The Central,1907年完工,迄今依然存在。1922年,俄国内战结束,这位建筑师移民到沪,并开设建筑事务所。他在上海工作了15年。1925年,还参与了南京中山陵竞标,提交了几个设计方案,结果赢得委员会认定的第5、第6、第7名。
1932年,天主教圣母圣心会所属的普爱堂将地址迁入原担文私邸,当时的门牌号为海格路135弄7号。在有记载的民国时期电话簿中,至1941年普爱堂均未迁址。隶属罗马梵蒂冈教廷又挂有比利时国籍的普爱堂,约在1880年前后,已委托他人试探性地在上海购置了少量房地产,继而,设立了专职机构扩大房地产的经营。
当时,天主教会普安堂看中了这块邻近静安寺的地方,遂投资建造了这组规模较大的新式里弄。其实,整个胡同的建筑风格与北京胡同的四合院风格截然不同,它的结构属于法式新式里弄住宅,造型别致,装饰细腻,建筑风格既受到中国传统建筑影响,又糅合了西方巴洛克建筑风格。
建国后,原担文私邸的门牌号变更为华山路263弄7号,曾为上海市农垦经济学会、上海市农工商报周报、上海市农场局所在地。2017年6月,德莱蒙德住宅被公布为静安区文物保护点,房屋暂时作为办公楼使用,后成为光明食品集团的办公楼。
2022年10月,经过将近一年保护修缮的德莱蒙德住宅化身沪上第一座以全面展示老字号文化为核心的公共文化空间——“华山263老字号品牌馆”,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由此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如今馆内汇聚了沪上222家老字号品牌,甄选超过100家优质老字号,以主题式、场景式、互动式、沉浸式的方式,全方位呈现老字号品牌文化。
历史建筑见证当年时光,城市记忆也以优雅的姿态延长续写,承载起了上海这座城市辉煌的商业发展印记与精神。
参考资料:
华山263老字号品牌馆
何沪建筑博览历史保护建筑:老上海租界建筑保护
看看新闻:关于华山路大胜胡同内英式洋房原主人德拉蒙德身份的三种说法
乐游上海:上海百年老洋房
陈海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