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村庄共富发展、社区联动治理高质量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海宁发布推出《小村社大组团》系列报道,深度解读乡村片区组团发展的海宁新模式。
在海宁,论山水资源,鲜少有村能比得过黄湾镇尖山村。
凭着“一江一山一湖一伞”这难以复刻的体验打造,这几年尖山村不负众望,常年是江浙沪乡村游的热门打卡地。
然而,热度不可能始终持续,尖山村党委书记顾江林深谙这个道理。
“如果把尖山村及周边6村划分为一个片区,通过抱团发展,也许就能探索出一条更具地方特色的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还能圈住流量!”自从有了这个想法,顾江林和村书记朋友们联系得更加紧密了。
日前,当发布君见到顾江林时,一张“大尖山”乡村振兴片区团组发展的规划初稿已经放在他的办公桌上。
大潮拍客 蒋启凡 摄
大片区名:大尖山片区组团
发展模式:资源集中开发型
01
一条难以复刻的乡村游线
黄湾地处海宁东部,是钱塘江起潮之地。但在海宁坊间,黄湾还有个好听的雅名——“海宁后花园”。
春日里的黄湾,近处水田交错,远处山峦起伏,山田间的农房粉墙黛瓦。尤其到了雨水的日子,这个钱塘江边的小镇如同一幅水墨画,恬静悠闲,安然自足。
大潮拍客 子乐 摄
尖山村无疑是黄湾的幸运儿。“大概10年前,美丽乡村建设火热,我们尖山村底子好,有钱塘江,有大尖山,有鲜甜的水果,更有没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说起自己的村庄,顾江林满脸自豪。
如何把美丽的水墨乡村转化为富足的美丽经济?发展“乡村游”,尖山村满足了天时地利一切条件。当时,“找上门”来求合作的项目有很多,可唯独“滑翔伞”三字让顾江林感到眼前一亮。
“起初我还以为是跳伞,名字听起来很新。”顾江林笑着回忆道。
经过深入了解,他渐渐知道,滑翔伞是一种无动力的飞行项目,只要尖山村“山顶一块空地,山底一片草地”,无需太大的基础设施投入,就能支棱起这个备受年轻人喜爱的项目。滑翔伞的受众群体来自全国各地,顾江林觉得,这个新型的运动项目今后能成为大尖山旅游的一张旅游名片。
时间证明,尖山滑翔伞的名气越来越响。这几年,尖山村的旅游形成了两大特色,一条是以滑翔伞、皮划艇、露营等为特色的户外运动线,另一条则是依托水果种植发展而成的水果采摘线。
四月樱桃,五月枇杷,六月杨梅,七月桃子,八月火龙果,九月葡萄与提子,十月至十一月是桔子,十二月到来年二月有红美人……无论是“四季果香”的尖山,还是“运动休闲”的尖山,不同年龄层的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向往的“桃花源记”。
02
一个亟需突破的发展难题
打开了市场知名度,大尖山景区成功获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一组数据能反映大尖山旅游的火热程度。2023年,“大尖山”景区共接待游客41.6万人次;2024年,景区接待游客突破了50万人次。
名气和人气都上去了,但顾江林很清楚,大尖山旅游也是有短板的。“这么多年,来大尖山的多数为一日游,能住下来的很少。”顾江林深知,光靠尖山村的体量,难以打造二日乃至三日的旅游路线。
放眼黄湾,每个村都有自己的旅游资源,比如,闸口村有富农柑橘园,大临村的蓝印花布能勾起时光记忆,五丰村有底蕴深厚的状元文化,钱江村蜿蜒着徒步休闲的古道等。
大潮拍客 紫薇山人 摄
各自有拿得出手的旅游资源,但发展不均衡、资源利用不足、同质化项目多、体验形式单一等,成为当下急需突破的瓶颈。
与尖山村相比,五丰村地处黄湾镇东北端,村庄总面积约2.765平方公里。“我们村小,位置较偏,旅游开发存在了诸多限制,五丰村向来还是以农业种植为主。”五丰村党委书记凌丹华表示。
事实上,五丰村的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南宋时,它诞生过海宁历史上首个,也是唯一一个状元张九成。我国东晋初期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干宝也在五丰村居住过,由其撰写的小说《搜神记》是六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堪称“中国志怪小说的鼻祖”。
状元之光、人文古韵。作为拥有千年历史文脉的古村落,浓郁的人文气息,悠远的历史沉淀,赋予五丰村崇学重教的传统。截至目前,村里孕育了 博士生6名,硕士生11名,还有41人成为了教师。
论山水风光,黄湾还有一个“宝藏村”,那便是闸口村。钱塘江河口最早建设的堤坝“塔山坝”,就在闸口村里,塔山坝周边常年伴有“涌起潮、一线潮、交叉潮、回头潮”,是钱塘江沿岸海塘“一潮四看”较具特色观潮地。优质的水果也是闸口村的特色,这两年,闸口村建设了富农柑橘种植园,开发采摘游,拉动了产业经济。
大潮拍客 孔嵘 摄
然而,水果采摘是优势也是劣势,“大家都开发水果产业,村与村之间就有了同质化竞争,单打独斗很难把流量留下来。”闸口村党委书记、主任马其峰坦言。
大潮拍客 天平 摄
03
一份抱团发展的长远规划
要突破发展的瓶颈,抱团发展全域游,从单打独斗到攥指成拳,是一条可行的路径。聚焦现代农业、农文旅体融合,特色发展“自然潮”“农业潮”“运动潮”“乡村潮”,我市将大临村、闸口村、五丰村、钱江村、黄湾村、黄山村组团为“大尖山组团片区”。
组团片区的目的是强村富民,重点村带弱村。“大尖山组团片区”的开发模式为“资源集中开发型”,以“资源共同开发、项目共同打造、农文旅串点成线”为发展路径,充分挖掘片区内的山水资源、人文底蕴,构建起水果采摘、徒步观光、运动户外、产业生活“水陆空”三位一体的特色农文旅发展体系。
“大家抱团在一起,就能开发出多日游的线路。我们要把尖山村的大尖山景区,变成黄湾7个村共同的大尖山景区。”顾江林语气坚定。
“有这样的机会发展旅游,对于五丰村而言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去年,当凌丹华得知有大片区组团发展旅游的意向,他十分开心,早早地就着手筹备五丰村的旅游线路。尤其在特色项目打造上,他专门邀请文史专家挖掘并梳理出张九成和干宝的史料,并建成了相关文化展示馆。
走进古色古香的张九成状元文化馆,既能看到对张九成家世业儒的介绍,也有与张九成对话的互动展区,更有用Q版张九成形象设计的书签、文具等文创产品,真正与这位大儒之魄开展一场心灵间的深度交流。
“五丰村接下来的线路,是要追寻先人足迹,精心设计出一条全长约1公里的‘状元之路’景观轴,以便吸引部分游客能到我们村里来。”凌 丹华说。
近几个月,七个村的村书记定期召开碰头会,议题之一就是互相交流与碰撞,如何立足每个村的优势资源,引进优质的旅游项目,同时也能避免同质化竞争。马其峰已对闸口村接下来的旅游开发怀抱无限期待,“我们正在建设打造‘湾里运动间’,融合体育休闲、矿坑露营等体验,下半年就能跟大家见面了。”
湾里运动尖(矿坑营地)项目效果图
一枝独秀不是春。立足优秀的山水资源,从人人称羡的“颜值”转化为实打实的“产值”,去大尖山寻找心灵的“乌托邦”,已经有了令人向往的模样。
上一篇:幽灵是什么啊
下一篇:大湾区将添一站式滨海度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