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五一”假期,齐鲁大地的文旅风潮悄然转向县域。全省重点监测景区2561.6万人次游客量、12.5亿元营收的双增长背后,“奔县游”正以破竹之势成为假日新晋顶流。
在这场避开人潮的县域文旅奔赴中,邹城 犹如一轴徐徐展开的千年长卷,以峄山云海的苍茫、孟母断织的弦音和火虎舞动的炽烈, 书写着 “错峰不降温 ”的文旅新范式。
千年文脉,非遗流光
邹城,古称“邹鲁圣地”,北依泰山之雄,南接微湖之秀,是孟子故里、儒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这座承载着六千年文明史的城市,以“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的美誉,将历史的厚重与非遗的灵动完美交融。
晚清时期,邹城平阳寺村周氏族人以舞狮为骨、礼花筋为脉,将历史烽烟凝练为“火中舞虎”绝技。表演者需身披插满3000多根火捻子的虎衣,负重三四十斤,在火光中演绎“人虎相斗”。
夜幕降临,锣鼓骤起。打虎人高诵“十三太保李存孝”道白,声震四野;火虎自暗夜腾跃而出,千余礼花筋迸射如星雨,人与虎在直径20米的火阵中缠斗。
抖音博主@南翔也将镜头对准这一场裹挟着千年星火的非遗表演,冲上抖音热榜,引发广泛关注。
打虎棒舞作火龙,火星勾勒虎形轮廓,观者唯见流光追影、火瀑倾泻。灭火助手口含凉水喷淋,既控火势,又令水雾与火星交织,幻化“火中生莲”之景。网友们纷纷留言:“这才是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
山水诗画,栖居桃源
如果说“火虎”是邹城的非遗文化名片,那么这座孟子故里埋藏的宝藏,远不止于此。
随着电影《哪吒·魔童闹海》热映,片中“石矶娘娘”的故乡——邹城峄山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实际上,峄山自古享有“岱南奇观”“天下第一奇山”盛誉。
这座被女娲补天遗石堆砌而成的灵山,不仅是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的观象台,更见证秦皇勒石、李杜题咏、苏黄泼墨的千年文脉。
石矶娘娘是女娲补天时诞生的天地顽石,在万年间吸收了日月精华化为人形,而济宁的峄山则是女娲补天余留的残石聚拢而成,成为这段神话的地质“佐证”。
峄山玄武岩的氧化特征——紫色岩层晕染的粉红斑纹,竟与石矶娘娘“粉红披肩”的造型暗合。由此,网友戏称“神话竟是科学预告片”。
来源:峄山风景名胜区
如果说峄山是邹城的天赐瑰宝,那么孟庙孟府则是这座城市的精神图腾。
来源:孟庙孟府景区
孟庙始建于北宋景祐四年,其以亚圣殿为核心,棂星门、承圣门次第展开,浮雕石柱擎起17米高的殿宇,翼龙盘云、牡丹吐艳的纹饰间,雍正御笔“守先待后”与乾隆楹联交辉。
院内古柏参天,碑碣如林,彰显了“继往圣、开来学”的儒家精神图腾。
与孟庙一街之隔的孟府,乃孟子嫡裔居所,初建于北宋,元至顺二年因孟子获封“邹国亚圣公”得名亚圣府。前衙后宅,仪门垂花、大堂悬“七篇贻矩”匾,尽显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的威仪。
赐书楼藏御赐典籍,世恩堂存族谱礼器,更有流苏古树、洞槐望月等景致,将“居仁由义”的家风凝于砖木。
走出圣贤殿堂,邹城的文化密码还深藏于群山怀抱之中——上九山古村,如同一部镌刻在石头上的史诗。
邹城上九山古村,始建于北宋初年,历经千年沧桑。
村内青石铺路、山泉穿流,玄帝观、萧进士院、梁祝结拜地等古迹星罗棋布,石墙石屋错落层叠,宛若一部镌刻于山间的立体史书。
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的重要见证,古村格局处处彰显礼制思想:四合院落尊长居正,街巷布局暗合九宫八卦,六合院更以六世同堂传颂孝贤典范。
组图来源:上九山古村景区
暮色中宿于明清石院,枕石听泉,吊炉烧饼的麦香与山风共舞,千年时光在石纹间悄然流转,绘就一幅山水之间最质朴的乡愁画卷。
舌尖邹城,风物清嘉
当历史的烟云沉淀为砖瓦,邹城的烟火气则在市井街巷中升腾。
邹城川味面,肇始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兖州矿区开发之际,彼时云贵川移民携巴蜀食风北迁,将川地麻辣与邹鲁豪爽相融,打造出这道跨越南北的美食。
“东山踏青”是以邹鲁民间时令蔬菜和青豆为原材料,加以高汤和干贝调味提鲜,用普通的食材创意制作出不平凡的美食体验。此菜品清中求鲜、淡中求美,一汤晓尽邹鲁情。
祭祀孟子之礼,奉以少牢,取猪羊二牲配五谷时蔬,遵《礼记》诸侯之制,菜品“分胙赐福”由此而来。经古法烹制,色若琥珀,脂润不腻,入口醇厚,千年儒风尽凝于一胙一飨之间。
孟府四合碗有着深刻的文化寓意。“四合”代表着四方汇聚、和谐圆满,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和谐、团圆的追求。此菜品口感多样,和谐统一,香气扑鼻,风味浓郁。
孟府四汪菜,作为邹城孟府独具特色的传统佳肴,取邹地鲜鱼、精肉、河虾为材,循古法烹制。鱼丝柔滑,肉片醇嫩,鱼丸弹润,虾仁脆爽,四味臻品承孟府古韵,尽显风雅。
孟府一品锅,汇山海珍馐,寓聚福纳吉。古法烩蒸,层叠煨蹄筋瑶柱,凝鸡汤之醇,勾芡如脂,承儒家礼序,至味清雅中见天地丰饶。
雍正御赐“七篇贻矩”匾额,激励孟氏恪守祖训。“七篇贻矩”菜品以七种时蔬丝裹入金黄小米煎饼,象征《孟子》七篇修身之道。一口咬下,寓意“舌尖知礼,食事传训”。
当五一的热闹渐歇
峄山的碑刻依然在云雾中叙说千年
火虎舞动的火星坠落化为点点萤光
邹城文旅的热度
既在人声鼎沸处
又在古邹鲁的山水风骨里
这一站,奔”县“邹城!
来源:文旅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