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天地始交,万物并秀。此时阳气升腾,雷雨渐增,人体阳气外浮,心火易亢。中医讲究"春养肝,夏养心",立夏过后养生重在清心火、祛湿热、健脾胃。此时节气温攀升,人易出现心烦失眠、食欲不振、肢体困重等"疰夏"症状,此时当顺应天时,巧用当令食材调养身心。
立夏节气养生要点
立夏气候特征:
1、日长夜短,气温陡升,华南地区平均温度达22-26℃
2、雨水增多,空气湿度达70%以上
3、地表温度与空气温差形成"地气蒸腾"现象
易发症状:
心火旺盛:口舌生疮、失眠多梦、舌尖红绛
脾虚湿困:脘腹胀满、大便黏腻、舌苔厚腻
气阴两虚:自汗盗汗、口渴咽干、神疲乏力
应季食疗四宝方
1、 祛湿醒脾——冬瓜薏米老鸭汤
原料:
老鸭半只(性凉滋阴)、带皮冬瓜500g(利水)、生薏米50g(健脾)、茯苓15g(渗湿)、生姜3片
做法:
老鸭焯水后与食材同炖2小时,起锅前加盐调味
功效:
化解"暑必夹湿",改善头重如裹、食欲不振
2、清心宁神——莲子百合安神粥
原料:
去芯白莲30g(清心火)、鲜百合2头(润肺宁心)、粳米100g、桂圆肉10粒(养血)
做法:
莲子提前浸泡,与粳米同煮至开花,加入百合、桂圆再煮15分钟
功效:
缓解心肾不交型失眠,对夜间盗汗尤佳
3、生津解暑——古法酸梅汤
原料:
乌梅30g(敛肺生津)、山楂15g(消食)、甘草6g(和中)、桂花3g(醒脾)、冰糖适量
做法:
药材浸泡半小时,煮沸后转小火煮40分钟,冷藏后饮用
功效:
改善夏季口渴多饮、汗多伤津
4、健脾消积——茯苓山药糕
原料:
茯苓粉50g(利水健脾)、铁棍山药200g(补脾肺)、芡实粉30g(固肾)、红枣泥100g
做法:
山药蒸熟捣泥,混合所有材料蒸20分钟,切块食用
功效:
调理小儿夏季厌食、老人脾虚便溏
岐黄国医提醒您,本平台的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在使用这些食疗方之前,建议您咨询中医师的意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养生方式。
更多养生保健服务,亚健康咨询,欢迎留言或者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