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由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睡眠障碍康复专业委员会主办、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承办的“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睡眠障碍康复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睡眠障碍诊疗能力培训班”启幕;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主办的“精神科青年医师技能培训”会议也于同日落幕。
在学术专题讲座环节,五位专家带来多元视角的分享。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徐佳教授以《睡眠障碍的药物治疗》为题,系统阐述了药物选择的原则与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强调需结合患者生理特征及共患病情况动态调整用药方案,避免过度依赖单一手段。长春市第六医院彭新贤教授聚焦青少年群体,在《青少年睡眠障碍的诊断及鉴别》报告中指出,学业压力、电子设备使用与生物钟紊乱是诱发青少年失眠的主因,需通过家庭-学校-医疗三方联动,建立以行为干预为核心的防治体系。北京回龙观医院韩笑乐教授则针对老年睡眠问题,分析了多病共患背景下非药物干预的实践路径,提出通过优化生活习惯、改善睡眠环境及认知训练等方式提升老年患者睡眠质量。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宓为峰教授深入探讨了抑郁症与生物节律紊乱的关联性,结合临床案例解析如何通过生物标志物识别高危患者,并制定跨学科治疗方案。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王骞教授在《睡眠障碍的心理行为治疗》中,详细介绍了认知行为疗法(CBT-I)的应用场景与实操技巧,呼吁加强基层医生对心理干预手段的掌握,为慢性失眠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当日下午,备受瞩目的“精神科青年医师技能培训”会议成为焦点。 开幕式上,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武金玉在致辞。
学术讲座环节,众多国内顶尖精神科专家带来精彩纷呈的分享。会议首场专题报告由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宓为峰教授主讲,她以“抑郁障碍治疗理念的变迁”为题,梳理了从传统药物疗法到个性化综合干预的演进历程,强调“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抑郁症治疗中的核心地位。随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党卫民教授详细解读了“DARS量表的临床使用”,结合病例分析,系统讲解该量表在评估患者快感缺失症状中的应用价值及操作要点,为青年医师提供了实用的临床工具参考。
在专题讨论环节,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马欢教授、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李志勇教授、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王骞教授、哈医大一院赵娜教授围绕“抑郁症患者快感缺失症状的早期识别与治疗难点”展开热烈探讨。
图片由医院提供
除临床技能外,会议还关注青年医师的科普与科研能力培养。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张凯教授以“精神科医师如何做好大众科普工作”为题,提出“通俗化表达、场景化传播”的策略,倡导利用新媒体平台扩大心理健康知识的覆盖面。北京安定医院肖乐教授则分享了“SCI写作及发表经验”,从选题设计、数据整理到投稿技巧逐一剖析,助力青年医师突破科研瓶颈。
在第二场专题讨论中,大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彭龙颜教授、长春市第六医院董勇教授、北大荒集团第二医院崔宏维教授、赤峰市安定医院王胜利教授就“精神健康科普与基层卫生服务联动”“市级医院青年医师科研支撑体系建设”等议题展开讨论。专家一致认为,需通过政策支持、资源整合及跨区域合作,构建“临床-科研-科普”三位一体的青年医师成长生态。
上一篇:贵州文旅推介活动在悉尼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