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困惑?明明体重秤上的数字下降了,腰围却没变;或者辛苦节食瘦了10斤,恢复正常饮食后迅速反弹。这些现象的背后,隐藏着一个被大众长期忽视的科学真相——减重不等于减肥!
体重数字的“障眼法”
身体成分的隐秘游戏
人体体重由脂肪、肌肉、骨骼、水分和内脏器官等共同构成。其中,脂肪和肌肉的代谢特性截然不同——
根据《美国人类生物学杂志》的研究
1公斤脂肪:体积约是肌肉的3倍,每天仅消耗4.5大卡热量;
1公斤肌肉:每天消耗13大卡,是维持基础代谢率的“引擎”。
减肥的最终目的是减少脂肪,而不是单纯的降低体重。节食减肥者,虽然体重降低了,但是在减少脂肪的同时往往伴随着更多的是肌肉和水分的流失。肌肉与维持/提高基础代谢密切相关,肌肉的减少意味着基础代谢的降低。
所以,科学的体重管理,不应该仅仅关注单纯的体重管理,更应该关注身体围度和身体成分的变化;应该是在减少脂肪质量的同时增加肌肉质量,提高基础代谢,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这样还能防止反弹。
如果没有条件看身体成分的变化,可以关注腰围和腰高比。在减肥过程中不要误入体重不变陷阱,如果你的身体围度在变化,特别是腰围在不断减少,这其实就是一个积极的反馈。
体重管理与代谢健康的“黄金组合”
有氧联合抗阻运动
那么,如何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减少脂肪质量和增加肌肉质量?
大量研究证实——
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传统功法):运动中直接燃烧大量热量,优先动员脂肪供能,减少内脏脂肪;
抗阻运动(如深蹲、卧推):通过增加肌肉量,提升基础代谢率(每公斤肌肉每天多消耗约13大卡),形成“代谢优势”,避免减脂期的代谢下降。
近年来研究发现,单一的运动模式(如只做有氧或只做力量训练)往往存在局限性。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的科学结合比单一的运动模式能够带来更明显的健康效益,能够通过协同作用实现“1+1>2”的效果。
例如,12周的50-75%HRmax有氧运动联合3组15-8RM的抗阻运动,共60min的联合运动(有氧运动30min+抗阻运动30min)能显著改善肥胖年轻男性的身体成分和健康体适能。
另外,减肥顺序别错了!先抗阻后有氧!
有研究发现,先抗阻后有氧比先有氧后抗阻在改善身体成分和健康体适能方面效果更好!
抗阻运动先消耗糖原,后续有氧运动可以直接进入脂肪供能阶段,有氧运动中的“脂肪燃烧比例”更高,整体燃脂效果也更强。若先有氧运动,糖原虽然被消耗了一些,但再进行抗阻运动时,能量被消耗掉一部分,抗阻运动的动作容易变形,肌肉得不到充分刺激,既没增肌也没减脂。
体重秤上的数字只是冰山一角,科学的体重管理需打破“减重=减肥”的迷思,更多关注腰围、体脂率等反映身体成分的核心指标。
除了合理营养以外,通过“抗阻+有氧”的运动策略不仅能提升脂肪氧化效率,还能保护肌肉质量、维持代谢活力,从而实现可持续的体态改善与健康增益。
记住,真正的胜利不是体重数字的短暂跳水,而是身体成分的持久优化——少一分脂肪,多一分肌肉,才是代谢健康与形体美学的终极答案。
本期体医科普内容由杨浦区“运动健康”科普特色能力建设项目提供,该项目是以上海体育大学为承担单位实施的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普专项,致力于打造会运动、爱运动的健康科普生态,依托新媒体平台推动运动体验、科普研学和产教融合协同发力,努力成为“市民身边的健康师”,让科学健身和主动健康成为美好而简单的事。
原标题:《体医科普|减重≠减肥!体重数字背后的科学真相》
栏目主编:沈雷 文字编辑:谷苗 题图来源:上体 图片来源:上体
来源:作者:上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