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肾内科分享了 1 例培莫沙肽用于初治透析患者的病例,该患者有多年糖尿病,且伴有视网膜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6 个月前出现肌酐升高,被诊断为「尿毒症」,后给予血液透析治疗。由于文献提示合并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不宜采用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治疗[1],因此初始给予长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模拟肽——培莫沙肽,同时联合口服铁剂以纠正贫血,结果治疗 4 个月期间血红蛋白(Hb)平稳升高并持续达标。从而为透析的肾性贫血初治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病例详情
1 例 65 岁男性患者,8 年前确诊 2 型糖尿病,血糖控制可。6 个月前检查时发现肌酐升高,肌酐:397.6 μmol/L,予以「护肾」药物处理,未调整降糖药物。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不适,全身乏力,伴头晕、胸闷气促不适,双下肢轻度水肿,皮肤瘙痒,于当地卫生院处理后稍有好转,当时未查肾功能。3 天前患者转至我市,社区卫生院复查肌酐为 1,000.4 μmol/L。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门诊以「慢性肾衰竭」收入我科。
入院体格检查显示血压 154/81 mmHg,慢性病容,贫血貌,高度视力障碍,双下肢中度浮肿,下肢皮肤散在色素沉着及抓痕。
实验室检查显示:
血常规:白细胞(WBC):5.05 x 10^9/L,血红蛋白(HB):73 g/L,血小板(PLT):138 x 10^9/L
血液生化:肌酐 977 μmol/L,尿素氮 37.77 mmol/L,白蛋白 31.3 g/L,球蛋白 26.6 g/L,钾 4.04 mmol/L,钙 1.32 mmol/L,磷 2.06 mmol/L
尿沉渣:尿蛋白 3+,尿血+,uACR 3469.21 mg/g
铁代谢:铁测定 15 μmol/L,血清铁蛋白 105 μg/L,血清转铁蛋白 1.8 g/L,转铁蛋白饱和度 31.3%,总铁结合力 46 μmol/L
甲状旁腺激素(iPTH):354 pg/ml
糖化血红蛋白:6.3%
影像学检查提示双肾实质病变,脑内多发缺血埂塞灶可能,双肺少许炎症。
诊断结果为:
慢性肾功能不全 CKD5 期(尿毒症期),伴肾性贫血
2 型糖尿病,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高血压 2 级(很高危)
基于检查结果,决定给予规律血液透析治疗,同时针对不同合并症采取药物治疗:
纠正贫血:培莫沙肽 + 琥珀酸亚铁
调节钙磷代谢:碳酸司维拉姆 + 骨化三醇
降糖:葡萄糖激酶激活剂 + 瑞格列奈
降压:硝苯地平控释片
防栓:吲哚布芬
补充营养:复方 α 酮酸
培莫沙肽采用起始剂量 4 mg,每月皮下注射 1 次。结果治疗 1 个月后,血红蛋白从基线 73 g/L 升高至 99 g/L,2 个多月后达到 112 g/L,并在接下来的 2 个月维持达标。同时,铁代谢指标(铁蛋白、转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在治疗后明显改善,钙、磷及白蛋白水平也有所改善(表 1)。目前该患者仍在随访中,已叮嘱患者三个月后复查血常规。
表 1. 随访检查结果
讨论
肾性贫血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铁剂、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和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KDIGO 2025 版慢性肾脏病(CKD)贫血临床实践指南(公开审查草案)中明确推荐使用 ESA 而非 HIF-PHI 作为肾性贫血的一线治疗,尤其应避免在一些不良事件风险较高的患者中使用 HIF-PHI[1]。所谓的不良事件中就包括视网膜病变,因为有研究提示 HIF 通路活化可能通过直接转录靶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进视网膜血管生成,加重视网膜病变[2]。
该患者有多年糖尿病病史,且合并视网膜病变,因此不宜采用 HIF-PHI 治疗。培莫沙肽仅需一月皮下注射一次,有助提高患者依从性,且已纳入医保,因此我们使用培莫沙肽联合口服铁剂以纠正贫血。在 4 个月的治疗期间 Hb 平稳升高,且实现持续达标,同时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专家介绍
李志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肾内科
刘骏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肾内科
上一篇:曼字可以加什么偏旁组什么词
下一篇:六安周边热门旅游胜地探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