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好像我的叶子都要掉光了,风雨裹挟着我的枝叶,我已经搞不明白发生的一切了。”这是讲述认知症的电影《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中的人物对白,也是在长沙县高桥镇敬老院“时光守护区”认知症老人们时常经历的感受。
提到认知症,人们可能首先会想到“遗忘”,实际上,记忆力减退、失去方向感、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波动……都是让认知症老人感到无力的“隐痛”。认知症全名认知障碍症,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大脑神经细胞病变而引发的大脑功能衰退的慢性进行性老年病。
▲长沙县高桥镇敬老院“时光守护区”。
中国老龄协会发布的《认知症老年人照护服务现状与发展报告》显示,平均每46秒钟就有一名中国人走进认知症的世界,且认知症老人目前仍面临“一床难求”的局面,认知症老人家庭容易陷入“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困境。
“全家失衡”到“全院支撑”
破局家庭养老困境
“这一年里,我感觉自己的生活也已经接近崩溃边缘,这种疲惫不经历过很难理解。”说起照顾失能的父亲,高桥镇敬老院“时光守护区”老人李爹的儿子李明(化名)一声长叹,之前自己每天往返单位和家里许多趟,起早贪黑任劳任怨,但父亲情绪经常不受控制,容易因为一些琐事闹脾气,自己整个人被折腾得快垮掉了。
长期照顾认知症老人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沉重负担,加上“送老人去养老机构就是不孝顺”传统理念束缚,重重压力让患者家庭无法喘息,如何让养老机构在专业化护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既为家庭减负,也让社会信任?
今年,湖南省将“建立认知障碍症友好社区建设‘时光守护’床位”纳入重点民生实事任务。4月,长沙县率先全省完成50张老年人“时光守护”床位建设,着力解决“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问题,并通过持续建设完善,让认知症老人能享有专业照护,提升晚年生活品质,努力解决家庭养老困境。
“让父亲入住‘时光守护区’前,我们全家都来考察过,首先是窗明几净、温馨舒适的环境让我们很满意,然后是专业细心的照护服务让我们特别放心。”李明欣慰地表示,“我父亲现在情绪明显更稳定了,思维也更清晰了,我们全家的节奏也回归正常了。”
▲森林时光疗愈区能为老人补充能量、改善情绪。
“传统颐养”到“多维疗养”
打造友好生活环境
认知症老人照护是养老服务中的重点和难点,与普通老人照护相比,认知症老人照护更加复杂、要求更高。高桥镇敬老院的“时光守护区”如何征服认知症患者及其家属?有哪些“出彩”之处?
高桥镇敬老院院长陈诗武介绍,该院在县民政局的指导下,按照《养老机构认知障碍友好环境设置导则》,通过重新布局及提质改造建设“时光守护区”,配备5个特色疗愈区,设置床位50张,针对认知症老人提供全方位专业服务。
记者在老年人居室中看到,除了配置基础的适老化设施,专区还使用彩色艺术漆进行床位颜色区分,且与床上用品相匹配。
此外,康乐时光疗愈区能够训练逻辑思维和培养生活技能,森林时光疗愈区带来补充能量、改善情绪的效果,多功能活动室时光宝宝疗愈区有助于重建其社会角色的认同感,时光花园疗愈区引入园艺疗法锻炼老人的动手能力,还有时光动感视界通过科技手段锻炼老人的记忆力和反应速度……5个特色疗愈区都是围绕认知症非药物疗法进行设计打造的认知障碍友好环境,能最大限度改善认知障碍。
▲午后,老人们在多功能活动室休闲娱乐。
“生活照护”到“生命赋能”
探索全链服务路径
“夏娭毑,您还记得您原来住在哪里吗?哪幅图片您最熟悉?”在多功能活动室旁,敬老院还结合本地特色文化设置了长沙县历史文化区,可以直观唤起老人的回忆,延缓认知衰退,护理员杨发辉依据院里为老人量身定制的康复活动,在日常生活中为老人进行康复训练,“老照片回忆”正是其中一项康复项目。
▲护理员杨发辉陪伴老人在长沙县历史文化区开展“老照片回忆”康复训练。
“好厉害,又回答对啦”“我们一起选一个最喜欢的好不好”“您老人家精气神越来越好了”……认知症照护的难点不仅在于症状管理,更需要走进老人的内心世界,在高桥镇敬老院“时光守护区”,工作人员始终将认知症老人的尊严、情感需求和自主权置于首位,通过人文关怀体现照护的深层价值。
据了解,“时光守护区”探索生活照护、医疗护理、营养支持、康复训练、精神行为症状管理、精神心理支持服务、社会功能支持与维护、照护者支持服务等全链服务路径,帮助老人增强独立感、愉快感,重建对生活的信心。
专业化的服务更需要专业化的团队,陈诗武表示,目前“时光守护区”开放了1个照护单元,共13位老人入住,配备1名护士管家、2名养老护理员、1名医护人员、1名社会工作师、1名营养师,后续将结合开设单元数量及入住老人人数增加护理员配置。
认知症老人的照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下一步,长沙县将继续聚焦认知症的普及和认知症老人及其家庭的需求,着力加强认知症宣传教育、风险测评、早期干预、家庭支持等工作,全面营造健康、舒适、友爱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