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索静脉曲张:被忽视的生育 “杀手”
精索静脉曲张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病,其引发的睾丸萎缩、精子质量下降等问题,往往成为家庭生育的 “拦路虎”。根据最新指南,青少年精索静脉曲张的超声检出率已接近 30%,而成年患者中,约 30%-81% 的不育案例与之相关。传统治疗手段虽能缓解症状,但手术并发症和复发风险始终是临床痛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袁亦铭教授与崔万寿主任,以显微外科技术为突破口,为患者带来了更精准、更安全的治疗选择。
技术革新:从 “开刀” 到 “绣花” 的跨越
袁亦铭教授是国内男性生殖显微外科的领军人物。他主导的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通过放大倍数精准识别精索内静脉与动脉、淋巴管,在彻底结扎病变血管的同时,最大程度保留正常组织功能。这种 “绣花式” 手术将术后鞘膜积液发生率从传统手术的 7% 降至不足 2%,复发率控制在 0.6% 以下。他的患者中,既有因精索静脉曲张导致不育的中年男性,也有青春期睾丸发育停滞的少年,通过手术,许多患者的精液质量显著改善,成功实现生育愿望。
崔万寿主任则在显微手术与药物联合治疗领域独树一帜。他创新性地将内分泌调节与显微复通技术结合,在梗阻性无精症治疗中取得突破。例如,患者张先生因输精管梗阻多年求子无果,崔万寿为其实施输精管端端吻合术后,配合维参锌胶囊等药物调理,最终使其妻子自然受孕。这种 “手术 + 药物” 的综合疗法,不仅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更缩短了患者的康复周期,成为业界推崇的治疗范式。
医者匠心:用细节铸就患者信任
在袁亦铭的门诊,每位患者都会收到一份详细的 “术后康复手册”,内容涵盖饮食禁忌、运动建议到心理调适,甚至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阴囊托。他常说:“手术成功只是第一步,让患者真正回归正常生活才是医者的责任。” 这种对细节的执着,在他处理复杂病例时尤为突出 —— 曾有患者因精索静脉曲张合并胡桃夹综合征反复治疗无效,袁亦铭通过血管造影精准定位病因,联合介入科实施栓塞术,最终彻底解决了患者的静脉回流障碍。
崔万寿则将人文关怀融入诊疗全程。他在诊室常备科普手册,用漫画形式解释精索静脉曲张的发病机制;手术前,他会用 3D 模型向患者演示手术步骤,缓解其紧张情绪;术后,他建立患者随访群,定期分享康复知识和注意事项。这种 “全周期” 服务模式,让许多患者感受到了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的温暖。
结语
从显微镜下的精准操作,到患者床头的贴心叮嘱,袁亦铭与崔万寿用医者匠心诠释着医学的温度与深度。他们不仅是精索静脉曲张诊疗领域的技术先锋,更是患者心灵的守护者。在《精索静脉曲张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指南(2025 版)》的指引下,他们继续探索着中西医结合、显微技术与药物治疗协同的创新路径,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正如患者在感谢信中所写:“是你们让我们明白,医学不仅是科学,更是充满人性光辉的艺术。” 这对 “精索双杰” 的故事,仍在书写着属于中国男科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