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易弋力
5月22日,以“文创天府·蓉耀未来”为主题的成都市文化旅游产业链创新场景供需发布会在成都高新区拉开帷幕。成都市文化旅游产业链创新场景供需清单正式发布,释放产业发展多重机遇。首批文化旅游产业链场景清单76条,其中场景需求37条,场景供给39条,涵盖了数字文创、旅游、音乐、体育、会展等文化旅游产业链重点领域。
本次活动由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成都市体育局、成都市博览局主办,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承办,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上交所西部基地、交子金融梦工厂支持,旨在深入推进“立园满园”, 常态化开展“进解优促”行动,加速推动创新场景应用,充分挖掘城市文化旅游场景资源和新技术、新产品供给资源。
搭舞台:
文化与科技的“同台竞技” 展现产业前沿趋势
本次活动在会场外围设置了体验区,参会人员在现场可以体验到裸眼3D、VR眼镜、AI数字人等数字文创新技术、新产品,为有场景供给能力的企业提供演示舞台,让“产量”变成“流量”。
场景需求推介环节,来自英雄电竞的国际电竞赛事合作、东郊记忆·西区项目、成都音乐文创园管委会的数字文创场景、成都自然博物馆的自然主题类沉浸式VR体验场景、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管理局人体外骨骼项目的相关代表逐一上台。
场景供给推介环节,则囊括了力方数字科技的视觉科技文旅项目、京东方艺云科技的文旅数字化创新场景案例、成都星蓝星数字科技裸眼3D全息技术、成都每经新视界科技雨燕智宣AIGC智创传播平台、成都卓影科技AI健身环项目。
促对接:
赋能企业谈合作拓市场 供需两端“同频共振”
这场发布会不仅为成都文化旅游产业链相关企业搭建一个展示舞台,更通过深度权威的政策发布与解读,面对面为企业提供针对性的惠企服务,赋能企业拓展市场合作空间。
“我们针对企业‘找融资、拓市场’等实际需求,开展数字文创政策、文创通、文创基金、版权ABN等举措解读,为企业建强创新主体、开展创新成果转化、优化成果转化生态、建设数字化转型项目、提供数字化服务等多个领域提供政策和金融支持。”活动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某种程度上,这场发布会折射出成都坚持以“立园满园”提能级、“强链补链”优生态、“进解优促”激活力、“文旅融合”增动能,着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思路。
近年来,无论是相继出台“文创十条”支持政策、发布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还是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文创基金,以及发行全国首单版权资产支持票据,成都始终聚焦数字文创产业前沿变革,提前谋篇布局,创新场景持续涌现。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成都影视城等园区建设成势见效,获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超高清创新应用产业基地,《哪吒》《王者荣耀》等现象级IP不断涌现,力方科技等企业入选全国文化(成长性)企业30强,全市规上数字文创企业超680家,综合实力居全国第一方阵。今年3月,成都召开数字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听取数字文创企业代表意见建议,全方位为数字文创企业发展壮大赋能助力。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为顺应数字文创产业发展趋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成都正在制定支持数字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1+4”系列政策。“1”是指《成都市加快推动数字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4”是指细分领域4个政策,包括《成都市促进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成都市推动游戏电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成都市推进科幻内容高质量创作与转化的若干政策》《成都市关于培育发展数字文创初创企业的若干政策》。
在深入解读重磅政策的同时,本次发布会坚持场景供需两侧发力,推动掌握潜在场景资源的产业园区、景区、相关区(市)县、文博单位、市属国有企业、链主企业等,精准挖掘释放场景需求,发布场景需求清单,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从供给端到需求端的“同频共振”。
成都的文旅新生态正打破产业边界,创造出更多可能性,此次发布的清单便可见一斑。总体来看,清单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供给能力紧密围绕文化旅游行业实际需求点展开,比如XR超级直播间、元宇宙虚拟会场、AI剧本游系统等,可以有效提升体验转化率;二是科技驱动,场景赋能,众多企业锚定技术前沿,积极将先进技术融入到产品与服务中,如通过全息投影、裸眼3D、CAV空间、智能灯光调控、虚拟仿真等数字技术,深度挖掘天府文化IP,赋能更多数字文创场景;三是供给内容的应用领域极为丰富,覆盖了跨境旅游、教育、新媒体、传媒等多个领域。这种多元化的文化+科技应用领域,充分体现了成都文化旅游产业链创新的活力与潜力。
除了重磅发布的需求清单之外,AI场景应用、数字人、裸眼3D等新技术新产品涌现频率较高的经营主体进行了充分而高效的对接。
下一篇:山西佛光寺,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