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整装东北”成为网络热词,东北旅游的振兴发展,客观上形成了东北地区文旅行业的统一大市场。吉林推出的2711条旅游线路中,牵头组织东北旅游大环线,实现多省市旅游资源串联。
撰稿 :陈 杰
编辑 :壮 壮
图片 :AI 生成
01
前两日,朋友A君向劲旅君咨询某地旅游攻略。
劲旅君调侃道,旅游还找人问,社交新媒体上攻略一搜一大把,找一圈不就搞定了?!
谁料这下子可让A君找到打开话匣子疯狂吐槽的机会了。
“我真是受够那些‘一次把XX说清楚’这样的旅游攻略了!”
A君向劲旅君大倒苦水,刚开始在社交新媒体上搜该宝藏小城相关旅游攻略时还挺高兴,不少旅游攻略贴的标题,不但能精准直击自己的痛点,而且的确非常吸睛:
“一次把XX旅游说清楚”“XX旅游懒人版攻略”“XX旅游必看攻略”“终于把XX旅游地图划清楚了”“去XX旅游看这一篇就足够了”“一篇搞定XX旅游”“第一次来XX旅游全攻略”“XX旅游一图秒懂”“XX旅游必去的XX大景点”……
然而当A君点进这些号称能帮你省钱省时省精力的旅游攻略后却发现有些不对劲了。
很多旅游攻略大同小异,基本上就是“美美自拍+行程流水账”,列举出来的景点和行程高度雷同。好不容易找到一篇旅游攻略里提到了一家不错的餐厅或者一个小众的打卡点,结果却相关信息模糊不清。有些旅游攻略倒是列出了一个还不错的行程规划,但是缺少大小交通等关键性信息。
再不然就是好不容易找到一篇还不错的旅游攻略,看到一半才发现是旅游企业的广告,“预知后情如何,只能+V了解”……
结果就是一番折腾下来,看似自己了解了很多当地旅游攻略,具体到自己的行程规划时却又无从下手,最终不得不带着一块残缺不全的地图踏上旅程。
02
透过A君的奇葩遭遇,我们不得不反思这样一个问题:
游客与旅游目的地之间围绕“旅游攻略”这个关键载体应该如何形成更高效、可靠且深度的链接?
吉林省最近做了一个非常突破的尝试。
吉林省文旅厅日前组织161名来自当地省市县文旅系统及旅行社的负责人,在长春利用3天时间,集中梳理出2711条吉林优质旅游线路,每条线路包括景区点、交通、餐饮、旅行社等信息及亮点特色,并在519中国旅游日集中对外发布。
这一尝试让劲旅君最惊讶的点在于:
常年在旅游攻略中处于被动搜索地位的旅游目的地这一次竟然主动出击了?!
众所周知,游客了解旅游目的地主要通过各类旅游攻略,但有意思的是,旅游目的地本身却不掌握自己旅游攻略内容的生产与制作权,而是高度依赖各类达人、机构以及海量游客的碎片化内容,而后者对旅游目的地的理解能力与内容创作能力参差不齐,导致旅游目的地与游客之间实质上存在严重的信息差。
既然如此,旅游目的地为什么不能夺回自己旅游攻略内容的生产与制作权呢?
这简直就是用魔法打败魔法。
吉林想通了这一点,于是组织省市县文旅系统和旅行社力量推出的这2711条旅游线路,相当于制作出了一个吉林官方版旅游攻略宝典。这套宝典最大的优势在于权威、系统和全面,相当于在吉林旅游攻略内容生产源头来了一次“正本清源”,由此牢牢掌握了吉林旅游攻略内容的生产与制作权。
这只是第一步。
旅游攻略内容想要真正发挥作用,关键还在传播层面。
吉林紧接着的下一个动作,就是将这2711条旅游线路从政府官网到OTA平台,从“一机游”系统到社交媒体,从DeepSeek到AI旅行助手,实现线路、攻略、消费等全域覆盖。同时,配合新媒体达人踏线种草、攻略创作,构建起“官方发布+网红传播+平台引流”的立体营销网络。
简单来说,吉林并没有牢牢攥着2711条旅游线路的版权不撒手,反而是将这些官方权威旅游攻略内容免费开放给所有传播渠道,并欢迎更多传播渠道来积极使用这些内容,甚至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企业和个人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内容分拆、拓展与加工,进而以符合自身需求的方式进行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传播。
如此以来,不管旅游业内如何制作和传播吉林旅游攻略,只要核心内容都源自这批官方权威内容,就能够让游客快速抓取到吉林旅游的精准信息,从而大幅提高了旅游决策效率,实现针对游客的精准营销。
社交新媒体上不少网友对这一用魔法打败魔法的招数拍手叫绝,并对吉林全面放开官方旅游攻略内容版权的行为点赞,同时也好奇追问,吉林到底是怎么想出这个点子的?
有网友翻出吉林省委书记黄强不久前在采访中引用网友的一句话来回应:
东北辽阔的土地,养育不出狭窄的爱。
03
2711条旅游线路背后,吉林还有另一层企图——实现对本省及周边旅游资源的优化统筹。
主流旅游攻略内容大多依赖UGC模式,流量热度是UGC内容生产的核心推动力,这就容易造成一个现象:
UGC旅游攻略导给旅游目的地的流量无序且不可把控。
有旅游目的地文旅主管部门的朋友曾向劲旅君抱怨,当地耗费几亿元优化、重整、新建了一批旅游网红打卡点无人知晓。反而是当地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路口,因为一张角度奇特的照片火出天际,一天能涌来几千人,差点给周边交通干瘫痪不说,还惹得周边小区居民骂声震天。
结果就是当地出于安全考虑封闭了这一网红打卡点,从头到尾没有获得任何流量红利,游客的体验也是相当糟糕,网上避雷贴层出不穷,简直就是一场双输游戏。
这一现象给旅游目的地带来的另一个普遍性难题就是流量不均衡性。
大家对吉林最主要的旅游资源印象就是“冰雪大省”,每年雪季吸引过亿人次游客。然而,这也导致吉林旅游业发展重心过于侧重于冬季。
其实吉林这些年一直在力推“清爽吉林·22°的夏天”这个夏季旅游品牌,目前仍与“长白天下雪”这个冬季旅游品牌有点距离。
有了官方旅游攻略宝典的加持,吉林可以有针对性的研发、设计、组织和推出更多夏季旅游线路,让更多游客知道,原来吉林的夏天也这么有看点,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对吉林的旅游印象,进而实现为夏季旅游更好引流的目的。
过去一年,“整装东北”成为网络热词,一条龙体验各地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已经成为东北旅行的常态。东北旅游的振兴发展,客观上形成了东北地区文旅行业的统一大市场。这两年国家在积极推动东北三省+内蒙五地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旅游业一体化发展。
吉林推出的2711条旅游线路中,很大一部分旅游线路都是建立在打破旧有空间壁垒的基础上,牵头组织东北旅游大环线,实现多省市旅游资源串联。例如,这两年热度渐高的“中国北境公路之王”G331线,就是同时串联东三省+内蒙古多地市,由此可以刺激这些地市旅游供给侧的变革与整合。
吉林还面临一个传统课题,那就是长白山为代表的地标式旅游目的地迫切需要从观光游向深度体验游转型迭代,传统的旅游宣传推广很难在中短期内产生显着转变,而这种自下而上发起的旅游攻略,以新旅游线路的方式能够让更多年轻游客在主动搜索旅游攻略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原来去长白山不光可以看天池,还能跟着老把头进入长白山腹地挖人参,也能沿着伐木工人踩出来的小路在密林里徒步,还能在二道白河的美人松林里骑行洗肺……
实际上,2711条旅游线路的推出是吉林对本省旅游资源的一次再盘点过程,这一过程还被官方总结为“六再”:对以前旅游线路再审视,诊断它是否符合发展现状;对现有旅游资源再梳理,进行普查应纳尽纳;对旅游特色再挖掘,增添新看点新卖点;对旅游要素再整合,高度适配科学组合;对未来需求再对标,聚焦满足C端需要;对整体优势再呈现,让品牌深入人心。
无论如何,在打破游客与旅游目的地之间信息差,推动旅游业迭代升级方面,吉林迈出了一大步,后续执行效果如何,劲旅君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