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 月 17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 2024 年人口数据宛如一颗重磅炸弹,在社会各界激起千层浪: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达到 31031 万人,首次突破 3 亿大关,占全国人口的 22.0%。这一数字,标志着我国人口结构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老龄化进程加速前行,其深远影响不容小觑。
人口结构新变 老龄化严峻
1 月 17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 2024 年人口数据,年末全国人口总量为 140828 万人,相较于上一年末减少 139 万人 ,人口结构变化趋势显著。
在年龄构成方面,16-59 岁劳动力人口数量为 85798 万人,占全国人口比重 60.9%。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 31031 万人,占比 22.0%,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 22023 万人,占比 15.6%。
与 2023 年相比,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2023 年 60 岁及以上人口 2.97 亿,占比 21.1%,2024 年占比提升 0.9 个百分点,且首次突破 3 亿人。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也在持续上升,2024 年较 2023 年上升 0.2 个百分点。
根据联合国老龄化划分标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7%,称之为老龄化社会;超过14%,为中度老龄化;超过21%,则为重度老龄化。我国正处于中度老龄化社会。
养老服务升级 迎接银发新时代
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形势,1月7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这是我国首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关于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
《意见》聚焦养老服务网络与服务形态,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目标与实施路径,致力于为 3 亿多老年人提供坚实的养老保障,让他们能够安享幸福晚年。这不仅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更是关乎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在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方面,《意见》设定了清晰的时间表:到 2029 年,基本建成养老服务网络;到 2035 年,实现养老服务网络更加健全,确保全体老年人都能享受到基本养老服务。同时,首次提出构建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在县级层面,建立综合养老服务管理平台,负责示范引领与指导工作;在乡镇(街道),建设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发挥枢纽作用,整合资源;在村(社区),完善养老服务设施站点,为老年人提供贴身、便捷的服务。
针对养老服务形态,《意见》强调要巩固居家养老的基础地位,通过为居家失能老人设立家庭养老床位、开展家庭成员照护技能培训等方式,提升居家养老的质量。同时,强化社区养老的依托作用,加大社区养老服务供给,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获得更多关怀。此外,还将优化机构养老的专业支撑作用,推动养老服务朝着规模化、集群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促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之间的有机衔接与协同发展。
《意见》还明确提出推进养老机构分类改革,将养老机构划分为兜底保障型、普惠支持型、完全市场型,以此构建一个层次分明、功能完备的养老服务格局,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关键举措,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指明了清晰方向。随着《意见》的深入贯彻落实,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将不断完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将得到显著提升。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应对老龄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和家庭各方齐心协力、持续发力、协同合作。未来,要根据老龄化的动态变化,进一步加强政策的细化与落地实施,不断调整和完善养老服务政策,推动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让老年人在老龄化社会中真正安享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