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领域不断拓展与深化服务的今天,护士上门服务犹如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居家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作为一名参与其中的护士,我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诸多深刻的感悟,见证了这一服务模式对患者、对医疗行业乃至对社会民生的深远意义。
一个周二的上午,长沙市第三医院(湖南大学附属长沙医院)互联网+平台收到一条消息:一位长期佩戴呼吸机的患者需要更换胃管。经了解,这个患者是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老病人,脱机2分钟就心跳增快,血氧饱和度下降,患者因此极度的紧张和焦虑;而更换胃管的时候必须脱机,插管的困难及风险非常大。子女均不在长沙,患者本人也不愿意来医院就诊,迫切希望有护士上门服务。
与家属提前做好沟通后,我整理好护理箱,带上所需的器械和物品,一下班便匆匆踏上了上门服务的路途。
当我敲响患者家门,迎接我的是患者70多岁的老伴焦急而又期待的眼神。简单询问后,我迅速来到患者的床边进行评估。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端坐位戴着呼吸机依靠手势表达的80岁的爷爷,而置入的胃管已超过了使用的期限,且注入不畅。
我轻轻地为爷爷拔除过期胃管,拔管中他明显的咳嗽。因插管需要脱机,爷爷的心跳明显增快,他非常紧张焦虑,不能配合吞咽动作。此时,尽管我有着二十年的护理工作经验及四年上门服务经验,也不免也有担忧和顾虑。插管过程中我让爷爷休息了三次,并佩戴呼吸缓解,之后再进行插管,虽一波三折,但好在最终换管成功了。
这时,我看到爷爷消瘦脸庞因长期佩戴呼吸机,皮肤及鼻翼两侧均出现了2期的压力性损伤。这在长期佩戴呼吸机的患者的身上很常见,但两位老人对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明显缺乏,未做任何的防护措施。
我进一步询问得知,爷爷对于疾病充满了恐惧,家中备齐了呼吸机、血氧饱和度仪、血压机、血糖仪等家用医疗设备,他能感受到面部皮肤溃烂的疼痛,但无法脱离呼吸机,不得不忍受疼痛甚至产生了放弃治疗的念头。
我为爷爷处理了溃烂的皮肤,他顿时感到舒适度明显提高;我还给两位老人讲解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办法和相关知识,向他们展示了一些经家庭护理预防处理成功的案例图片,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临走前,这位年逾八十的老人频繁抱拳向我致谢,奶奶更是紧紧握着我的手说:“姑娘,你能来家里换胃管,可帮了我们大忙了……他鼻子上的那块溃烂我一直担心会不会烂成一个大洞,你今天帮助处理了,真的太感谢了。”
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互联网+护理上门服务对于这类特殊患者群体的重要性,它真正让医疗护理突破了医院的围墙,将专业的医疗护理直接送入长期卧床、术后康复或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家中,让他们不再需要为去医院做检查、换药、护理等琐事而劳心费力,使护理关怀更加贴近患者生活,更具人性化。
我亦深知,护理上门服务并非简单地将医院内的护理操作搬到患者家中,居家环境相较于医院病房缺乏完善的医疗设备和无菌条件,面临着更多的未知因素和复杂情况,这就要求我们护士具备更强的无菌操作意识和应变能力,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能够利用有限的资源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
长沙市第三医院(湖南大学附属长沙医院)普通外科二十四病室 任婷
下一篇:福州一公园明确:延期!继续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