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线上有两种东西格外多,一种是能拍一下午的雪山云海,另一种,是在路边发呆的羊头骨。
雪山那是神明种下的风景,而羊头骨,它们散布在碎石与风的缝隙里,晒得发白,骨缝里还卡着几根硬毛,像是死前没来得及说的话。
有人说那是大自然的路标,有人说,那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副产物。
这些骨头,总是突然出现在人眼前,像是你一路开的车,终于开到了天和地的缝隙处,到了故事的结尾。
然后,人就开始动手了。
有把羊头绑在越野车车头的,说这是川西认证的浮标。
也有背在背包上,搭配冲锋衣和户外鞋,假装自己刚刚劈了个密林征服了个无人区的兰博。
还有的狠人,带它回家,洗干净,擦了油,摆在客厅电视柜上,和《尘埃落定》或芭比娃娃挨在一起,试图打造一种赛博藏地风格。
但他们大概没想到,很多故事都死在结尾。
迷雾开始的地方,总是从一个羊头骨开始的。
川藏线有一种神秘属性,它不催眠,但能让人上头。
大晴天时,一路干净得像刚被神擦拭过,薄雪在天边像打翻的盐罐子,牦牛像围观骂街的群众一动不动。
你在这样的地方开车,脑子容易想事儿。想到一半,忽然看到路边草丛里有什么白花花的反光,下车一看,是一颗羊头骨,牙齿齐全,眼窝空荡,头顶两只角,还完好地弯着,看起来像是个死得很体面的老角色。
这种打野奇遇太容易让人兴奋了。
有人立马掏出手机、加滤镜、调构图,把这颗头骨拍得像刚从《神秘的西藏》摄影展借出来的。
更有人冲上去就捡,说自己运气好,遇上天赐法器。
一些骨头捡尸流的资深玩家会提醒你:“兄弟,看角就知道是不是战斗羊。越弯的越老,越老越灵。”
你以为你捡的是信仰的碎片、旅程的符号,实际上你拿的可能是别人扔掉的麻烦。
“你这东西不能拿。”
这是大多数你问当地人时,会听到的第一句话。有的藏族司机会很严肃地告诉你:“那是秽物,带回家不干净。”
还有人会边说边后退半步:“不是我们害怕,是它不想走。”
在一些传统观念里,动物死后的骨头尤其是头骨,是不能随意触碰和带走的,尤其是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那些。
风干的不等于干净,羊头骨的鼻腔和颅底常常还残留着组织物,带回去一晒,里面开始生蛆、长虫、发臭,这是真实发生过的事。
有游客好奇带回家,三天后整个阳台变成生物坟场,最后还是拿去小区垃圾站偷偷扔掉。
也有更灵异的版本流传在网络的隐秘角落,比如:“带回去一个月,公司倒闭”、“莫名被分手”、“家里狗每天对着骨头狂吠”。
听上去像都市灵异故事合集,但信不信由你,骂也没人敢骂得太大声。
从玄秘、卫生风险这些门进去以后,还有一层,法律的大门。
很多人看到这些动物头骨,就当是“天然落地”、“无主之物”,但事实并不是所有骨头都能随便捡回家。
比如绵羊、黄牛没有风险,但藏羚羊、黄羊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它们的尸体、骨头、皮毛,哪怕是自然死亡的,也属于法律保护对象。
你不能碰,也不能随便移动。一旦被发现带走或交易,就可能涉及违法。
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以及《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规定,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哪怕是骨头,也可能被判刑。
不是拘留几天教育一下,是坐牢。
而最要命的是,大部分人根本分不清这是什么动物的骨头,当你背着它打卡川藏线最全攻略时,等于背着一串条款一路踩雷。
在一些生猛的真实案例中,确实有人因为非法携带国家保护动物的角、骨、皮毛制品而被判刑。
哪怕他们的出发点只是觉得挺酷。
一旦被发现、举报、查实,不仅你的旅程结束得匆忙,连未来几年也将多了一个法律标签。
从羊头开始的旅程,可能最后变成了羁押通知书的开头。
也许是因为这一路太辽阔,辽阔到你怀疑自己是不是真来过。
于是开始找标记、找纪念、找一种可以和我曾经来过这里的幻象捆绑在一起的实物。
羊头骨,不幸地成了一些人旅途中的物证。
但遗憾的是,不是所有物证都能带走,尤其是,当它可能承载着生态、宗教、风俗、法律的四重重压时。
川藏线的尽头,不是羊头骨,也不是那些挂在越野车上的符号,尤其是当人们根本分不清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