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文字改革
形音字研究(三)
毛主席对汉字改革的观点和主张及其推动作用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副编审 刘渊华
毛泽东主席对汉字改革有着明确的观点和主张,并且对后来的文字改革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观点与主张
- 明确拼音化方向 毛泽东提出 “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为汉字改革指明了核心方向,强调汉字应朝着便于学习交流和国际化的拼音化道路发展。
- 重视文字改革工作 自青年时代起,毛泽东就对文字改革萌生兴趣并持续关注。新中国成立后,他悉心指导文字改革:1949 年 10 月 10 日,亲自批准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推动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广汉语拼音三大举措,着力解决当时大量文盲的扫盲难题。
- 确定改革任务 在毛泽东相关思想指导下,1958 年将文字改革归纳为三项核心任务:
- 简化汉字,方便书写和识别,提高学习使用效率;
- 推广普通话,消除语言隔阂,促进地区间交流;
- 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为汉字注音、学习普通话及国际交流提供工具。
二、对后来文字改革的推动作用
- 促进教育普及
- 简化汉字和推广普通话降低了汉字学习难度,使更多人接受教育,对提高国民素质、扫除文盲发挥关键作用;
- 汉语拼音方案为儿童识字、学习普通话及少数民族和外国人学习汉语提供有效途径,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2.推动文化交流
- 汉语拼音方案成为国际标准,为汉字走向世界、中华文化与国际交流搭建桥梁;
- 简化汉字促进海外华人社区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
3.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 文字改革契合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文化支撑;
- 在信息时代,简化汉字和汉语拼音为汉字信息化处理、计算机输入等提供便利,使汉字适应科技发展潮流,持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