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临城下的典故是什么?
创始人
2025-07-03 18:07:53
0次
兵临城下的典故是什么?
意思:指大军压境,城被围困。形容形势危急。
兵临城下
拼音:bīng lín chéng xià
出处:《马陵道》:“有一日兵临城下,将至濠边。”
朝代:元
作者:无名氏
译文:有一天大军压境,城被围困,将要到达濠边了
扩展资料:
兵临城下的反义词:泰然自若、从容不迫、处之泰然、临危不惧
一、泰然自若
白话释义:形容镇定,毫不在意的样子
出处:《金史·颜盏门都传》:“有敌忽;虽矢石至前;泰然自若。”
朝代:元
作者:脱脱
翻译:有敌人突然袭,弓箭和石头都匝道家门前了,还镇定,毫不在意的样子
二、从容不迫
白话释义: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
出处:《庄子·秋水》:“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朝代:春秋
作者:庄周
翻译:鯈鱼在水中是那么的自由从容,这就是鱼儿的幸福呀。
三、处之泰然
白话释义:形容对困难或异常情况都能用不慌不忙的态度对待
出处:《四书集注·论语·雍也》:“颜子之贫如此,而处之泰然。”
朝代:宋
作者:朱熹
翻译:颜回如此的贫困,他却用不慌不忙的态度对待
四、临危不惧
白话释义:遇到危难毫不畏惧。
出处:《邓析子·无厚》:“死生自命,贫富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朝代:春秋
作者:邓析
翻译: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所以遇到危难也毫不畏惧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