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每个月都必须见面的“亲戚”,“月经”是女性健康的“晴雨表”。很多姐妹会纠结自己的月经量:
“我的量变多了是不是更好排毒?”
“我的量是不是太少了?会早衰吗?”
今天,就来看看月经量的奥秘。
01
月经量怎么算?
用瓶盖和卫生巾就能测!
正常女性每次月经的总出血量为5-80毫升,相当于1-16个矿泉水瓶盖的水量(1瓶盖≈5毫升)。经期持续时间通常为2-8天,周期规律(21-35天)。如果你对“毫升”没概念,不妨通过以下日常场景判断:
卫生巾正常用量:比起“片数”,其实更要看“湿透程度”。一般情况下,我们每2-4小时更换1片日用卫生巾(吸收量约5-15毫升),全天使用卫生巾不超过5-6片,整个经期使用10-30片。
月经过多预警:每1-2小时内湿透一片日用卫生巾,需立即更换;或者白天使用夜用卫生巾仍有漏出,甚至要每小时更换卫生巾。更严重的时候,月经来潮会有头晕、乏力、心悸等贫血症状,提示需要及时就医。
月经过少预警:整个经期只用1-2片卫生巾或者只需要护垫。经血呈点滴状,仅持续1-2天,明显少于自身既往经量的1/3。这个时候需警惕异常情况的出现。
02
月经量多=排毒?
江湖流行一种说法,即“月经量大是在排毒,月经量少毒素就要在体内堆积”。月经是子宫内膜受激素调控后的周期性脱落,成分包括血液、内膜碎片和黏液,与排毒没有任何关系。身体的“排毒”主要通过肝脏、肾脏完成,而非月经。
月经过多也可能是一些疾病的信号,比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病等器质性病变。长期的经量过多会导致贫血,甚至影响心脏功能。
划重点
如果月经量突然增多50%以上,或持续2-3个周期异常,需及时至医院就诊。
03
月经量少=卵巢早衰?
月经量少是否预示早衰,需结合年龄、伴随症状和检查结果综合判断。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尤其是40岁后),卵巢储备功能下降,雌激素分泌减少,导致子宫内膜增生不足,经量逐渐减少,这是自然衰老的过程。
不过,部分女性天生经量偏少,但周期规律、激素水平正常,属于个体差异,无需特殊处理。如果某段时间精神压力过大、过度节食,或者环境和作息改变,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月经,导致经量暂时减少,调整生活方式后多可恢复。在口服短效避孕药时,药物抑制内膜增生,也会使经量减少,停药后能够缓解,不需要过分担心。
其它可能导致月经量少的情况还有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等。还有些女性做完人流手术后出现经量骤减,可能是宫腔粘连造成,需通过宫腔镜检查确诊。
划重点
如果经量突然减少50%以上,或周期延长至40天以上、超过原来的3个周期不来月经,需要及时就医检查。
04
月经量“规律”比“多少”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