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4日消息(记者 雷妍)腹泻可以将感染的病原体排出体外,有清肠作用,因此在腹泻的时候可以暂时先不用进食,是真的吗?天津市疾控中心主任医师张颖回答央广网记者提问时表示: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完全正确。
天津市疾控中心主任医师张颖答央广网记者问。(央广网记者 雷妍 摄)
张颖介绍,在患肠道传染病时,患者常会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这些症状,而这时就意味着肠道正在与病原体进行“战斗”。因此,腹泻确实是机体清除病原体和毒素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但是,腹泻时完全禁食不可取。”张颖提示,机体通过腹泻将病原体排出体外的同时,也会丢失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此时禁食就容易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等问题,对于老人、儿童及体弱多病人群,则可能会引起比较严重的脱水,出现低钾血症引发心律失常等问题。
“因此,出现腹泻时应该及时适当地补充水分,可以喝一些含有电解质的功能性饮品,也可以根据病情轻重适当食用一些比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张颖提醒,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食用过生、过冷、刺激性、辛辣性、产生胀气或者油腻的食物。科学的饮食管理有利于身体恢复。
另外,张颖提醒,当家里出现腹泻病人时,应注意手卫生,使用流动的水洗手;暂时和病人分餐,不共用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