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运动康复产业联盟、复旦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等机构发布的《2023-2024年版中国运动康复产业白皮书》统计,全国近4.3亿有长期运动习惯的人群中,约1亿是运动损伤人群。但由于大众对运动损伤认识有限,开设相应科室的医院相对较少,误诊、漏诊时有发生,在康复环节,优质医疗服务供不应求,也让康复效果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医改政策,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提升运动损伤疾病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2024年,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脊柱微创外科、骨科(保膝中心)、康复医学科和运动医学科正式成立运动损伤疾病诊疗联盟。
联盟依托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优势资源,联合全省各级医疗机构,以规范运动损伤疾病阶梯化诊疗为重点,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运动损伤疾病诊疗能力,探索分级诊疗新模式,共同推动河南省运动损伤疾病防治康一体化水平的提升。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运动损伤疾病诊疗联盟组成科室△
近年来,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积极主动参与专科优势资源下基层工作,持续探索紧密型医联体专科联盟建设,“顶层设计+高位推动”真正把基层帮扶工作的责任扛在肩上、落到实处。在持续巩固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试点成果,推进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方面,通过建立帮扶工作机制,构建起多层次、全覆盖、科学合理的对口帮扶工作格局。
截至目前,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运动损伤疾病诊疗联盟根据地缘关系、人口分布、医疗资源分布等因素,先后与泌阳县人民医院、民权县人民医院、上蔡县中医院、灵宝市妇幼保健院、山东枣庄市峄城区中医院等省内外5家基层医院签署合作协议。
△泌阳县人民医院
△民权县人民医院
△上蔡县中医院
△灵宝市妇幼保健院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中医院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运动损伤疾病诊疗联盟根据联盟单位需求,科学组建专业对口、结构互补的帮扶团队下沉基层开展帮扶,做到真帮、实帮,帮出成效。
为确保把真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专家派下去,特意选派高年资专业技术人员,定人员、优结构,定期在联盟单位进行义诊、坐诊、查房和手术帮扶等常态化工作,通过提升医院管理水平、规范诊疗程序、拓展诊疗方法、引进适宜技术等推动建强一批重点科室,持续提升运动损伤疾病康复诊疗水平。截至目前,共坐诊56次,开展脊柱和关节相关手术39台。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运动损伤疾病诊疗联盟专家团队在联盟单位开展工作
2025年5月9日,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与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中医院签署合作协议,正式缔结为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并加入运动损伤疾病诊疗联盟。此举,不仅是两院携手共进的里程碑,更是国家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与均衡布局战略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峄城区中医院成立于1982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具有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特色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同时还是峄城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峄城区康复医院、峄城区体育医院。
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跨区域共享,方便更多群众在家门口“看上病、看好病”,让运动康复惠及更多人,峄城区中医院高度重视运动损伤疾病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2025年4月17日,该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朱成伟一行到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进行实地调研与对接。
峄城区中医院骨伤康复科成立于2025年2月1日,科室集中优势力量致力于骨折术后患者、运动损伤、体态异常、慢性骨骼肌肉疼痛、运动能力提升人群,提供全周期、多维度、科学化、个性化康复治疗方案。
△峄城区中医院骨伤康复科CME文化墙
在人才培养方面,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运动损伤疾病诊疗联盟通过组织学术会议、继续教育、人员进修等多项举措来提升联盟单位运动损伤及相关疾病康复诊疗水平。
峄城区中医院骨伤康复科选派康复医生李蕾于2025年1月1日到3月31日到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进修和学习,本次进修目标明确,旨在系统学习运动医学领域先进的诊疗技术、康复评估体系、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围手术期康复管理流程及多学科协作(MDT)模式。
△峄城区中医院骨伤康复科李蕾参加业务学习和研讨会
运动损伤疾病诊疗联盟通过专家派驻、专科共建、临床带教等方式,使峄城区中医院骨伤康复科自成立以来,医疗服务能力、技术水平、学科建设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地运动损伤疾病人群基本医疗需求,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显著增强。据统计,科室4个半月累计服务患者7500人次。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谢磊和曹孟德在峄城区中医院骨伤康复科开展工作
△峄城区中医院骨科和骨伤康复联合门诊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运动损伤疾病诊疗联盟通过组织学术会议、学术交流、联合查房、多中心研究等形式搭建交流平台,在资源共享、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双向转诊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支撑,建机制、建团队、盯成效,精准开展学科帮带帮建,持续提升联盟单位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学科建设的区域影响力,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利、高效,安全、专业、满意”的医疗服务。(程正军)